临床兽医字字科——龙淼教授

2021-08-11 07:34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赤霉烯酮农业大学

学术带头人龙淼教授

龙淼,男,汉族,1978 年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沈阳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二级学科方向带头人,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诊疗与内科学分会常务理事, 动物毒物学分会常务理事。 曾获辽宁省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沈阳市“高层次人才” 拔尖人才、沈阳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沈阳农业大学天柱山英才、 沈阳农业大学天柱山学者等荣誉称号。

龙淼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畜禽临床疾病防治。 2009 年6 月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同年来到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任职,2013年4 月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7 年8 月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2017 年破格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9 年晋升教授。2020 年担任临床兽医学二级学科带头人。

龙淼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 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 项, 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 余项。 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 余篇(SCI 检索40 余篇, 总影响因子达150 以上),2019 和2020 年连续两年为 “沈阳农业大学SCI 论文影响因子累计TOP10” 优秀个人获得者,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八。 长期担任《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Environmental Toxicology》《Andrologia》《Experim 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Pharmaceutical Biology》等多家国际SCI 期刊的审稿人。

龙淼教授近几年来一直进行真菌毒素中毒防控研究。 真菌毒素危害巨大,严重危害人类和畜禽健康, 研究真菌毒素中毒机理以及新型脱毒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 龙淼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全世界污染最为广泛且,危害最为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 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课题组主要从微生物降解角度进行研究,筛选降解菌,克隆降解酶基因,进行原核和真核表达,期望最终争取获得能够在饲料中使用的产品。 目前已经分离鉴定出能够降解玉米赤霉烯酮菌株4 株,正在进行2 株菌株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机理的研究。 已经筛选出能够吸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益生菌粘膜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这些研究成果为防控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奠定基础。

龙淼教授始终坚持夯实科研基础、 服务社会发展的宗旨, 组织和带领本学科成员积极服务辽宁省养殖企业和养殖户。 成功组建“辽宁省牛产业健康养殖社会化服务团队”、“梅花鹿产业社会化服务团队” 和“宠物医疗社会化服务团队”。 团队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0余场次,免费提供技术服务80 余场次,培训基层生产技术人员1000 多人次,发放相关技术资料3000 余份。 通过近年来本学科教师的社会化服务, 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辽宁省畜禽的疫病防控水平和养殖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益,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龙淼教授自2012 年担任导师以来, 已经培养了21 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有2 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获得省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6 名硕士研究生获得校级硕士优秀毕业论文,3 名研究生获得辽宁省优秀毕业生。 所培养的研究生均达到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具有很强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有近一半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收录的高水平文章。

猜你喜欢
赤霉烯酮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赤霉酸处理对核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异长叶烯酮合成条件优化及动力学
铀酰-Salophen与环己烯酮的作用模式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