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挖掘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精神食粮

2021-08-11 02:46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仁者高素质国学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先人在长期的劳动和创造中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宝藏。这些优秀的文化宝藏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历史的积淀。“国学”一词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高度概括,并非特指某一文化或某一技术,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统称。由王养正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一书是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编写的国学研究论著。本书致力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期能够以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经典来培育高校学生的人文理念,强化其人格,规范其行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本书立足于我国文化繁荣的背景,以教育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目的,着眼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充分挖掘、整合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确立了“君子务本、四海之内皆兄弟、甚微者著、言而当、仁者爱人、见贤思齐、文质彬彬”七大板块,这些内容分别对应本书的七章内容。作者在本书的绪论部分解释了国学是什么、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国学的学习方法等几个关键问题,阐明了“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如何学习国学”“从国学中学习什么”等问题,奠定了本书的基本格调。第二章至第六章则分别从自我修养、社交、行为模式、语言使用、心性培养、勤问好学六个方面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思路进行了探讨,每个章节均以国学经典故事为切入点,采用辑要、故事、案例并行的方式進行探讨,丰富了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有所感悟。第七章是对全书的总结,指出了高素质学生应当具备的特质。同时,第七章也是对国学与人文素养关系的总结,指出了当代大学生应当以国学学习为基础,汲取古代先贤身上的特质,在自我修养中形成良好的社交习惯、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培养仁者爱人、勤学好问的品格。

人文素养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无法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准确解释“何为人文素养”。简单来说,人文素养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扩充,其包含了人的自我修养、人与集体的和谐共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人与国家的和谐共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素养则是使多方达到和谐状态的关键。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国学是我国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精粹,国学的很多经典内容在现代也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因此,利用国学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扎兰屯职业学院田玉芬)

猜你喜欢
仁者高素质国学
高素质农民走在振兴乡村的大路上
【陕西】旬阳市举办2022年第一期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培训会
“垂”改成“掉”,好不好?
仁者甘死如饴
推己及人
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摘编)
To Judge or Not to Judge: A Discussion on the idea of Judging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ible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