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8-13 10:01蔡弘志孙梨梨
艺术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问题

蔡弘志 孙梨梨

摘要:当前跨境电子商务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跨境电商是网络时代发展最迅速的贸易方式,它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为供需双方提供相对公平的市场信息,为更多的企业以及社会团体提供更多样的发展机遇。然而,当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却没有及时跟上市场发展势头,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重新思考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更高的培养标准,构建更全面的培养体系,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形成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02

1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外贸行业呈现出新的趋势,也给外贸行业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经营模式比较单一、商品的价格(工业生产成本+运费)同质化情况明显、外贸行业吸引人才的能力逐渐下降。同时,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与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人才无法充分满足企业需求,这进一步加剧了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1]。公司反过来还要付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成本。从业人员要经过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够独立工作,无形中又增加了公司的培养成本。一般而言,公司并没有相应的成体系的培养方案,培养方式随机性比较强,而当前大部分高校外贸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升级到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外贸交易的层次。国际贸易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相结合,以学科交叉、课程交叉模式进行教学组织工作,可让学生在外贸渠道拓宽、产品供求信息收集、海关通关、报税报检、外贸结算等方面进行网上操作,在基础学科方面渐渐贴近于现实中的操作流程。跨境电商是外贸行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新业态适应多元化、信息化、个性化的需求结果。当前各国对跨境电商的物流标准、规则以及关税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因此跨境电商的营运环境目前还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差异性,跨境电商的学生需要掌握更具有创新性的知识和理念。

2 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机制过于基础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适应“互联网+外贸”的人才需求[2]。目前,跨境电商专业课程大多都是在传统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添加电子商务操作课程形成的。为了能够基本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跨境电商实验室或者实操教室,运用相关的专业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在校期间学校会安排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在假期则会安排学生到相应的企业实习。但由于学制的限制,规模大的企业不见得会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只有中小微型企业或者学生建立的创业型企业才会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习岗位。在这样的岗位上,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如何提高交易能力以及如何与客户进行浅层次的沟通等技能的锻炼,会忽略或者根本就不会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的学习与掌握,无法接触到智能物流系统、智能数据系统等高层次的内容。当前的智能跨境电商系统已经能够初步实现智能数据分析、智能化备货以及智能运营决策等等。

2.2 课程培养体系相对刻板

客观地说,当前高校(高职)在跨境电商课程设置方面已经进行了加强,针对种种弊端,比如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实践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等问题进行了整改。在这些方面我们要承认学校的努力,同时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确实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当前的课程设置体系还是较为刻板。在传统贸易盛行的时代,这个问题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是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环境、经济环境、贸易产品结构、贸易地理结构、渠道拓展维持方式、物流、结算等等贸易操作模式都在时刻发生变化。这样一来,课程内容的滞后性就越发明显。当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环境、检验检疫方式、物流体系、可交易的货物种类、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种情况之下,现存的跨境电商(外贸)课程的理论内容也应发生改变,尤其是实践操作层面的变化会越来越大。受课程设置调整规则的限制,当前的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实践课程、实习环节等课程培养体系内容的调整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申报、论证流程,导致课程内容的更新调整更加落后于现实情况。

2.3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跨境电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出来的外贸新业态。同时其本身从学术角度上来说是一个新兴学科。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跨境电商的理论以及操作方法、技术也会不停地发展,产生新的变化,这就需要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不停地学习、实践,跟上跨境电商的现实发展变化。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数教师都不是跨境电商专业出身,往往由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营销等专业的教师负责跨境电商课程的教学任务。先不说这些教师的跨境电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仅仅就工作经验来说,部分教师是没有相关的跨境电商工作经验的。而当前高校引进人才的学历政策限制把大多数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拒之门外,即便高校提供给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一定的企业实习机会,也存在跨境电商系统理论知识不足、跨境电商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加上跨境电商本身发展更新的速度快、频率高,更容易让高校教师不能及时结合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更新跨境电商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最终导致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理念,学生无法适应新业态环境。

2.4 实践环节与现实情况脱节

当前,应用型高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时,经历了调研、研讨、制定、專家审核、整改、再次审核等环节。实践环节一般包括实践与实习两个环节,实践与实习环节一般情况都有相关企业参与,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会暴露出实践环节与现实情况脱节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上述的几个因素之外,还包括实践课程课时不足、实习环境不够全面两个原因。课时不足是客观现实,尤其对于本科院校来说,基础课程、公共课程必须占有一定的比例;实习环境不全面主要是跨境电商看似流程简单,但其实质并非如此,目前的跨境电商实习往往就是学生坐在电脑前进行客户联系、业务拓展等。因为AI技术的发展,很多技术层面的工作都由软件承担,这在减轻工作负担的同时,也造成了工作人员对技术基础的不熟悉,所以工作人员(实习学生)一旦面临岗位的调整或者AI新业态的出现,不能较快地适应,容易失去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因此,学生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后易缺乏适应能力,表现为对AI和大数据技术等方面应用能力不足,无法适应突发事件导致的市场变化、政策措施变化等新情况。

2.5 学生岗位实训课时不足

当前的跨境电商实训课程主要集中在上机实践环节。这种教学模式本身没有问题,也确实符合培养方案以及学生的培养目标。但当学生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后,却会遇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对自身岗位职责不清晰、办公场所设备使用经验不足、职场礼仪礼节掌握不到位等问题。一方面,学生不清楚自己究竟能从事哪个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不清楚学生擅长哪方面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依然要付出相当高的实习培养成本,虽然培养新人的成本付出已经纳入成本核算,但是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对企业来说依然是个沉重的负担。尤其在经济环境快速变化的跨境电商市场中,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对实习生进行岗位培养。

3 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3.1 关注国贸行业时代背景

当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最复杂的阶段。我国产业升级压力大,我们的产品要在技术上、创新上与国外的同行进行竞争,我国贸易收支平衡要求我们增加商品的进口,人工成本的上涨弱化了我们的价格优势,国际上通行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向我国的出口商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全球经济疲软使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们清楚地了解当前的行业背景,只有对大环境有了足够的认识,学习的方向才能更加明确,实际操作才能有更加清晰的脉络。跨境电商人才要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商品结构、外贸地理方向、贸易政策的未来走向等变化因素。

3.2 设计新型跨境电商实践体系

当前的跨境电商实践实习体系基本上沿用国际贸易课程实践实习体系模式,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课程安排设计流程上来讲,由于当前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这种实践实习模式并不能进行有时效性的调整。课程内容以及实习方式对人才培养进度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例如,过去课程当中的商品搜索需要人工进行,而现今已经可以使用大数据检索;过去报价环节当中的关税、保险、运费等子项目调整需要分项计算,现今可以通过系统软件实时变动。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现实操作环境的变化远比课程内容调整频繁得多,因此学校需要和相关企业密切联系,随时对实践实习内容进行调整,实践实习环节的课程安排最好能够和相关企业共同安排与开发。

3.3 优化课程课时分配

在当前的教学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是固定的,不可以随意进行调整,即便可以调整也要经过相对烦琐的流程。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一般都是分不同的教师、学期的,这样的安排固然考虑到了整体的教学安排规程以及教学的正规性,但由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变化较为剧烈,所以建议学校将跨境电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课时安排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优化。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可以由过去的分开变为合并形成课程组的模式,及时沟通,灵活地安排时间,尽可能地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上能够密切衔接,在内容上能够及時理论联系实际。

3.4 强化师资力量

首先,跨境电商的教师需要具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营销等基础的软件操作,以及一定的外语水准等相关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其次,跨境电商的教师还要具有相当的电脑操作、网络运用的能力,这对很多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最后,由于跨境电商的教师往往都是以上相关专业教师转行或者兼任课程,所以在跨境电商方面的专业性不足,尤其在实际操作运用方面还有待加强,这就需要相关的教师和企业密切合作,或者是教师积极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当前高校和高职院校对引进人才有着不同的政策标准,尤其在学历学位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有着相关要求。这样一来就将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是学历不够的人才屏蔽在外,不符合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学校需要采用相对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强化实践型师资队伍。

3.5 增加岗位实训课程

跨境电商不是简单的国际贸易操作的新型手段,跨境电商公司也不是简单地在网上开个网店即可,跨境电商公司或者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贸易公司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相比传统的贸易公司,跨境电商公司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只会更高、更全面,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跨境电商软件的操作,还应对职业素养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当中,应该对公司各个岗位的要求进行明确,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可以选用岗位情景式的教学,也就是模拟在企业中的就业工作[3]。例如,公司前台接待的礼节礼仪;办公设备的使用、维护技巧;对产品分类的相关知识;与客户商谈时的技巧,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预判与管理的能力;相关的法律知识等。力争让用人单位减少实习生培训成本,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4 结语

随着传统贸易方式交易额增速的放缓,跨境电商交易额迅猛发展。目前,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高校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供给都无法满足用人市场的需求。为了使人才培养与我国外贸行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国际贸易专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新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开展课程创新、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探索跨境电商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蒋建华,校企合作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探讨[J].电子商务,2021(02):26-28.

[2] 陈虹,王昕.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09):111-113.

[3] 任媛媛.基于OBE的跨境电商创业人才精准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1(03):26-28.

作者简介:蔡弘志(1976—),男,山东文登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子商务。

孙梨梨(1976—),女,辽宁丹东人,硕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旅游文化创意。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盐城市政府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湿地旅游与电商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关于盐城文旅产业发展的调研”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1skC95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问题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