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2021-08-14 05:26盛莉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激发策略学困生学习兴趣

盛莉莉

摘要:学习兴趣的养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力和思维对学生将来的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阶段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当在初中课堂中采用科学的策略带动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  学困生  学习兴趣  激发策略

面向初中学生的教学,一个重要的命题是如何矫正学困生。梳理相关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关于初中和学困生两个关键词的文献非常丰富,矫正的思路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客观地讲,这些方法在一定范围内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又难以发挥普遍性的作用。究其原因,在于面向初中教学的学困生研究没有把握住其中最根本的要素。在笔者看来,这个最根本的要素应当是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在此基础上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思想转变。抓住这两个要点,学困生的矫正可以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一、培养初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带动学困生的学习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调动学困生心理因素的基础之上激发学困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使初中课堂转变成为一个具有活力的知识殿堂。另外,通过带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个班级的成绩,利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

二、初中学困生的成因

对学困生成因的探究,是矫正学困生的第一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农村初中学困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同时又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常只是简单的模仿、识记,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从兴趣的角度来看,学困生的表现是有差异的,有的学困生本质上是喜欢学习的,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长期处于学困的状态;有的学困生则是因为没有成功的体验,故而渐渐地不喜欢学习了……从学习思想的角度来看,应当认识到学困生的畏学心理并非一日形成的,其背后的原因,更多的是缺乏成功体验、缺乏积极评价引起的。笔者在教学中还曾遇到这样的个案:学困生宋某,进班时基础奇差,学习习惯自然也不好,是一个典型的学困生。笔者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发现这个孩子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都比较强,于是就进行了一个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个学生骨子里对学习是有兴趣的,但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由于对某位老师比较抗拒,于是导致了基础十分薄弱,而在应试形态下,老师对其评价又不会很高,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宋某进入了学困状态。很显然,这个个案中,学生身上也存在着典型的兴趣与学习思想的问题。类似的,只要对其他学困生进行研究,也可以发现在这两个方面存在问题。因此从这两个角度入手,是可以促进学困生转化的。

三、初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1)改变学生观念。相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初中学习无论其内容还是深度都会比小学学习更上一个台阶,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逻辑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到初中阶段,所以其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在学习时也容易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其在进行初中课程学习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因此老师想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就必须要让学生转变其学习的观念和方式,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用更为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2)降低教学目标。有一些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为了达到教学效果会制定过高的教学目标,导致学习难度比较大。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教学的要求之外,还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兼顾学困生的学习需求,降低每节课的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这堂课中的内容比较难,那么老师可以放慢授课的速度,保证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弄懂知识点的内容。去掉有难度的题目,增加基础性题目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如此,就可以消除学生对于学习的畏难情绪,保证学困生也能够跟得上教學的节奏,防止出现更多的学困生。

(3)给予适当激励。初中生因为年龄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所以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学习的兴趣。老师想要转变学困生,首先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表扬和鼓励学困生。大部分的学困生在课堂中羞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便有自己会做的题目,也很少会举手发言,因此老师应该要多鼓励理解能力或学习能力比较一般的学困生多展示多发言,让学生有勇气敢于在课堂中展示自己。

老师可以将一些简单易懂的题型和基础性的问题交由学困生来回答,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时老师还可以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小目标,并且指导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按照学习计划,一步一步的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小目标,从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4)加强师生交流。想要提高教学的效果,有效的转化学困生,不仅要注重教学方式上的转变,老师还应该要注重加强与学困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够真切的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引导学生顺利的说出心中的困惑,并且帮助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老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或者结束前预留5分钟的时间,专门和学生聊天,可以是闲话家常,也可以是关于本节课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方法的讨论,在平等和谐的交流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帮助老师更好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而言,得到老师的关注,更能够提高其对老师的信任感,让学生能够喜欢上老师,从而喜欢上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初中课堂中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转化学困生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在调动学生心理因素的基础之上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使学困生在课堂当中获得重视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在调动学困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基础之上激发学困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当在初中课堂当中通过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带动学困生学习的潜力,并且针对学困生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加强对学困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再以自我评价和寻优评价提升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施兵.提升初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J]. 学周刊,2017,6(4):63-64.

[2]万国辉.初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中外交流,2017(24):215-216.

猜你喜欢
激发策略学困生学习兴趣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趣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