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 内外沟通

2021-08-14 10:45郑静君
关键词:祥子虎妞小标题

郑静君

摘    要: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是一种高效的笔记方法。但因随文而感、随手而记,故往往散、乱。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单元学习,教师要通过整合单元教学目标、细分单课批注落点,使教读、自读互为经纬,让学生由点及面学批注,砌面成体用批注。对于整本书学习,教师要通过专题化读法,让学生先做简单批注,再做专题式批注,以拓展整本书阅读的立体深度。

关键词:批注法;阅读教学

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心有所思,笔墨追录,三言两语,就能把自己的想法、疑问、灵感及时捕捉记载下来,是一种高效的笔记方法。但因其记录在书中的“天头”“地脚”或文字旁边等空白处,且往往是随文而感、随手而记,故多为散点式、凌乱状文字。如果不对其作有效整合,那么这些阅读过程中所闪烁的智慧火花并不能有效促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难以影响学生的生命状态。

阅读教学中如何用好批注法,使阅读感悟去散去乱、阅读体会深入立体,是笔者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以“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由“教读—自读—整本书阅读”构建而成)为指向,以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下简称“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骆驼祥子》一书的阅读教学为例,来具体探讨阅读教学中批注法的运用策略。

一、批注有的:整合单元教学目标,细分单课批注落点

该单元三篇现代文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值得细细揣摩。

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1.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唤起学生的理想与抱负;2.学习精读的方法,主要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3.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

整合单元教学目标,笔者把批注法运用的点落在“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句段和细节描写特别精彩的文字上。

《邓稼先》一文,通过小标题将全文划分为几大部分,抓住这些小标题,就可以快速了解每部分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大意。每一部分,作者又都给出评价性的语句,从多方面凸显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人格品质。故该课批注的点就落在对小标题的把握和评价性语句的理解上。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下简称“《说和做》”)一文,很多细节描写的语句富有诗意,精练含蓄,意蕴丰富。故该课批注的点就落在凝练而意蕴丰富的细节描写上。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的细节描写非常丰富,一件平常小事,一个平常细节,旁人未加注意,萧红却用细腻敏锐的笔触进行描绘,展现了一个别样的鲁迅。故该课批注的点就落在富有人情的细节描写上。

这样,笔者对每篇文章批注法的落点都做了细分,力求一课一得。而这些落点连结起来,又能够得得相连,共同落实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运用基于单元整合的批注法,既能使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有较为深入的把握,又能有效提高他们精读的能力。

二、批注有方:教读、自读,互为经纬

(一)教读:学批注,由点及面

教读,就是教师教会学生阅读。在教读课文的教学中,如何利用批注法来教会学生阅读呢?可以分两步走。

课一:发现有批注价值的句段,精练批注

《邓稼先》一课是整个单元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开端,其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四类批注:

1.每一部分的小标题都用一个短语作批注。

2.批注第四部分运用对比的好处。

3.批注第五部分两处引文的作用。

4.该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试找三处例子,批注其语段的表现力。

以上批注的内容涉及很多语文知识点,有关注小标题拟写的,有关注对比、引用等写作手法的,有关注句段含义和表现力的。注意,在批注并交流之后,一定要进行整合。笔者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一篇文章中什么样的句段需要动笔批注?怎样批注省力又高效?

经过讨论与交流,学生得出以下认识:

篇章结构特殊处需批注,句段含义丰厚处需批注,语句表现力丰富处需批注。批注时可解释、可提要、可分析、可感悟、可发问,皆须用语简洁精练。

以下是某学生对每个小标题做的批注,很有意思: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巨变!原因?)

“两弹”元勋                   (立大功的人)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鲜明对比)

民族感情?友情?               (两者皆有)

“我不能走”                   (身先士卒)

永恒的骄傲          (生命有限,精神永恒)

這样的批注,简单而有效。看起来三言两语,却有助于把握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清作者的思路、全文的脉络,初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课二:批注赏析细节描写

同一种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在两篇教读课文中最好以不同的面貌呈现。这样,学的虽是同一种策略,却有变式。对学生来说,这既是老知识的巩固,又是新知识的增长。所以,该单元批注法的运用策略是:前一课《邓稼先》多点突破,主要教会学生发现有批注价值的句段,注意批注语言的精练;后一课《说和做》着力于一点,着重突破批注细节描写,并试图以点带面,尝试细节群的批注与赏析。

《说和做》一课批注的点落在凝练而意蕴丰富的细节描写上。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话题“细节见精神”展开批注,并利用语文作业本中该课课堂导学中的任务二(略)展开学习活动。

这一学习任务其实是前一课学习任务的延伸,它的开展跟前一课的学习有很多关联,都是对文章进行精读,都用批注的策略,但落点更专一,重在对细节描写的赏析上。经过筛选、批注、整合可以发现,该文有两个细节群:其一,展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言行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体现闻一多的精神追求是潜心学术、治学严谨;其二,展现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言行特点,“说了就做,言行合一”,体现闻一多的精神追求是勇于斗争、从容执着。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白:多个细节可以组成细节群,这个细节群是对人物某一方面细致而详尽的展现。由细节群切入文本进行批注,由点及面,对人物可以有更为完整的认识。

(二)自读:用批注,砌面成体

教读,是教师教会学生阅读。自读,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自主阅读。那么,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在教读课学到的批注知识进行自主阅读呢?

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是《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它让我们认识到日常而多面的鲁迅:生活中的鲁迅,工作中的鲁迅,多重身份的鲁迅(父亲、丈夫、兄长、前辈、朋友)。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课文中呈现的鲁迅的多个面进行话题分类。课堂学习的主要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话题,抓住文中细微而传神的关键语句进行自主批注,然后交流分享。学生通过批注、交流,得到以下认识:

笑、走路、吃饭、休息、包书,这些细节展现日常生活中爽朗、幽默、细致、节俭的鲁迅;坐在书桌边的背影、亮在院子里的夹竹桃、压在书下边的文章、站在瓷龟背上的毛笔、停在床下的拖鞋,这些细节展现孤独而坚忍战斗着的鲁迅;尝海婴的鱼丸、举筷子询问许先生能再吃荷叶饼吗、看完电影叫汽车让弟弟全家先走、一边痛恨青年人信写得草率一边细致展读每封来信、一再嘱咐许先生叫汽车送萧红回去、和萧红开玩笑,这些細节展现作为父亲、丈夫、兄长、前辈、朋友的鲁迅。这些细节组成多个话题,多个话题又组成话题群,展现了一个立体多面、日常真实、可亲可敬的鲁迅。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统编教材的自读课文设计了旁批。自读时,要借助旁批切入文章本身,为阅读引路,变无目的的阅读为有目的的阅读。但,也要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欣赏其个性化的批注。比如,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旁的两处批注有不同的意见。一处是关于鲁迅喜欢吃硬的东西,文旁批注:

“喜欢吃硬的东西”,有人说这里暗示鲁迅先生刚硬的性格。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不少学生对此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喜欢吃硬的东西只是一种饮食习惯,与后文提及的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是有关系的,但要说暗示先生刚硬的性格未免牵强。

另一处是梅雨季里一个上午放晴,萧红跑去鲁迅先生家对先生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文旁批注:

“我”的回答是否有所暗示?说说你的理解。

也有很多学生不认同,他们认为天晴心情好,萧红就跑去与鲁迅分享,只能说明萧红与鲁迅关系亲密,对他依赖、热爱,但要说这是在暗示时局,也属牵强。

学生的体验重语境中的上下文联系,去教条式的分析法,实在是令人欣喜,值得肯定。阅读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批注,去程序化,去教条化,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突飞猛进。

自读课中这样用批注,便能砌面成体,让学生的阅读全面而深入。它是教读课中点状突破、由点及面策略的再升级,更是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从单篇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的桥梁。

三、批注有策:专题化读法,整本书阅读立体深度

《骆驼祥子》一书的阅读与第一单元的教学同步在课外进行。

先安排通读,做最简单的批注,给每一章节拟写一个小标题。下面是某学生拟写的小标题:

1.攒钱买车                 2.车被抢了

3.祥子与骆驼               4.去找刘四爷

5.杨宅拉车                                       6.虎妞引诱

7.曹宅拉车                                        8.高妈的主意

9.虎妞“怀孕”                                      10.遇老马

11.遭敲诈                                                                        12.重回曹宅

13.重回人和                                               14.父女决裂

15.与虎妞结婚  16.虎妞买车

17.小福子                                                18.烈日暴雨

19.虎妞死去                          20.夏宅拉车

21.祥子堕落                                                 22.重燃希望

23.彻底堕落                                                 24.走上末路

之所以这样安排,与《邓稼先》一课的教学息息相关。《邓稼先》一文分五个部分,每部分都用一个小标题标示,使文章脉络非常清晰。通读《骆驼祥子》时拟写每一章节的小标题,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握整本书的架构与脉络,对该书的故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再安排专题式批注阅读:探寻祥子的悲剧原因。

笔者让学生讨论这个专题可以细分为哪几个小话题。在自读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上,学生已经有过用多个小话题组成一个专题来进行批注学习的经验,读《骆驼祥子》时再度运用这个学习策略就显得驾轻就熟。通过讨论,学生确定这个专题可以细分为十个话题:

祥子与孙侦探;祥子与曹先生;祥子与高妈;祥子与老马儿;祥子与虎妞;祥子与刘四;祥子与小福子;祥子与二强子;祥子与车;祥子与烟酒。

学生每天一个话题,圈点勾画相关关键片段,从内容、写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

之后,笔者再指导学生:

这十个话题,其中有多个话题还可以和比较阅读相结合。比如“祥子与车”,小说中有两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在第一章,祥子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买了新车,他把买车的这一天算作自己的生日;另一个是在第十七章,婚后虎妞买了二强子的车给祥子拉,祥子却觉得不吉利,心理上有阴影。请将这两个片段做对比式批注,探究祥子对车态度变化的原因。

学生批注阅读之后,就能理解祥子的堕落与虎妞有着极大的关系。虎妞走进祥子的生活,既毁灭了他的婚姻理想,更严重地干涉了他的生活理想,祥子便这样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奋斗理想。

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对这十个话题的圈点批注,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随着批注的展开以及阅读的深入,祥子的悲剧原因逐一得到厘清,即社会的黑暗、婚姻的不幸、个性的缺陷,三者共同酿成了祥子的人生悲剧。

这样的整本书批注式阅读,为后面学生写作“《骆驼祥子》读书报告”作了细致、深入、充分、全面的准备。

从教读到自读,从单篇课文到整本书,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意在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帮助学生在课内课外之間建立一条阅读的通道,以真正养成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祥子虎妞小标题
可爱的虎妞
虎仔和虎妞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我家的虎妞
骆驼“祥子”在唐朝的一天
老舍《骆驼祥子》中二强子人物形象叙事的不可替代性
中学生如何自主写好作文的小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