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021-08-16 09:58吴红祥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1期
关键词:蚕业蚕茧蚕桑

吴红祥

(江苏省盐都区蚕种场,江苏 盐城 224012)

结合当前我国蚕桑产业园区发展状态,农村劳动力有所提升,就业门路愈发宽广,茗茶、中草药产业获得广泛关注,造成蚕桑产业的竞争压力加大,产业实际的生产效益降低,产值也有所下降。因此,为更好地推动蚕业生产获得长远稳定的动力支持,以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为基准,结合当下蚕桑产业的发展形态,提出适宜的策略和建议。

1.专注于蚕桑优良品种选择

1.1 注重桑树品种选择

确保蚕桑具有较高的产量,同时产出的蚕桑具有优良的品质,这都是需要在蚕业运营前,保障品种选择,筛选出最适宜种植且不含病害的桑树品种。在认真挑选优质品种时,须遵守以下几点原则:第一,根据种植区域选择合适的品种。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生长条件不同,适宜的品种也不同,所以需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生存的桑树品种。其中“强桑1号”桑树种会在春季发芽,等到同年秋天,桑叶硬化的速率缓慢,生长态势良好,桑叶的产量很高,可以达到一般桑叶的1.2倍。第二,还需要考虑桑树种植后的抗病效果,从而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区。“强桑1号”桑树种抗疫病效果较差,对于种植区域应当有所全面的了解,对于通风不良或是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选择其他品种桑树进行种植培育。其中,“农桑12号”或是“农桑14号”品种,桑叶产量相对较高,且桑叶质量也较为优良,继而影响养蚕产量有所提升。同时,该两种桑树种抗病能力最强,特别是对于桑疫病或是黄化型萎缩病都有极强的抗性。

1.2 优化家蚕品种筛选

当然,提升蚕桑产业生产经济效益,关乎品种选择涉及两项内容,其一是桑树品种,即桑叶产量和品质的筛选,另一项就是选择优质的家蚕品种。农户培育家蚕的目的就是获得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注重家蚕品种的选择,优先推广“菁松X皓月”品种,同时,关注“春晨X华东”品种的农户养殖培育数量。预先在农村地区划定养殖区域进行测试,根据实际的家蚕品种种植情况数据,认为“春晨X华东”品种的家蚕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不仅最终的产量高,且品质上乘,上蔟过程中病死的相对较少,最终产出的蚕茧更优质。在最近几年发展中可知,晚中秋蚕期最好是选择雄蚕品种为最佳。

2.适当的扩张蚕业生产规模

在未来更加长远稳定的蚕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蚕业生产规模大小的合理性,充分结合蚕业生产空间、土地以及劳动力资源的供应。根据过往蚕业生产的经验积累,认为我国蚕业生产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若单一家庭中劳动力不超过3个,那么可以认为单户约为0.33公顷的桑,预计年产量达0.5吨蚕茧,收入约为两万元,这是最佳科学且合理的蚕桑生产规模。假设单一农户中桑园面积超出0.33公顷后,空间相对密集,3个劳动力则有所欠缺,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和品质,不能满足良桑饱食的基本目标。当然,如果单一农户桑园种植面积小于0.13公顷,蚕茧收入相对较低,使得对蚕桑种植的重视程度较低,最终制约了蚕桑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就是说,为确保蚕桑产业处于长远且稳定的发展状态,最好的桑园面积应当是控制在0.2至0.33公顷之间。

3.应用多批次且连续的养蚕模式

目前农村养蚕行业中,劳动力表现出高龄化的特点,整体行业内养殖户体能相对较低,所以,为更好地提升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稳固蚕桑产业的发展行情,需要对养蚕布局进行重新规划,通过改革的方式,将原有的养蚕模式进行创新,更好地提升总体蚕茧产量,确保蚕桑产业的综合品质。具体而言,需要对蚕桑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转变原有单纯依靠农村劳动力进行发展的基本模式,有效的引用各类先进的科学技术,倡导科学技术的优化创新,从而实现养蚕布局的全面优化。养蚕方式选择中,优先考虑实施一年多批次的方式,凭借“十天养蚕法”作为技术指引,更好的创设工厂化养小蚕的产业发展模式,由每年四到五次的小蚕饲养,逐步进行提高,达到每年六到八批次小蚕饲养,同时,减少单一批次中蚕的饲养量,从源头上缓解养蚕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更好的控制养蚕房屋压力。通过该养蚕模式的优化应用,能够在现有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中,维持稳定的蚕茧产量,合理规划蚕桑产业的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规避蚕桑生产产量大幅度降低的问题,推动蚕桑产业的长远持续发展,保障产量和质量都稳步提升。

4.引入机械生产代替劳动力

蚕桑产业发展涉及两方面的基本内容,种植桑树和饲养蚕茧,在这两个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产业类型划分的角度上来说,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对于桑叶的采摘以及后续的桑叶投喂都是需要劳动力手工进行操作,机械化程度相对较差。目前,在宏观生产均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全新时期,蚕桑产业对此方面的改革优化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只是单纯在桑园培育和管理环节,应用了少量简单的机械参与生产,例如用旋耕机重新翻种桑园土壤或是借助电动剪刀修建桑树枝条。对于工作量巨大的蚕桑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路径和手段受到的限制较多。也就是说,如果能够研发出适宜蚕桑产业的机器,确保蚕桑生产环节的自动化和机械化,该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意义,应当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促使养蚕机器的开发研究,充分提升养蚕设备的智能化,用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劳动力,进一步有效的提升产业生产效率,推动蚕业发展未来获取更高水准的生产效益。

5.大力发展大蚕地面育技术

大蚕期作为养蚕各个环节中,对于劳动力需求最为旺盛的时间,能够作为主要的蚕茧产量营销过程,从而对于提升蚕桑产业生产经济效益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当下农村大蚕养殖阶段,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劳动力短缺问题,且蚕茧饲养限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房屋空间不够。所以,作为具体且核心的工作指引,需要优先解决房屋问题,从而有利于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奠定基础。大蚕饲养期,需要广泛推广地面育技术,缩短了除沙的时间,更有利于将劳动力分配到其他工作岗位中,从根本上有效地减少了劳动力损耗,反向提升了劳动力的工作效率水平。大蚕地面育的方式,能够为方格簇自动化上蔟工作带来优势。当五龄大蚕达到适宜成熟的环节时,借助方格簇自动上蔟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捉蚕劳动力分配。该方式的具体过程就是,安置双联系方格簇在蚕座上方,成熟的蚕蛹可以自行的爬蔟营茧,显著提升蚕桑产业的生产数量,提高统茧的出丝率。

总结

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强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实现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全新目标。深入研究蚕桑产业的高品质生产的策略措施,提高我国整体的农业效益,预先控制蚕桑的品种选择,选择适宜的且合理的方式,优化当前蚕桑产业发展规模,确保后续蚕桑产业的高效运营。

猜你喜欢
蚕业蚕茧蚕桑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