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2021-08-17 16:11李蓉
南北桥 2021年20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李蓉

【摘    要】项目式学习就是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教师所提出的任务要求来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设计解决问题的项目方案,参与项目的实施,展示项目研究成果,完成对项目评价的学习过程。这一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将其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当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高中地理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0.018

項目式学习就是当前教育界中非常热门的方式之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背景,不仅能够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更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地理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学生的一大学习难点,将项目式学习引入高中地理课堂,能够更好、更快地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项目式学习概论

(一)基本概念

关于项目,《英汉辞海》将其解释为计划、设计或者规划好的工作。项目这一概念本身属于管理学范畴,而后才被用到教育领域中。项目式学习源于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他所提出的“从实践中学习”理论被视为项目式学习的前身,他的学生克伯屈于1918年正式明确了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含义为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依靠学生自身来建构知识,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再通过实践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发展至今天,国内外依然对其有不一样的理解。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项目式学习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为探究某个问题,采取各种方式来解决项目中的各类任务的学习方式,以此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学习特征

1.以学科标准为中心。项目式学习运用于某一学科课程,就要始终遵循该学科课程标准来进行项目的设计。

2.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和传统的教育理念有很明显的区别,从项目的选择到项目的完成,从头到尾都是学生在发挥作用,学生才是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和支持者。

3.以问题为线索。项目式学习必须要以问题为线索,以问题为驱动,教师负责问题的设计,保证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不断克服困难,直至取得成果。

4.实践性和真实性。项目式学习需要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当中,具有实践性和真实性的特征,学生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推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也就达成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流程

1.确定项目主题。项目的选题是非常关键的,关于项目主题的确定,必须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课程标准、学生学情、核心素养内涵、项目可行性等等。好的项目主题不可能是教师单方面的决定或安排,必须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商讨,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

2.制订项目计划。项目的主题确定后,就需要制订详细可行的项目计划,明确具体的时间和任务。项目一般会被分为几个阶段,整个项目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可行的方案,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条不紊地推进,才能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

3.执行项目计划。项目的执行,也就是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整个项目学习的核心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用到各自的知识和技能,并实现各自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可以应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但是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过程还需要教师配合进行协调和指导。

4.制作项目成果。学生根据项目主题和计划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要求后,采取商讨好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料,经过小组的反复商讨,对学习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制作出各自的项目成果,项目成果可以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需要依照真实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操作,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技术运用能力都得以体现和提升。

5.展示项目成果。学生在完成了各自的项目成果后,就需要进行成果展示。不同小组的项目成果不同,成果的展示环节可以形式多样,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可以得到展现,有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表现和表达能力,这也属于核心素养的内容。

6.做好总结反思。项目式学习的评价工作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评价不能单纯地看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要更加广泛,应当覆盖学生从项目选题到项目成果的展示。不仅仅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更要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引领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综合教师的评价、学校的评价和第三方机构的评价,让学生建立对自身地理学科学习更加客观完整的认识。

二、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现状分析

项目式学习和其他教学方式有所区别,对于地理教师和学生来讲都会有一定的要求,虽然当前大力提倡应当在课堂上开展项目式学习,但是由于大多数教师的使用频率不高,经验相对缺乏,一些地理教师没有信心和动力加强对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和应用。有的地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使用项目式学习方式的主要障碍就是课时的紧凑和教育资源的缺乏,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有限,并没有针对地理课程开设专门的实验室,仅仅依靠教师进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很多学生习惯了教师带领的学习模式,在项目式学习中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无法和他人团结协作,且针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目前也不够完善,片面看重学生的成绩,缺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应用

(一)项目式学习设计思路

1.确定主题。确定项目的主题是整个学习工作展开非常关键的一步,但并不是所有高中的地理知识都适合项目式学习的方法,教师必须要综合考虑,包括课时和课堂教学环境。

2.明确目标。在确定好项目的主体后,就应当围绕项目主题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必须要围绕当前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进行设计,同时又要将目标分层,实现学生的阶段性提升。

3.设计问题。确定项目主题并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需要将项目主题进行拆解,将整个项目拆解为一个又一个具备探究价值、具备现实意义、能够启迪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

4.设计评价。地理课程改革强调应该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那么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也应当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二)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1.合理安排时间。项目式学习需要全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和任务,最终让学生得出项目成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收集、分析、整理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以此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和过去教师直接对学生讲解答案的形式不同,所以项目式學习要比其他教学方式方法花费更多的时间。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期,地理又是高考中的重点科目,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凑,地理课程的课时本身又较少,所以在课堂上展开项目式学习,必须要教师合理安排好时间。地理教师可以将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做好统筹规划,分配好学生在课堂上和课余生活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将课上的时间充分利用好,并且保证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负担不会过于繁重。

2.整合学习资源。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高中学校拥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都能够支持项目式学习在实践中的开展,对于一些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的学校,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一般只能够运用在课堂上,而大多数师生对于项目式学习缺乏全面的了解,所以学生在课后收集资料会相当困难。对此,地理教师必须展现出自身的专业性,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为学生拓展推荐各种各样的地理资料收集渠道,整合相应的学习资源,或者直接为学生分享必要的资料,但要避免直接给学生提供答案,只是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积累,为学生自主处理问题做好准备。

3.教师要做好指导。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本位,教师必须要明确不同的角色定位。作为项目的设计者、引导者以及监督者,在项目主题的确定和计划的制订阶段,地理教师必须要和学生共同商讨确定主题,制订方案,对学生的建议予以尊重和采纳,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在项目的执行阶段,地理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逐步根据所制订的目标来完成相应的任务,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让学生能够逐步理解项目的意图和作用,保证学生的项目式学习不会偏离正常的轨道。当学生遇到障碍或者陷入困境时,教师要及时落实对学生的帮助和指导。而在学生展示项目成果时,教师需要对课堂的秩序和纪律加强管理。最后,在评价学生的项目式学习过程和结果时,教师也要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基础上给出自身的综合评价,落实对学生的肯定和指正。

四、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案例分析

(一)项目依据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作为项目式学习的案例进行分析,围绕本章内容设计了“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和谐发展”的项目主题。

1.项目课程基础。项目主题是“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和谐发展”,本项目主题的确立要立足于高中地理新课标、章节内容和学生的经验,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3章的三节内容为主要学习框架,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是了解陆地上各种水体的类型,了解各种水体之间的转化规律,了解当前人类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现状,通过把握当前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来意识到水资源的有限和节约、循环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学会和自然和谐共生。第一节内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的内容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对于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了解到了当前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现状,为本章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项目来源。本项目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资源问题,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但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匮乏、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因此,加强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视,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我国目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问题的必然选择。

3.项目特征。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问题也真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学生都会有切身的感受。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关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水污染问题的资料,本项目具备真实性。由于本章节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得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对策,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本项目具备可行性。

(二)项目设计

1.确定学习目标。本项目的学习目标围绕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解释来设计,阶段认知目标是引导学生建立对我国水资源分布、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建立一定的认识,通过学习来掌握节约循环利用水资源的措施。综合思维目标则体现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把握,水资源分布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成因,强化学生的协作意识,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地理实践力素养体现在学生通过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切实提高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最终目标的达成则旨在让学生建立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明确项目问题。本项目的主题为“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和谐发展”,那么核心问题就与项目主题关联紧密,如“面对当前我国水资源紧缺、水污染问题严重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包括“你所在的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如何?存在哪些水污染问题?能列举其中的关系吗?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面对当前的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对于学生基础性内容考查的问题包括“陆地水体有哪些类型?自然界的水循环指的是什么?海水运动是怎样的?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原因是怎样的?”

(三)项目实施

围绕本项目的主题,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的方法,引领学生逐步深入学习,使学生把握当前我国水资源现状,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当前我国水资源利用问题及原因,从而构建人类和谐的地理观念。当学生完成课堂上的学习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能够体现项目主题的成果,形式可以不做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课堂以及课后的时间来完成。当学生在地理教师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项目成果后,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展示各自的成果,同时予以学生客观完整公正的评价。针对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具体的项目成果来进行合理的评分,综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后,选出优秀的小组和项目成果,评选出优秀的个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对项目式学习的要求和内涵有切实的把握,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做好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助力学生地理的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任迎峰.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21.

[2]刘明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项目式学习研究[J].地理教学,2021(12):29-33.

[3]黄小燕.基于项目式导向的高中地理假期实践作业应用设计——以调查“居民小区垃圾分类”为例[J].地理教学,2020(04):59-61.

[4]汪涛.高中地理课堂运用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反思——以“垃圾分类”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63.

[5]李慎重.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施——以“交通运输线的布局”为例[J].地理教学,2017(13):22-24.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