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体切除后不闭合残腔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对女性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术后应激的影响

2021-08-17 08:34张露文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5期
关键词:腺体区段肿块

张露文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河南 焦作 454100

乳腺良性肿块是妇女多发疾病,有数据表明,女性乳腺肿块中其占比约为1/3,包括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等,主要表现为乳腺包块、胀痛等,不仅会给女性生活带来不便,若未及时诊治,还可能发生恶变,引发乳腺癌,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现阶段乳腺良性肿块手术方法众多,其中乳腺区段切除术是目前常用治疗术式,能有效切除病变组织,改善患者症状,具有经济实惠、切口隐蔽、易于操作、组织切除彻底等优势,已得到广大患者接受[2]。然而常规手术方法充分暴露、切除肿块后,遗留残腔完全封闭,虽能预防术后继发感染、血肿、淋巴漏发生,但会延长术后愈合时间、疼痛时间,且由于封闭残腔会牵拉组织,故极易造成乳头偏斜、乳房局部塌陷、硬结等,继而导致乳房明显变形,不利于美观[3]。因此如何对乳腺区段切除术进行改良,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预防乳房外形变化为临床关注重点。本研究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94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旨在探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4例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良性肿块患者(2018年5月—2019年4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闭合组(n=47)和传统组(n=47)。不闭合组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38.67±6.35)岁,疾病类型:17例乳腺纤维腺瘤,24例乳腺囊性增生,6例乳腺脓肿,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54±1.05)年,肿块直径5~30 mm,平均直径(17.32±6.06)mm;传统组年龄26~53岁,平均年龄(39.14±6.18)岁,疾病类型:18例乳腺纤维腺瘤,22例乳腺囊性增生,7例乳腺脓肿,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2.68±1.02)年,肿块直径6~28 mm,平均直径(16.89±5.34)mm。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穿刺乳腺组织活检、乳腺超声、镜检证实为乳腺良性肿块,符合手术指征;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手术禁忌证、中途退出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合并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传统组行传统乳腺区段切除术,局麻,仰卧位,切开皮肤后行皮瓣游离,显露肿块组织,避免乳腺导管损伤;若附近组织与肿块粘连严重(包膜不清楚),沿乳腺表面分离皮瓣后行肿块组织切除,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贯穿式缝合底部,闭合切口,术后加压包扎3 d。不闭合组行腺体切除后不闭合残腔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麻醉方式、体位、肿块切除方式同传统组,保留切除残腔,生理盐水冲洗,残腔表面行止血处理,同时避开淋巴漏,置管引流,仅闭合皮肤、皮下组织。

1.4 乳房美容效果评估标准

乳房外表正常,双侧对称,无形态差异,双侧乳头高度差<20 mm为优;乳房外表正常,无形态异常,双侧乳头高度差<30 mm为良;不符合上述标准为差。优良率=(良+优)/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1)优良率。(2)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时间。(3)取3 ml静脉血,离心(3 000 r/min,10 min),分离血清,以ELISA法检测两组术后3 d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公司提供。(4)比较两组并发症(病灶残留、感染、术后积液、血肿)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优良率

不闭合组优良率95.74%高于传统组78.72%(χ2=6.114,P<0.05)。

2.2 手术指标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闭合组术后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术中出血量(ml)术后疼痛时间(d)切口愈合时间(d)组别不闭合组(n=47)传统组(n=47)38.67±5.13 39.35±4.72 tP 0.669 0.505 2.11±0.78 3.85±0.63 11.897<0.001 2.38±0.81 4.62±0.94 12.376<0.001

2.3 应激指标

术后3 d不闭合组血清NE、E、Cor水平较传统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s) mmol/L

表2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s) mmol/L

NE E Cor组别不闭合组(n=47)传统组(n=47)13.45±3.14 15.61±4.08 148.32±13.85 167.56±15.96 20.23±3.57 23.42±4.35 tP 2.876 0.005 6.242<0.001 3.886<0.001

2.4 并发症

不闭合组并发症发生率8.51%低于传统组25.53%(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生活方式转变、工作压力增加,乳腺良性肿块发生率逐渐上升,并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4]。故临床应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治病情发展,改善预后。

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临床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有效方式,能切除病变组织,防治病情进展,对治疗有积极意义[5]。但肿物切除后常出现乳腺渗血,传统术式通常于完全止血后将皮肤、皮下组织、腺体对拢缝合,不保留残腔,以防止乳腺渗血[6]。但若腺体的切除范围较大,强行将腺体断端缝合,术后易造成乳房形态异常,如乳头移位、乳腺缩小、凹陷等,影响美观效果,不利于女性患者接受[7]。与传统乳腺区段切除术比较,腺体切除后不闭合残腔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切除肿块后仅予以电凝止血,并采用引流管引流,保留残腔,以组织渗出液行缺损腺体的术区填充,能维持乳腺原有形态,避免乳腺外形改变,影响美观,能有效满足患者需求;同时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恢复。刘跟华等[8]研究指出,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能显著缩短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且乳腺美观率较高,有助于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腺体切除后不闭合残腔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能减轻女性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恢复,且美容效果较好,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另外手术会使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且应激强烈程度和创伤程度呈正相关,故通过应激反应可预测手术创伤。而本研究发现,术后3d不闭合组血清NE、E、Cor水平低于传统组,提示应用腺体切除后不闭合残腔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更符合微创外科理念,可一定程度减轻机体创伤。同时行腺体切除后不闭合残腔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还需注意:(1)残腔需完全彻底止血,若残腔存在积血,易增加感染发生风险。(2)如果患者表皮张力大、渗液多、残腔大,拆线时可适当将积液抽出,或暂缓拆线,以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女性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腺体切除后不闭合残腔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能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恢复,且美容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腺体区段肿块
一种改进的列车进路接近锁闭区段延长方法
高速铁路设施管理单元区段动态划分方法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基于深度学习的腺体病理图像分割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铀浓缩厂区段堵塞特征的试验研究
春蚕吐丝
胃黏膜活检病理与临床的探讨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