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法制备Co-Dy共掺杂改性的γ-Al2O3

2021-08-17 07:46贾雅薇范华风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年8期
关键词:甘氨酸化合价热稳定性

贾雅薇,范华风,田 蜜,吴 钳,孟 竺,张 静,储 刚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目前,已发现存在多种结晶态的氧化铝,分别为α型、κ型、θ型、χ型、δ型、η型、γ型、ρ型、β型,不同结晶态的氧化铝,其性质也不相同[1]。其中α型、β型、γ型氧化铝用途较广[2]。氧化铝类型不仅与空间结构有关,还与温度有关,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结晶态也随之改变。比如,α型和γ型氧化铝有着鲜明对比,α-Al2O3是高温下形成的产物[3],而γ-Al2O3是低温下形成的产物。人们通常提到的“活性氧化铝”是指活性γ-Al2O3,其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质,可用于制备陶瓷和催化剂载体[4-5]、吸附剂、干燥剂,并优先发展于信息科技、光学和航天等行业[6-10]。

近年来,随着对氧化铝研究的深入,其热稳定性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提高氧化铝热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添加不同的改性剂,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以及不同的前体溶液制备方法。研究发现,添加改性剂能够有效提高γ-Al2O3的热稳定性,碱土金属元素、稀土元素、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为常用的改性剂。稀土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由于其离子半径大于铝离子,可以减慢离子运动,抑制氧化铝的相变和烧结。通过前期对燃烧剂的筛选发现:燃烧剂放热量大的物质(如尿素),反应剧烈,可能由于燃烧瞬间温度过高,反应后的产物中常常出现大量α-Al2O3,且有烧结现象;而柠檬酸反应过于温和,也不利于目标产物的合成;采用反应相对中性的甘氨酸为燃烧剂合成γ-Al2O3有一定的优势。研究表明,以硝酸镧和硝酸铈作改性剂,采用La和Ce共掺改性能够有效提高氧化铝的热稳定性,并且其效果比单独用La改性的效果好[11]。本研究以硝酸钴和硝酸镝为改性剂,采用燃烧法制备改性γ-Al2O3粉体来提高其热稳定性,考察原料配比、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1 实 验

1.1 试 剂

硝酸铝[Al(NO3)3·9H2O],分析纯,沃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甘氨酸(C2H5NO2)、硝酸镝[Dy(NO3)3·6H2O]、硝酸钴[Co(NO3)2·6H2O],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1.2 仪 器

电子分析天平;箱式马弗炉:型号SX-5-12;恒温磁力搅拌器;扫描电子显微镜:德国卡尔蔡司公司产品,型号LEO1530;比表面积分析仪:北京分析仪器厂产品,型号ST-03;X射线衍射仪:日本理学株式会社产品,型号D/max-RB。

1.3 试验过程

根据推进剂化学中的热化学理论[12],计算得到硝酸铝的总化合价为-15 价(假设燃烧物完全燃烧,则产物为CO2,N2,H2O,因此元素C、H 的化合价分别是+4 价和+1价,元素O的化合价是-2价,而N是0价的中性元素),甘氨酸的总化合价为+9价,硝酸钴的总化合价为-15,硝酸镝的总化合价为-15。硝酸铝、硝酸钴和硝酸镝均作为氧化剂,甘氨酸作还原剂,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摩尔比为5∶3。

准确称取适量的硝酸铝和甘氨酸,同时按照一定的比例称取硝酸钴和硝酸镝,放入100 mL坩埚内,加入适量蒸馏水,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最后将溶液置于马弗炉中煅烧。煅烧过程中,随温度的不断升高,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水量逐渐变少,溶液慢慢变成凝胶,当水蒸发完全并达到点燃温度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的烟雾逐渐放出,然后继续升温达到指定的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最终得到的产物为蓬松似雪花状的粉末。

1.4 催化剂表征

X射线衍射(XRD)表征:采用D/max-RB型X射线衍射仪测定制得样品的物相结构,得到XRD图谱,Cu靶,Kα辐射(波长0.154 18 nm),管电压40 kV,管电流130 mA,连续扫描范围为10°~70°,步长为0.02°,扫描速率为5(°)/min。

扫描电镜(SEM)表征:采用LEO1530型扫描电镜观测反应产物晶体表面的形貌特征。

N2吸附-脱附表征:将样品在200 ℃氦气气流(纯度99.99%)下预处理1 h,以氮气为吸收质,采用连续流动法在液氮温度下对待测物质进行孔结构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原料配比对合成γ-Al2O3的影响

以钴、镝元素对应的硝酸盐作改性剂,通过添加不同质量的改性剂,改变硝酸钴、硝酸镝与硝酸铝的摩尔比,考察原料配比对合成γ-Al2O3的影响。控制锻烧时间为3 h,煅烧温度为1 000 ℃,对得到的产物进行XRD表征,结果见图1。

对比图1中的谱图(a),(b),(c),原料硝酸钴与硝酸铝的摩尔比为0.01,硝酸镝的比例依次增大,谱图中只出现了γ和α两种晶型的氧化铝衍射峰,并没有杂质峰生成,硝酸镝的比例(相对于硝酸铝,下同)为0.03时,α晶型的氧化铝逐渐消失,在2θ为37.58°,45.66°,66.60°处只出现了纯相的γ-Al2O3的特征峰,其结晶发育良好。对比图1中的谱图(d),(e),(f),硝酸钴的比例增至0.02,而硝酸镝的比例逐渐增加,谱图(f)多处出现α-Al2O3的衍射峰,其衍射峰强度较高,分别在2θ为25.58°,34.39°,35.15°,43.34°,57.49°处出现与标准卡片(PDF:43-1484)中相对应的α-Al2O3的衍射峰。增大硝酸钴的比例为0.03,如图1中谱图(g)和(h)所示,n(硝酸钴)∶n(硝酸镝)∶n(硝酸铝)=0.03∶0.01∶1时,在2θ为25.58°处出现了未知结构的峰,单一的峰不能确定是α-Al2O3还是过渡物相的特征峰,而n(硝酸钴)∶n(硝酸镝)∶n(硝酸铝)=0.03∶0.02∶1时没有新的物相生成,可能是因为钴和镝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加时,形成了较多的Co—O—Al和Dy—O—Al结构,通过Co和Dy的协同作用降低了Al—O的反应活性,达到阻止γ-Al2O3发生相变的趋势,不能生成相关铝离子化合物的新物相。反应过程中硝酸钴、硝酸镝的引入比例直接影响产物的相组成,尽管(h)条件下可以得到较好物相的γ-Al2O3产物,结合(g)条件下杂峰出现的因素,过高的掺杂量会影响产物合成的稳定性,因此综合考虑,选择n(硝酸钴)∶n(硝酸镝)∶n(硝酸铝)=0.02∶0.01∶1作为以下试验的原料配比。

2.2 煅烧温度对合成γ-Al2O3的影响

为探究煅烧温度对合成γ-Al2O3的影响,试验过程中控制煅烧时间为3 h,n(硝酸钴)∶n(硝酸镝)∶n(硝酸铝)=0.02∶0.01∶1,对不同煅烧温度(700,800,900,1 000 ℃)下制备的样品进行XRD表征,结果见图2。

图2 不同煅烧温度对应产物的XRD图谱◆—γ-Al2O3。图3同

由图2可以看出:煅烧温度为700 ℃和800 ℃时,只出现了γ型氧化铝的衍射峰;温度增加至900 ℃时,在2θ为25.57°处出现了一个与标准卡片(PDF:43-1484)中相匹配的α-Al2O3的衍射特征峰,且只出现这一个微弱的特征峰,并未在其他位置出现α-Al2O3的特征峰,特别是2θ为35.15°和34.34°处未出现强特征峰,故不能确定是α-Al2O3的特征衍射峰,可能是升温过程中的过渡态形成的;但当煅烧温度到1 000 ℃时,相比低温下得到的γ-Al2O3,此时衍射峰的结晶度较好,衍射峰面积更大,峰形更尖锐,衍射峰的强度更高,但也只有γ-Al2O3的生成。因此,选择1 000 ℃为最佳煅烧温度。

2.3 煅烧时间对合成γ-Al2O3的影响

为探究煅烧时间对掺杂后γ-Al2O3粉体的影响,控制n(硝酸钴)∶n(硝酸镝)∶n(硝酸铝)=0.02∶0.01∶1,煅烧温度为1 000 ℃,对不同煅烧时间(1,2,3,4 h)下制备的样品进行XRD表征,结果见图3。

图3 不同煅烧时间对应产物的XRD图谱

由图3可以看出:煅烧时间由最初的1 h延长到3 h时,催化剂的XRD谱图中只出现了γ-Al2O3的衍射峰,煅烧后的纳米氧化铝粉体由黑色块状变为浅蓝色的蓬松粉末状,在2θ为37.54°,45.67°,66.60°处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与标准卡片(PDF:50-0741)中相匹配的γ-Al2O3的特征衍射峰,峰形越来越尖锐,峰强度也变高;然而煅烧时间为4 h时,在2θ为25.57°处出现了可疑衍射峰,说明产物的结构与煅烧时间有关,煅烧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合成产物的烧结。因此,选择3 h 作为最佳煅烧时间。

2.4 不同煅烧时间对应产物的SEM表征

在n(硝酸钴)∶n(硝酸镝)∶n(硝酸铝)=0.02∶0.01∶1、煅烧温度为1 000 ℃的条件下,对不同煅烧时间(1,2,3,4 h)下制备的样品进行SEM表征,结果见图4。表征前先将准备好的纳米样品置于超声波装置中进行分散。

图4 不同煅烧时间对应产物的SEM照片

由图4可以看出:煅烧时间为1 h时,生成的产物比较聚集,粘成一团;延长煅烧时间,团聚现象逐渐消失,直到煅烧时间为3 h时,对应产物的颗粒粒径均匀,形貌清晰,测得晶体粒径约为96.07 nm;然而,煅烧时间为4 h时,对应产物出现大量的烧结情况。从形貌结果来看,利用超声波清洗仪能很好地分散纳米粉体,防止发生团聚现象。因此,选择3 h作为最佳煅烧时间较合理。

对煅烧时间为3 h的样品进行超声振荡效果对比,结果见图5。

图5 超声振荡前后的SEM照片

由图5可以看出,超声振荡后样品的分散性明显优于未经过超声振荡的,说明经过超声振荡的样品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无明显团聚现象,并且显示出的形貌也清晰可观。

2.5 产物的孔结构表征

在最佳工艺参数[n(硝酸钴)∶n(硝酸镝)∶n(硝酸铝)=0.02∶0.01∶1,煅烧温度1 000 ℃,煅烧时间3 h]下制备γ-Al2O3样品。对制得的样品进行N2吸附-脱附表征,结果见图6和表1。

图6 样品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

表1 最佳制备条件下所得产物的孔结构性质

由图6可以看出,样品N2吸附-脱附等温线首先出现单层和多层吸附并存,随后物质结构之间出现毛细凝聚现象,呈现出一道较小的回滞环,最终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并且吸附量随相对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呈现Ⅳ型吸附等温线的特征,因此该产品表现出的性质为介孔类材料。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得到的γ-Al2O3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均较小,符合作为一种新型的载体材料的特征,表现出γ-Al2O3优良的特性。

3 结 论

(1)采用溶液燃烧法,以硝酸铝和甘氨酸为原料,硝酸钴和硝酸镝为改性剂,制备出共掺杂改性的γ-Al2O3。

(2)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n(硝酸钴)∶n(硝酸镝)∶n(硝酸铝)=0.02∶0.01∶1,煅烧温度1 000 ℃,煅烧时间3 h,制备的产物未发生相变,达到了提高γ-Al2O3热稳定性的目的。

(3)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γ-Al2O3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分散均匀、颗粒细、结构稳定等特点,可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载体催化材料。

猜你喜欢
甘氨酸化合价热稳定性
芝麻种子中内源性蛋白酶的热稳定性及其运用
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点拨
教你学好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学式与化合价考点展示
膳食甘氨酸的健康保护潜力(续1)
非必需氨基酸甘氨酸的多重有益效应(综述)(续1)
非必需氨基酸甘氨酸的多重有益效应(综述)
活用元素负化合价巧妙解题简捷快速
某染色车间应用导热燃气油炉与传统蒸汽供热的经济性比较
锂辉石砂锅热稳定性检测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