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状浅析

2021-08-20 22:46黄雪冬
品牌与标准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示范区试点标准化

【摘要】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探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自开展农业标准化试点以来,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迅速,在其规模、数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增长,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仍然存在项目立项规划缺乏科学合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宣传推广、科学合理立项、完善农业标准化管理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21.04.002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in Guangdong

HUANG Xue-dong

(Guangdong Chuanli Standards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510320,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Since the launch of the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pilot,the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has developed rapidly,with obvious growth in its scale and quantity,and has achieved certain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However,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roject planning and irregular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promotion,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establishing projects, and perfecting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e;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广东,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奋斗,已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农业,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2020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达110760.94亿元,完成“十三五”时期预期目标,经济总量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其中,2020年全年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01.92亿元。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产量创8年来新高。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2%,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农业标准建设的试验田,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我省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建设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持续发展之路。从单一产品生产加工到区域性综合示范,从专注农产品种植生产到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相结合,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从农业生产到农村综合治理,不断改革、创新、提升,示范规模不断扩大、示范领域不断拓展、示范效益不断提高、示范模式不断创新。

1 广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状分析

1.1 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建设时间最早

国家最早于1995年在农业领域开展全国范围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国家级试点示范区项目建设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广东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区项目建设始于2003年,同样从农业领域开始布局,并发展至服务业、战略性产业、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并先后制订发布《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等配套文件。

1.2 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区数量最多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至2020年9年间,广东省内批准立项的省级试点示范区项目中农业农村类占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区项目总数的80.56%;已立项的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中,农业农村类占28.16%。其中,已立项的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区项目又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2 广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取得成就

2.1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带富一方群众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提炼标准化改革创新的“广东经验”。广州从化大丘的国家火龙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引领村民承包标准化种植示范地;中山市國家种鸽标准化示范区带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韶关市罗坑茶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带动全镇总人口三分之一多,茶农年人均增收1.8万元。

2.2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美丽农村

高州市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工作机制健全、保障措施得力。试点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同部署、齐推进,稳步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了“多点发力、长效运营、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美丽乡村建设之路。试点标准体系完善,标准实施推广力度大,发挥了标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基本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取得显著成效。台山市水步镇广东省新型城镇化标准化示范点,建立了覆盖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和扶贫开发五大领域的镇级标准体系。围绕“园区”和“村居”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标准化工作,改善了镇村环境;推行标准化教材和国防教育班模式,成为周边镇街乃至澳门等多地兄弟学校学习的标杆;标准化、规范化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助推公共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形成了产城融合服务的标准化新模式。

2.3 试点示范区标准化理念得到廣泛传播

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公司+基地+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领成千上万的农户走上标准化生产之路,在农业标准化的示范推广中,发挥了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广大农户通过参与示范区建设,接受多层次、多途径的宣传培训,改变了“开天辟地几千年,没有标准也种田”的传统习惯,农民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科技意识、安全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日益提高,形成了“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自觉行动。

3 广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存在问题

3.1 立项规划不够科学

目前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存在重农业轻农村、重农业农村轻服务业的现象。特别是种植业、养殖业的项目重复非常严重,而新农村建设、新兴农业、乡村振兴方面的示范区项目偏少。

3.2 示范区管理不规范

鉴于农业行业的特殊性,农业企业领导者标准化意识较差、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建立的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水平参差不齐,相对于其他行业,特别是社会治理和战略性产业,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区的整理管理水平较低。

3.3 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已立项并运行良好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带动同行参与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部分企业自我保护意识太强,未能引领同行业其他企业共同参与标准化试点建设。另外,顶层设计对企业标准化激励不够,政策的导向力不强、稳定性和持续性不够。通过新媒体宣传和推广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工作的力度不足。导致“有试点没经验,有经验没推广”,没有产生应有的带动作用与社会效益。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宣传与推广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成熟,特别是种植业与养殖业,已形成完善的标准化模式,然而企业不重视宣传,未能真正做到“示”且“范”。建议对现有标准化试点示范区进行大力宣传与推广,以进一步巩固标准化试点示范区成绩,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2 推进农村一二三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标准化试点

坚持“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原则,建立农村一二三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标准化试点,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提升农村发展活力。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保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和价值链重构,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4.3 振兴乡村,建立精准扶贫标准化试点项目

通过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农业,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选准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建立精准扶贫项目标准化试点,通过标准化管理模式,推动项目进展、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农业收入。

4.4 区分地域,发展优势项目

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区域产业各有优势,农业主要以粤东、粤西、粤北为主。因此,要因地制宜,发展推进各区域优势项目标准化试点。粤东地区主要发展海产养殖、茶叶生产加工项目。北部生态区(韶关、清远、梅州、云浮)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韶关新区、河源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梅州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南药等特色产业。粤西主要发展海产品养殖、菠萝、荔枝等农产品。努力实现“选好一个项目、建设一个(标准)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致富一方百姓”。

4.5 完善体系建设,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主管部门应持续加大农业标准制修订力度,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开展农业标准化研究及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应配置相应的标准化管理人才,同时加强学习与培训,以提升示范区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雪峰,舒迎花.农业标准化体系[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2]    马鸿祯,赵洪霞,于立芝,等.中国农业标准化研究综述[J].农学学报,2021(4):80-83.

[3]    王向平.坚持科技引领强化示范带动 着力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J].现代化农业,2021(4):37-38.

【作者简介】

黄雪冬,女,学士,研究方向为标准化。

(本稿审读:王丽华)

猜你喜欢
示范区试点标准化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