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棉袄

2021-08-21 00:55王秋英
都市 2021年12期
关键词:老太闺女姥姥

王秋英

“妈,您这两天,胃口疼好些没有?”

“闺女,我照你说的办法做,现在好多了。”

“那就好。妈,您要注意身体,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您有啥需要我做的,就说啊!那先这样吧,妈您先挂了吧!”

“好,我挂啦。”

过几天,如是问候。

再过几天,依然如是。

“妈,您怎么样?”

“我挺好。你呢?”

“妈,您……能帮我个忙吗?”

“啥事?你说。”

“我想跟您……借二三百块钱,应个急。”

李老太沉吟须臾:“行!我咋给你呢?”

“妈,我有光大银行的卡,您找支笔记个号码,给我打到卡上就行。”

每隔二十来天,李老太总会接到一次类似内容的电话。

李老太的异常行踪,被邻居街坊们注意上了。

“老姐姐,看你往银行跑得那么勤,你们单位常给你们打福利?”

“不是,给我闺女寄钱。”

“你闺女常问你要钱吗?”

“噢,她总是不够花。”

这天,李老太的闺女张鸿回来了。她回太原逛街,看中一套衣服,价格不菲,想问母亲拿钱,恰遇李老太不在家,隔壁邻居便让她到家里坐并给倒了杯水。

邻居问张鸿:日子过得怎么样?看见你妈总往银行跑,说给你寄钱呢。

张鸿登时眉毛往上一挑:“啊?我妈给我寄钱?没收到过呀!”

“是吗?等你妈回来快问问清楚吧!现在骗子招数多呢,可别让老太太上了当。”

细眉细眼的张鸿,此时的两只眼睛睁得溜圆。像被椅子上图钉扎了似的,她蹦将起来,正端在手上的一杯水,大半都溅泼到了地板砖上。

张鸿气冲冲地出了大院,迎面扑来的西北风吹得她打了个寒战,赶紧把围巾箍得严实些。刚走过孔雀门不远,见母亲迎面走来——脸冻得红扑扑的,帽子掩不住那或灰或白的头发凌乱地飘拂着。特别是老太太穿着棉裤又步履蹒跚的样子,咋看都像只企鹅。她两手提着塑料袋,这个袋里是叶子发黄的芹菜和蔫巴萝卜。那个袋里,卧着几个绽开口流着汤的西红柿。

“妈,你一个人能吃多少?咋还买上处理菜啦?这些东西吃上能有营养吗?”张鸿气不打一处来。

本来,李老太意外看到自家闺女,脸上生出些少有的笑容。走近时,见张鸿脸上阴云密布,心里也窝了火。进家门前,母女俩谁也不再吱声。

“妈,你坐下,问你件事。”

“有啥事?说吧。”

张鸿单刀直入:“听说你隔三岔五就给我寄钱。这两年我没朝你要过钱呀!有这事吗?而且我就纳闷了,既然是给我寄钱,我咋一笔也没收到呢?”

“你的确没问我要钱,我也知道你没收到过。”

“妈!那你是给谁寄钱呢?——知不知道,你遇上骗子了!”张鸿急吼吼道。

李老太反驳:“你少胡说!”

“妈,你糊涂了?别人都知道是骗子,就你还被蒙在鼓里呢!”

“嗯,我愿意!”李老太声音不高,但语气笃定。

张鸿分明听出母亲的态度,她怒冲冲地说:“这到底是为啥呢?……妈,你是得老年痴呆症了吧?”

李老太脸色煞白,提高声音:“咋啦?我花自己的养老金,关你啥事呀?难道还需要你批准啊?”

张鸿被李老太几句话,噎得嗓子发干,热血呼呼往头顶涌。印象中的母亲,从来对她说话都是柔声柔气的呀!她像不认识眼前这个妈了,立马站起来,声音带着哭腔:

“好我的妈呀,你咋能这样呢?!”

“我咋能这样呢——你受不了,是吧?那我就给娃娃你说道说道。

欢欢初中毕业,你们从这家里搬走快两年了吧?我问过了,榆次到太原,901、902和903一天发几十趟公交呢,跟前的财大北校就有站牌。而且你家就有车呀!可是,你们连上过大年和中秋节,一年到头能回来几趟啊?是不是因为我老了,怕拖累你们,就躲得远远的不回家?”

张鸿嘟嚷着:“哪儿的事!欢欢不是还在上学嘛,我一天到晚忙着呢,哪有时间跑?”

“噢,就是你在忙呀。看你赵大娘家的娃娃们,平时走马灯似的往回跑,他们就不忙?——唉!每年一到母亲节,小区的老太太们就上街夸耀,说闺女给自己买这啦,买那啦!我都躲着不敢出门,就怕别人问我。倒是人家这女孩儿,断不住给我寄点红枣、枸杞、手套、围巾啥的。你倒好,我的生日从来不提,更不要说有啥表示。这是我亲闺女呀!”

李老太给自己倒了杯水,喝两口顺顺气。

“还有,刚才你又进不了门吧?咱家的门钥匙,我给你几回了?不是丢了,就是忘带了。你就不怕我万一高血压、心绞痛犯病,等你開门救命啊!”

张鸿连连摇头:“不会,不会,你现在还到不了那地步。再说了,你身体不好,可以给我打电话么!”

不提电话还好。李老太对闺女天长日久积淀的怨气,此时如开闸放水般倾泻而出:“你还好意思说,我给你打电话?平时你不关心我,连个电话也没有。时间长了,我想你跟欢欢啦,给你打电话让回来吃饭,你说的些甚:就为一顿饭,我们跑这么远的路回去?哪有时间呢?我还在这边说话呢,你那边早把电话挂了。更可气的是,我打你手机,遇时候你不接,过后也不回。这是啥道理呀?

更不用说,我有个头疼脑热,身体不舒服,想喝口热水,都得从炕上爬起来自己做。我真不知道,养你这闺女有啥用?!”

李老太说到这儿,深深吸了口气。

“跟你说实话吧。那女孩第一次打电话过来,开口叫我妈,我就听出不是你。可是,人家过几天就打电话问候我,身体怎么样,睡觉好不好?还叮咛我好好爱护身体,好好吃饭,注意休息。这才像自家亲闺女说的话呀!再后来,她打电话问我借钱。三头五百的,也就一个月张回口,我愿意给她。就当我花钱买聊天,花钱买高兴了。”

张鸿眼睛一眨,若有所悟:“她咋知道你的电话呢?”

李老太告诉张鸿一件事情。

有一回,李老太在南内环桥东便道上走着,恰遇糖尿病低血糖发作。突然眼冒金星,脚就站不稳了,左摇右晃着要栽倒时,这个姑娘紧跑两步赶忙扶住,就近找地方坐下。简单问询后,先从挎包里取出保温杯,给老人喝了两口热水,又剥开一粒大白兔奶糖,让含在嘴里。李老太缓过劲来后,两人拉着手攀谈了一会儿。

“大妈,您今年高寿啦?”

“快七十五了。就是身体不好,有好几种病。”

“您家里还有什么人啊?身体不舒服,还敢让一个人出来呀?要是有个事,多不安全呀!”

“唉,我只有个闺女,还在榆次住,顾管外孙呢,一年回不来几趟。”

“大妈,住得远吗?”

“不远,就在老军营小区”。

“噢,大妈,咱们离得不远。以后,你就把我当闺女用吧。”姑娘说着,问李老太要过手机,掘了一串号码。

“好啦,大妈,以后有啥需要就打这个电话。我们常联系吧!”

看着李老太状态完全正常了,女孩搀扶着,将她送到家门口,才离去。

张鸿无语。

“鸿儿呀,人可不敢这么待自己的父母啊!欢欢也在长大,你就不怕将来,也落个我这样的下场吗?”

张鸿又得意了:“妈,我想起来了。姥姥活着时,你就常常数落人家,嫌她说话麻哩倒烦,嫌她丢东拉西,嫌她邋里邋遢……我舅舅给你打电话,你总是连推带躲不回去伺候姥姥。就为这,我舅母到现在都不跟你说话。”

李老太叹口气:你姥姥去世这些年,我把肠子都快悔青了。可世上哪有卖后悔药的?所以,你对我这样,按理说我不该怪你,是我带坏了你。如果不是你今天这么折腾,我也就认命这报应了。但是欢欢还小,你如果为自己将来考虑,现在就要给下一代打个好样,不要再走妈过去的路啦!

张鸿回到榆次家里,茶不思饭不想,一副心事重重、郁郁寡欢的样子。

欢欢问:“妈,我发现你你去了趟姥姥家,回来有点不对劲呢。就像丢了魂似的,发生啥事儿啦?”

张鸿:“我挨你姥姥骂啦!”

欢欢张大嘴巴,做出惊奇状:“我姥姥还会骂人?因为啥呀?”

“你姥姥数落我老半天呢!嫌咱们搬出来后,我对她不管不顾,不但不回家,连电话也没有。”

欢欢用食指远远点着张鸿,“明白了!妈,怨不得呢!不是闺女我说你,我已经上高二了,被你和我爸天天守着不离寸步,说我还小,不放心。我姥姥和奶奶都七老八十了,需要经常关照了,你俩倒都躲得远远的。你们就真放心俩老人啊?

我就常常搞不明白,在学校听老师上课,讲的都是孝亲敬老呀,尊老爱幼呀,而现实中的大人们,并不是这样做的。多少年以后,我也变成妈妈你这样的。那你的晚年可就惨大发了啊!”

女儿的话,更深深刺痛了张鸿,回来三四天了,夜里总是在床上翻烙饼。失眠的她,脑子里在过电影:

童年的自己在医院住着,躺在病床上,看到妈妈形单影只跑出跑进地忙,两只漂亮的眼睛迷迷瞪瞪,都快睁不开了。

结婚后,有了丈夫和孩子,每天安安心心上班,妈妈在家给带幼小的欢欢,做吃做喝,抓屎弄尿,晚上下班回家,孩子都不要他们。老妈累得直捶后腰。

搬家后,遇到过大节才回家。妈妈的老邻居赵大娘家儿女们穿梭般地忙,从窗户里传出爱玲姐“妈,我们回来了,您就歇着吧”和老太太与儿女们说笑的声音。

而自己家呢,妈妈一痛一拐在厨房里手脚不停地忙着洗鱼、做肉,往桌上布菜,自己一家三口不是低头看手机,就是打电话聊闲话。大家一起吃饭,也是边看电视边看手机,没人跟老妈聊天。老人有一筷子没一筷子地在碗里扒拉飯粒。

社区张主任是李老太这幢楼里的邻居。曾不止一次地对张鸿说,老人年纪大了,又是单身,身体也不好,希望她多回来看看。张鸿老是在口里哼哼哈哈应付人家,心里却不胜其烦:“真是职业病,又不关你家的事!大男人家,咋变得婆婆妈妈的!”

一星期后,李老太收到个包裹,是张鸿手写的一封信。

妈,我长这么大,那天您是头一次没给我好脸。从太原回来,我就没睡过个好觉。思前想后,我真是对不起您。本想打个电话,道歉的话又说不出口。就在这里写几句心里话吧。

我小时候,因爸爸有外遇,逼着您离了婚。您省吃俭用,一个人艰难地拉扯我长大。我那时贪玩,学习成绩差。您在解放百货大楼站了一天柜台,每天晚饭后,还要陪着我做功课。常常是我写作业,您就趴在旁边睡着了。更不用说,我身体差,常常是一生病就得住院,您又要忙工作,又要照顾我,累得都脱形了……我结婚后,有了欢欢。没人照顾孩子,刚退休的您接我们回娘家住,让我把房子租出去挣钱。说实在的,您就是人们说的贴米贴面的厨子、带工资的保姆。十多年来,全心全意照顾我们吃喝用度,我才能攒钱买了部车。榆次房子的首付款,也是妈妈您赞助的……

最近,欢欢学校让读一本关于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书,还要写读书笔记,我前两天到书店买了。读过后,觉得老妈对我们的全心付出,我是应该感恩的!可我以前看到周围,好像家家是这样,辈辈都如此,所以觉得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了。作为子女,我不懂得孝敬父母,真是连羊羔和乌鸦都不如呢!我是越想越惭愧!

妈妈,我在这里要诚心诚意地跟您说一声:对不起!原谅我这个懂事晚的闺女吧!以后,我一定会当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让您实实在在享受亲闺女的温暖。

几天后,张鸿主动给李老太打电话。

“妈,你这几天身体咋样?我抽时间回去看你啊!你想吃啥就说,我给带回去。”

李老太:“鸿儿,把欢欢照顾好。能给我打个电话问问就行了。”

“妈,欢欢也说要去看姥姥呢!你好好吃饭,注意身体,过两天我们就回去了。”

……

老军营小区。三九天的寒风搅着飞雪,肆无忌惮地摇撼着树枝,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叫着。

张鸿带着女儿又回来了,欢欢手里提着个又大又圆的蛋糕盒子。

母女俩在厨房里忙着收拾鱼、洗菜,做饭。李老太难得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剧。

敲门的声音响起。

张鸿擦擦手,过去打开门,是楼上住的张主任,他身旁站着位外貌很阳光的年轻姑娘,手上拎个行李袋子,鼓鼓囊囊的。

李老太听说张主任来了,连忙站起来迎接。看见那姑娘,愣了一下。

张鸿:“张主任,坐吧。妈,这姑娘你认识?”

李老太:“咋不认识呢?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个闺女。”

张鸿:“哦?”

李老太亲切地说:“闺女,你也坐。”

姑娘扶着李老太:“李妈妈,您快坐,我看您气色很好呢!”

张主任:“李大姐,张鸿。今天,我带小郑姑娘过来,是要说明一件事的。”

李老太和张鸿各揣心事,面面相觑。

张主任告诉大家:这个女孩是小郑,是从某传媒大学毕业的,半年之前,作为志愿者参加了本社区的扶老助困工作。刚工作没几天,就路遇李老太犯病。那天跟老人分手后,她向社区汇报了这件事。听过张主任介绍情况,表示愿意立下“军令状”,保证尽快帮助老人家找回亲情和温暖。

小郑诚恳地说:“大妈,我一直是真心实意地叫您‘妈的,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妈就生病去世了。所以,我特别羡慕别人有个妈妈。”

张鸿用狐疑的眼光看着小郑。

小郑:“这位就是张鸿姐姐吧。你好!”说着话,从挎包里取出一只红信封,将里面的钱和票据小心地取出,放在面前的茶几上。另外一页信纸上,用碳素笔工整、详细地记录着李老太给她哪月哪日寄的钱款,数目是多少。

李老太拿起那张纸,看了一眼,就递给张鸿。

“李妈妈,张鸿姐姐,请谅解我采取这样的办法,权当是用我在学校学习的专业,完成了一次社会实践。”

张主任:“李大姐、张鸿,你们清点一下钱数吧。”

李老太和张鸿相互一视。

张鸿笑盈盈地说:“这还点啥?错不了!”

李老太嗔怪地说:“这闺女,我当初给你,就没打算让你还。肯定是你有困难,才跟我张口的。平时还那么关照我,每次打电话问候和安顿,过后我就感觉很温暖,干活都有精神呢!”

小郑摇摇头说:“李妈妈,关心您是应该的。我是志愿者嘛!——我在钱上真没困难!您老放心,在找到工作前,我自己有钱花呢!”

小郑从身后把那个鼓鼓囊囊的袋子拉锁拉开,抽出件深红色的羽绒衣来。

“李妈妈,今年天气冷得厉害,我给您买了件羽绒衣,不知合不合适?”

小郑和张鸿帮着李老太穿戴起来,两个人你抻抻袖子,她拉拉衣襟。

李老太站在穿衣镜前,上下打量着自己。脸上的皱纹,像湖面的波纹一般荡漾开来:“这闺女,又给我花钱买这么贵的衣服!”

小郑正要说话,欢欢说道:“哇,姥姥穿上这衣服真好看,年轻了有十岁呢!”

小郑:“李妈妈,还真是变得年轻了。您不用跟我客气,我今后愿意继续为李妈妈提供无偿服务。让您老人家身体健健康康,活得快快乐乐的”

張鸿注视着小郑胸前那枚闪闪发亮的“共产党员”徽章,动情地拉住小郑的手:“小郑妹妹,我以个人名义感谢你!也代表我妈妈感谢你!

欢欢蹦跳到小郑跟前:“小郑阿姨,我太佩服您啦!将来有机会,我也要当个志愿者,主动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

张主任亲切地说:“欢欢,不要等将来了,你从现在就可以做起,从对你身边的老人做起吧!”

张鸿搂住欢欢,频频点头。

张主任:“李大姐,今年夏天咱们三社区开社区食堂了,老军营社区的人都可以去。主食、菜品和汤类丰富齐全。比方你们喜欢的稀饭、包子、烙饼、拌汤、麻叶、豆浆、馄饨、八宝粥……冷热荤素,酸甜苦辣,好吃的样数多呢!一盘肉菜八块钱,一只鸡腿五块钱,还给老年人打折呢!重点是让大家吃得歇心,选购绿色食材,不用添加剂和色素,不卖隔夜菜。您一半天去看看就知道了,自家又吃不了多少,不用那么辛苦了。不待做饭的话,一日三餐都可以到食堂解决。——小郑,把张鸿的电话号码也要上吧,你们两个‘小棉袄加个微信。张鸿毕竟离得远,对老人家的情况,你们也好相互了解和沟通。”

张鸿吩咐女儿:“欢欢,快把蛋糕端过来。趁着主任伯伯和小郑阿姨都在,我们一起给你姥姥庆祝生日吧!”

李老太家窗口,久违地传出“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声、鼓掌声和说笑声。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着。李老太的邻居们经常能见到张鸿一家三口来看她。张鸿有时留下来陪两天,有时专车接上李老太去榆次住几日。李老太也喜欢出门了,常和老姐妹们相跟上去社区食堂吃饭,与街坊们坐在亭子里聊天。

老军营街区公园的一支晨练队伍里,增加了一名新成员——李老太手里舞动着两把彩扇,能看出动作还远远不到位,但随着变换的旋律,粉红的扇面上下翻飞,映衬着李老太幸福的面庞。

猜你喜欢
老太闺女姥姥
捡来的闺女,卖掉公司陪老爸走四方
聪聪的信
相见
招财耳
种菜
求婚
绣花高手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