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021-08-23 09:35黄倩茹张爱冬查丁石吴雪霞孔令娟李建勇
长江蔬菜 2021年16期
关键词:苋菜发芽势脯氨酸

黄倩茹 张爱冬 查丁石 吴雪霞 孔令娟 李建勇

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高,则表示种子的发芽速度快、出苗一致整齐、种子生命力强[4]。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以及种苗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5]。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探讨苋菜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萌芽及幼苗生长的变化特征,为苋菜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苋菜品种为圆叶红苋菜,购买于上海蔬菜种子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2021年2月1日进行种子萌发试验。选饱满、大小一致的苋菜种子,培养前用50℃温水浸种6 h,放在铺有2层滤纸的发芽盒中,每个发芽盒放150粒种子,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催芽。试验设15、20、25、30、35℃5个温度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150粒种子。每天检查出芽情况,并为种子补充水分。以种子胚芽突破种皮并发育到种子1/2计为发芽,发芽后第2天开始统计种子发芽势,在种子出芽后第4天种子发芽结束[6],统计发芽率,并且计算发芽指数。1周后,用直尺测量种子发芽后的主根长度,再随机选取20株苋菜幼苗称重,并进行记录。

发芽势(%)=规定天数内发芽种子数/种子总数×100;发芽率(%)=全部发芽种子数/种子总数×100。

1.3 生理指标的测定

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参照吴雪霞等[7]的方法。

1.4 数据分析

数据均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影响不同。30℃处理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92.20%、97.56%。其次为35、25℃处理下的,前者发芽势显著高于后者,发芽率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20℃处理下的发芽势较低,为65.22%,发芽率仍大于90%;15℃处理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显著低于前4个温度处理。

表1 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

2.2 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30℃处理下幼苗生长最健壮,其次为35、25℃处理下的。20℃处理下的子叶发黄,刚脱落种皮;15℃处理下的胚根刚长出,仍在“戴帽”中;因此后续测定指标中未对15℃处理下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进行测定。

图1 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30℃处理下的主根长度、植株鲜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5、25℃处理下的主根长度无显著差异,植株鲜质量前者显著高于后者。20℃处理下的主根长度、植株鲜质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表2 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幼苗主根长度、植株鲜质量的影响

2.3 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表3表明,30℃处理下苋菜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次为35、25℃处理。35℃处理下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25℃处理,20℃处理下的3项指标含量最高。

表3 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前人研究表明,苋菜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高温(35、40℃)和低温(15、20℃)都会使苋菜幼苗长势变弱、甜菜色素合成减少[2]。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均不同。30℃处理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高,幼苗生长最健壮;25℃和35℃处理下的差异不大;低温处理(15℃和20℃)处理下,苋菜不发芽或者发芽率较低,生长受到抑制,可能是由于温度胁迫使植物的细胞结构发生变化、物质交换受阻、酶活性降低、水分代谢失衡等[8]。

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逆境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7]。30℃处理下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次为35、25℃处理下的,20℃处理下的3项指标含量最高,说明20℃处理下的苋菜已经受到胁迫,35℃处理下的胁迫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苋菜种子和幼苗较耐高温,发芽适温为25~35℃,最适温度为30℃。

猜你喜欢
苋菜发芽势脯氨酸
国家药监局批准脯氨酸恒格列净片上市
“苋菜红”来自苋菜吗
“苋菜红”来自苋菜吗
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5种草坪草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植物体内脯氨酸的代谢与调控
5种植物激素对黑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耐旱耐盐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因子分析初报
种子发芽势对作物田间出苗率的重要性分析
夏季,适当吃一些苋菜!
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