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破旧书画“起死回生”

2021-08-23 14:14柳青黄
中国新时代 2021年8期
关键词:书画技艺

柳青黄

历史带给书画的不仅是日积月累的艺术价值,更有岁月留下的损坏和病痛,而书画修复,则是古老书画起死回生的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纵4.4米,横2.8米的《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是200多年前乾隆皇帝在他自己精心设计的花园符望阁里安置的巨幅贴落(直接裱糊于宫廷的墙壁或隔扇上,可随时令更换,因此称贴落),由当时的宫廷画家蒋懋德所绘。这幅珍贵的画作,曾长期绷铺于古建原状环境中,绢质糟朽、缺失严重,加之其经纵向卷折数叠后横向压折,出现断裂、空鼓、起翘、缺失等损坏,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几乎打不开。

而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通过“无损伤况勘察技术”“颜料检测分析”等现代科技检测手段进行病害分析,再经过拼对与回帖、清洗展平、加固绢丝、翻身揭背、揭画心、补缀画心绢丝缺失处、选配背衬、再次翻身、绷平与全色等传统的装裱修复工艺,最终完成修复。

我们今天在博物馆、美术馆、拍卖会及民间收藏者家中能看到几十年、几百年前的古旧书画,都是经过修复师修复装裱后的杰作。而这门手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更像艺术的手艺

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画之所以能够经受得起岁月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流传至今呈现于世人的眼前,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书画的装裱和修复。

历史带给书画的不仅是体现时间轮转的轻微损伤,正相反,历代的书法名画在流传过程中常常历经劫难:改朝换代的战争炮火、保存不当的风侵尘蚀、水浸霉烂、虫蛀鼠咬,更有贪心之人的巧取豪夺、计赚割裂,以及绫绢和纸的自然老化。

古旧书画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艺术品,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会影响其寿命和艺术价值,甚至朽烂而毁于一旦。为了书画更好地存续和保护,这时就需要书画修复师来治疗岁月留给书画的伤病。“画医”——这是很多人对书画修复师的一种尊称。

书画修复工艺,也称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书画、碑帖等的装饰和修复还原。这一技艺的出现,为保存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古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装裱,古代称为“裱褙”,亦称“装潢”“装池”。书画装裱艺术从战国帛画、缯书上的滥觞开始,到西汉大帛画轴基本成形。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其“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这一发现可以将我国书画装裱的历史,推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伴随着书法与绘画艺术的发展,书画装裱修复随之创新和发展。“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中对古书画修复做了精辟描述。

在民间古字画修复师高丘波看来:“你只会裱画只能叫裱画工。你會欣赏画跟顾客沟通,那就是好一点的裱画工。你能够接裱画,这就是比较上档次裱画的人。如果你能修复画,那是最高境界了。”

书画修复是一项繁琐且极需耐心的工作。有时书画残破零碎得好似“火柴头”,修复时稍不注意就会破坏整幅画的完整性。在洗、揭、补、全等步骤中,最难的是结笔全色,不但需要绘画功底,还要懂修复技艺。补全时,需先审视画心气韵及用笔特点,然后轻勾轮廓,调兑颜色,力求使补全的一笔一点均与原画浑然一体。

正因如此,高水准的修复技艺集中存在于北京、江苏、浙江等书画底蕴深厚的地区,这也为行业增加了不少的神秘性。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历经晋、唐、宋、元的长期发展,到明清时期基本定型,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京裱”和以苏州为中心的“苏裱”两个流派。

民国时期,中国的书画修复业曾形成以琉璃厂的玉池山房、大树斋和上海的汲古阁、刘定之装池为代表的两大流派。新中国成立后,刘定之装池、玉池山房等处的装裱高手都被请到故宫博物院,专门负责故宫所藏书画文物的装裱修复工作,先后修复了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韩的《五牛图》、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一批国宝级书画文物,同时为故宫博物院培养了许多掌握古字画装裱修复技术的专业人员。

百炼成钢的手艺人

书画修复是一个精细活儿,没有时间的熬炼和极高的熟练度是做不到的。

北京琉璃厂西街荣宝斋的书画修复师江东峰已专注书画修复24年。他从荣宝斋的入门学徒一点一点做起,如今已是技艺精湛的书画修复师。一件件破损的书画作品在他手下起死回生,重见于世。

书画装裱修复一直保持着口传心授的师徒制模式。这门技艺有其特殊性,它学习难度大,学习周期长,高水平师傅的点拨指导很重要,“但师傅领进门,能否出师还要靠自己的悟性”。江东峰表示,古旧书画的修复对于学习者的要求更高,“新画装裱一般都是3年学徒,裱画的基础一定要打好,要扎实,才可以接触一些古旧字画的修复。装裱修复技艺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

江东峰表示,大部分人认为古画修复是比较轻松的手艺,就是修修补补,但实际上古画修复时的心理压力很大,如履薄冰,“古画修复师如同画医。修复成功就是妙手回春让古画‘起死回生,如果手艺不行,古旧字画直接就可能在自己手中被毁掉,这会产生一种极大的负罪感”。

广东湛江雷州籍的书画修复师吴史文出生在一个装裱世家,13岁就跟随母亲学艺,16岁开始为雷州博物馆修复古书画。他几十年来修复了一大批元、明、清以及现代诸多名家的书画作品,其中有许多濒临毁损的书画珍品、文物、碑拓等。吴史文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古书画修复师,既要对中国书画本身的相关历史和理论知识了解,又要多向国内同行学习,更要经常充电。

吉林长春90后装裱修复师栾天阳则是经过了10年学艺,才能独当一面。他介绍:“装裱修复的技艺主要是靠师徒间的口耳相传、口传心授,全色全多深,加多少胶,浆糊的浓度,每一张画的做法都不尽相同,它们不能也没法数据化和标准化,全凭‘临床经验。装裱修复是门很深的学问,它里面有无数可供人揣摩的元素,每一次翻开一幅旧画,仿佛都能看到前人提起毛笔细细描摹的姿态,能看到当时画家展开宣纸、思考画作的神态,能够体会到画下那一笔的深意。每修缮一幅字画,都像是完成了一个挑战,这种感觉让我难以自拔。”

书画修复不允许失败,不允许有意外。在一幅书画动手修复之前,修复者时常要经过漫长的准备阶段,对书画的状态、材质、风格进行全方位的问诊,并针对其不同情况制定详细计划,寻找匹配的材料和合適的修复方法及程序。

书画修复师舒光强说,在修复的时候决不能有计划外的情况,一切意外和万一在书画修复中都必须杜绝。一幅作品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绝不会动手修复,你可以说这是追求极致,但这就是修复本该达到的程度。

书画修复其实就是一种魔法,它可以让有着千百年历史的破旧书画起死回生,而它的魔力来自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自静默孤寂的耐心和恒心,也来自谦和淡泊的民族品性。

未来始于足下

书画修复产业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近30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从产生、发展再到繁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藏家、机构开始投资艺术品。作为中国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书画藏品尤受追捧。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名家古旧书画作品的价值开始被重新挖掘,这直接赋予了书画修复这一传统行业更多的活力。

近些年来书画修复行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最关键的则是相关人才的严重缺乏。书画修复技术的专业性、特殊性决定了人才的稀缺。

“当下,各地从事书画修复装裱的人员很多,但多以装裱为主,书画修复则需要有高水平的师傅教导、个人的悟性以及长时间的磨炼,同时还需要有必要的美术基础、审美水准等。相比于整体从业人员数量,高水准的古旧字画修复人才还很欠缺。”江东峰表示。

虽然一些规模实力雄厚的公藏单位具有业内领先的修复技术与修复经验,但更多地方博物馆,特别是一些市级、县级博物馆和一些私人博物馆,无法保证最基本的书画保护与修复专业人员设置,也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

而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全国官方博物馆中从事古书画装裱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400人左右,远远难以满足古书画的保护修复需求。

人才的培养始终是最关键的问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导师陆宗润认为:“古书画修复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这在过去只被看作是一门手艺,如今修复不仅是一门手艺,我们正在逐渐建立起它的理论。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只能解决技术问题,不能得出科学的方法,也缺乏艺术审美。只有懂得绘画书法,才能修出作品原本面貌,体现精气神。这些师傅带徒弟满足不了,所以学院制教育是大势所趋。”

2019年8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画装裱与修复”入选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2019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正式招收“书画保护与修复”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聘请陆宗润担任研究生导师,旨在培养新时代具备国际学术视野的相关专业人才。

陆宗润表示,培育更多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是解决国内行业发展壁垒的关键措施。近几年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推动古书画由传统的师徒带教式向学院制教育形式转变,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待加强。可通过聘请校外导师,设立课外训练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和实践操作机会。

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修复副研究馆员王红梅对于培养相关人才也有一些看法:在人才培养方面,一些博物馆内部存在断层问题,修复人员青黄不接,很多优秀的修复专家已经退休,而青年修复人员的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行业人员的培训,促进两者的交流互动。另外,书画修复的院校人才培养一直很不错,但是对于社会上古书画修复的私人从业者来说,他们一直坚守在修复领域,却没有得到重视和认可,想要提高技术却苦于没有门径。如果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可以为他们提供培训提升和专业评定的平台,修复人才短缺的困境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对于业余书画修复爱好者而言,他们虽然不以此为职业,但是对书画修复有兴趣,可以举办书画修复业余班或者成立修复协会,普及修复知识。最后,就弘扬与继承而言,一是增强社会群体的互动性,比如院校、博物馆之间的交流活动,为院校学生开展课外讲座,增强修复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增加博物馆内部的古书画修复展示;二是将古书画修复作为科普实践,扩展到中小学的研学活动、社区老年大学中去,为古书画修复与保护提供多学科交流的平台。

值得欣喜的是,已经有一大批90后、00后书画修复师正在学成归来,静下心来与历史对话,与古老文化结缘。

猜你喜欢
书画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小小书画廓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