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研究

2021-08-23 07:20张丹
大观 2021年6期
关键词:审美意识声乐教学高校

张丹

摘 要:声乐学习是音乐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音乐类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声乐技能,忽视了自身审美意识的提升,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形成自身风格。文章基于目前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的现状,阐述审美意识的内涵和审美教育的关系,分析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性,进而提出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声乐教学;审美意识;高校

声乐是将声音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声乐的美感,还能创作声乐作品,进而抒发自身情感。高等院校是培养声乐人才的地方,审美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因此,高校声乐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还要注重审美意识的培养。

一、审美意識的内涵和审美教育的关系

(一)审美意识的内涵

审美意识,是审美活动中人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即广义的美感,包括审美的感知、感受、趣味、理想、标准等各个方面,是审美心理活动进入思维阶段后的意识活动。人们常通过艺术来研究人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主体对于客体在美学观念上的能动反映,起源于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自然界绚丽多彩的色彩特征和千变万化的自然风光使人感受到美,人类在享受美的过程中产生了对自然界的改造和保护意识。审美水平的高低与人所处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审美水平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人感知美的能力的差异有关。目前人的审美意识更多与环境意识有关,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具体而言,审美意识是人类保护环境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动力,有力地促进了环保意识与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二)审美意识和审美教育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是要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以此减少单独的感性或是理性对音乐教学的影响。审美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感知美的知识,介绍美的规律,引导学生以美的视角认识世界,以美的角度改造世界及自我,同时培养审美意识。具体来看,审美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美形态教育,二是美感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国的声乐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教育方式被引入课堂教学,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多是偏向于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审美意识的培养。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声乐学习效率

高校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声乐的时间较短,很难形成扎实的专业基础,尤其是在综合性大学,学生的声乐练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在重复的训练中形成精准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也不能深入认识自身特点和演唱技能,达不到声乐练习效果。基于目前声乐教学现状,高校在声乐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使得学生逐步掌握审美标准,锻炼学生审美能力,进而达到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在声乐练习中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例如,在发声练习中学生需紧跟教师授课进度,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同时同学之间相互倾听,取长补短,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互动,使得双方产生共鸣。现代教育理念下,课堂的主体和中心应该是学生,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注重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基于不同角度建立审美观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有助于理解声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学生对于艺术的体验是对美的追求和表达,声乐艺术是以人的声音为载体构建起美学和艺术的桥梁。意识作用于主观行动,审美意识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在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多种因素影响,较少能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导致声乐训练过程和审美教育不能够有效匹配,过分重视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声乐教学过程中的美学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声乐艺术与美学价值的融合发展,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声乐学习环境,营造相关氛围,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得学生感受声乐的美学价值,找到声乐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从美学角度体验美学价值,形成自身的美学观念。

(三)有助于开展声乐艺术实践

学生自身发音基础存在差异,对声乐作品的认知和审美标准也就不同。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引导他们认知作品,进而形成自身的表达特色,这是声乐教育的目标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完全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审美标准等,这就导致相关的针对性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基于此,高校教师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突破传统“重技能、轻艺术”的教学模式,将审美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声乐塑造富有情感的音乐作品,使得学生能够欣赏到音乐的魅力。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注重练习方式,提升声乐作品理解能力

对于声乐教育来说,反复练习是理解声乐作品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教师在选择练习素材时,要依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尽可能地选择风格一致或者是同一作者的作品,通过指导学生练习同一作品使之学会揣摩作者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把握一类作品的特色,在同类歌曲中把握曲谱的规律,掌握发音特色,从而具备演唱此类作品的能力。随着学生对不同类别歌曲的深入了解,能够轻松驾驭不同类别的曲目,对于自身演唱风格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因此,教师需要在海量曲目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歌曲,以此满足学生的练习需求。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练习足够的歌曲,才能明确自身的审美方向,找到适合自身的曲目。同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理解力较强,仅需要数量较少的歌曲练习就可掌握相关技能,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偏弱,这就需要教师督促学生勤于练习,反复练习,找到不同歌曲的相似之处,学会融会贯通。

(二)激发学生潜意识,培养独立审美能力

人的审美是植根于潜意识的认知,与人的个性和观念有关。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需要从学生的个性着手,依据学生的个性激发其潜意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地安排教学内容,需要遵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选择。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潜意识,做好曲目乐理知识的积累,同时要在引导方法上变革,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声乐审美的本质和内涵以及社会潮流音乐的趋势、发展态势。这样的过程可循序渐进地以提问式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什么是好的声乐作品以及如何审美。目前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同时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喜欢的歌曲是自己的选擇,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流行歌曲都缺乏相关的人文素养,并不是学生潜意识里就倾向选择的曲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流行歌曲的含义,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只有深刻理解歌曲的美学价值,学生才能在演唱中得心应手,并进行独立自主的审美而不受外界的干扰。

(三)提升教师自身审美意识,完善学生培养环节

教师是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其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不具备独立的审美能力,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具备独立的审美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审美以及如何演奏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注重培养自身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的培养是逐步深入的过程,不仅仅需要乐理知识,更需要实践体验,所以教师要多开展实践活动。目前的学生培养体系缺乏实践机会,学校和教师需要多方位为学生提供机会,完善学生培养环节,从音乐审美的培养出发,提升学生的声乐表达能力,使之塑造自身音乐风格,提升审美意识。

总而言之,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关系着学生的发展,而且关乎教学质量。在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并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基础开展声乐教学实践,注重选择练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声乐作品理解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潜意识,培养其独立审美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秋玉.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探讨[J].北方音乐,2020(1):160-161.

[2]鲁卫花.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路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9(20):89-90.

作者单位:

滨州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审美意识声乐教学高校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