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2021-08-23 02:35颜文彬
考试周刊 2021年54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颜文彬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过程中,朗读环节有着重要意义,并占据着关键位置。作为一门主要以文字为主的学科,阅读、理解、读写是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在经过前期的默读理解环节后,适当的朗读教学,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其对课文内容情感的认知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文章主要对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原因及对策

在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过于偏重课文内容的讲解问题,过多地占据了学生的课堂自学时间,且教师也并没有为学生安排必要的课文内容朗读训练,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中拥有充足的时间借助朗读活动完成对课文内容情感的深刻解读,导致学生的朗读水平普遍不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朗读对于学生的意义。因此,在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实时向学生传输相应的朗读技巧,并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课文朗读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体会,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的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很多农村地区较为偏远,自身的教学设备不完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无法更好地实时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没办法更新自身的学习理念。体现在语文学科中,由于教师并没有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因此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十分令人担忧,而导致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应试教育观念仍然存在,且仍然影响着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这一部分教师认为考试考查的是学生对语文教材中字、词、语句、片段以及整篇内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朗读无需出现在考试过程当中,因此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这一部分教师便会着重讲解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得到相应的朗读技巧。其次,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的朗读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朗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也为学生安排了充足的朗读时间,但是身处农村地区,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观念较为落后,缺乏一定的创新,甚至还会出现并没有对学生提出具体朗读要求和目的的情况下,要求学生重复朗读文章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学生的朗读活动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找寻不到合适的方向,而教师自身的范读作用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的指导。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明确朗读的目的。对小学生来讲,受年龄发展的影响,其自身的想法大多比较简单,会跟着教师的步伐前進。而部分教师喜欢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活动,这样的课堂表面看起来异常活跃,但是容易出现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而小学生自身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如果没有明确的布置相应的朗读目的,学生就会逐渐对朗读失去兴趣。

二、 小学语文朗读的内涵分析

朗读属于日常阅读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文字和写作一样,同属于构成语文学科的三要素之一,不但是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讲解内容,同样也是提升学生自身语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两种较为明显的理解形式,既有意识理解和无意识理解。有意识理解指学生在阅读文字之前有着明确具体的阅读方向,是学生在朗读文章过程中第一时间对于文字内容产生的感受,这种理解往往是直观性的,因此是有意识的理解;而无意识理解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较为抽象化的文字内容,通过后期一定的深度理解和反复朗读,结合自身的理解能力对其产生的朗读结论。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从阅读过程中获取到最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能力。

三、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朗诵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阅读形式,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其能够通过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受美的熏陶,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陶冶,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将这种高尚的情操传递给孩子们。

(一)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为学生设定朗读目标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同样也是学生最信任的伙伴。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和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一点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一方面,农村存在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这些儿童从小便缺少父母的关爱,因此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教师除了扮演师者的角色外,通常也在扮演留守儿童的“父母亲”形象,因此这部分学生对于教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年龄小的特性限制当前小学生自身观念的成长,在学生的意识中,作为大人的教师,理应知道很多自己不懂的新鲜事物和接触过更加新鲜的事物,而小学生自身具备极强的好奇心,因此会对教师产生一种莫名的崇拜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正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需要转变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观,不再将考试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以及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将自身从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学”桎梏中解放出来,且需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将读书的权利真正交到学生手中;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学习规律,在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接触到朗读训练的内容,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在朗读环节开始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立一个明确的朗读目标,如:“同学们可以从题目进行分析,水、不忘、挖井人,这三个关键词到底暗示着课文内容是在讲什么呢?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他做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朗读。”朗读目标的设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朗读的乐趣,从而体会到文章的情感所在。在后面的朗读环节中,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前面的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解答问题,与此同时,尝试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思考,提出一些问题。问题和课文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使朗读更具有意义。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听说训练现状分析与思考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