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革命友谊

2021-08-23 02:40郭晓娟
走向世界 2021年27期
关键词:八路军小林日军

郭晓娟

革命战争年代,有这样一群来自异国他乡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从千里、万里之外,踏上烽火连天的中国战场,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建立了跨越国界的革命友谊。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与山东结下不解之缘,留下了永远铭刻在齐鲁大地上的红色印记。近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办、省委网信办共同主办的“献礼建党百年——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主题宣传活动来到他们曾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一个特别的党员

在临沂市莒南县人民医院的门诊楼前,竖立着一座高大的雕塑,纪念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罗生特。

雅各布·罗生特,原名雅各布·罗森弗尔德,犹太裔奥地利人,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并获医学博士学位。1939年,由于受到纳粹迫害,罗生特前往上海避难,开始了在中国长达10年的奋斗经历。他先后转战华中、山东和东北解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在新四军、八路军和东北人民解放军中任职。罗生特这个中文名字是他在中国期间,由著名医学家、教育家沈其震为其取的。1942年,罗生特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特别党员。

罗生特与山东结缘,始于1943年。当年9月,罗生特受新四军军长陈毅委托,率医疗小组赴山东抗日根据地,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治疗肾病。9月下旬,罗生特一行穿越敌人层层封锁,到达山东军区司令部驻地莒南县三界首村。他不顾旅途劳顿,立即为罗荣桓进行了全面检查、化验,并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罗荣桓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

罗生特不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山东军区医学顾问,他根据当时严重缺医少药的情况,狠抓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医院建设,并亲自授课。其通俗的语言、生动的讲解,使学员们听得懂,记得牢。在他的关心与指导下,一批医护人员成长起来,许多人成为卫生战线上的骨干。

工作之余,罗生特还采访了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多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采访札记成为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珍贵史料。他在致信好友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的信中提到,希望能把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擊日寇的英勇事迹报告给全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抗战的艰辛和伟大。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罗生特把自己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竭尽全力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如今,他已成为中奥友谊的象征。为传承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罗生特精神,1992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将莒南县人民医院命名为罗生特医院。2000年,莒南县在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内设立了“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事迹陈列馆”,展出罗生特遗物、照片等,详实记录了这位共产主义战士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大青山下埋英烈

在临沂市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内,长眠着一位国际友人。他一生五次来华,以纸笔为武器,热情讴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最后将生命献给了这片他曾战斗过的土地,他就是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

希伯的出生地克拉科夫,曾属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划归波兰。希伯早年在德国上大学,加入了德国共产党,毕业后相继从事医药和新闻事业。1925年,希伯第一次来中国,在北伐军总政治部编译处任职。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希伯愤而辞职,不久回到欧洲。此后,他根据自身经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写出了《从广州到上海:1925-1927》一书,于1928年出版。在书的前言中,他这样写道:“这本书献给中国革命和英雄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锋——中国共产党。”

1932年秋,希伯再度来华,与当时在上海的一些国际友人如史沫特莱、马海德、路易·艾黎等人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共同研究中国的形势。随后的5年间,他以笔名“亚细亚人”在美国《太平洋事务》《亚细亚杂志》和德国《世界舞台》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和远东问题的文章,成为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政论家。

1941年,应希伯到山东抗日根据地采访的要求,新四军派人护送他由苏北到山东八路军115师师部驻地,与罗荣桓、朱瑞、黎玉等人见面。在沂蒙革命根据地,希伯每天都忙着采访,获得了大量资料,先后写出通讯《在日本占领区的旅行》和《八路军在山东》《为收复山东而斗争》等长篇报告。作为踏入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西方记者,希伯以其卓越的政治敏感和生动的文笔,描述了八路军的抗日活动。

1941年11月,日军纠集5万余众对沂蒙革命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希伯在随战友开展反“扫荡”的斗争中,仍坚持随时将所经历的情况记录下来。11月30日,希伯所在的梯队与日军在大青山遭遇。激战中,希伯奋然持枪射击敌人,不幸中弹牺牲。

希伯殉难后,原葬于大青山烈士陵园,1963年迁葬于临沂革命烈士陵园(今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其墓碑上的题词为:“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2014年9月1日,希伯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为了共同的事业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群在中国的日本人结成反战组织,支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战争。他们当中,有一些人活跃在齐鲁大地,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刘军华讲述了日本人今野博与八路军并肩战斗的感人事迹。1941年6月2日,今野博与另外4名日本人在临沂市沂南县组成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山东支部,他们在《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山东支部宣言》《告日本士兵书》等文件中,强烈谴责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号召在华日本人迅速觉醒,掀起反对侵略战争的高潮。不久之后,今野博与另外2名日本人宣誓参加了八路军山东纵队。

1944 年7 月,今野博在回根据地汇报工作途中,与日伪军遭遇,突围时不幸被俘,被押至日照。审讯中,今野博任凭日军毒打、逼供,毫无惧色,仍不断揭露和驳斥日军,坚定地说:“只要我不死,还要回到八路军中去!”被关押、折磨半年后,今野博被日军秘密杀害。

猜你喜欢
八路军小林日军
为梦孤独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高考前与高考后
别来无恙
读句子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八路军风采录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