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在校园流淌

2021-08-23 02:40刁艳杰
走向世界 2021年27期
关键词:沂蒙讲解员红军

刁艳杰

2018年6月12日,一封北京的来信让山东沂南换于红军小学沸腾了。这不是一封普通的来信,而是来自党中央的一封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寄给换于红军小学少先队员的一封问候信。“希望你们继续传承好红色基因,学习一代代沂蒙英雄的精神品质,听党话,跟党走,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纸短情长,字字暖心。总书记的回信饱含着对青少年的关怀和爱护,谆谆嘱托也鼓舞着全校师生弘扬沂蒙精神,争做红色传人,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那一抹鲜艳的红

位于沂蒙山区中心、沂蒙革命老区核心地带的沂南县马牧池乡,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人文底蕴深厚,是“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沂蒙红嫂精神”主要发源地,烽火岁月中这里涌现出“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先模人物。

今天的中国工农红军山东沂南换于红军小学(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心小学),前身就是抗战时期“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的“战时托儿所”。抗战时期,罗荣桓、王建安等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一些革命烈士的子女无人照顾,王换于创办了战时托儿所,抚养了40多名革命后代和8名烈士遗孤。2010年5月17日,马牧池乡中心小学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办公室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山东沂南换于红军小学”;2013年9月26日,被授予“全国红军小学五星级学校”。多年来,学校的发展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学校也成为沂南县打造红色品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若问换于红军小学的师生,最爱什么颜色?“红色”是他们最坚定的答案,那抹鲜艳已经深深地融进这所学校和师生的血脉中。在换于红军小学的校園里,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有红色元素:学校的主体建筑是深红色,既渲染红色文化氛围,也彰显学校的红色特色;在红色文化传承教室、红嫂纪念馆,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与红色文化亲密接触,感受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气息;战时托儿所5D照片墙、革命历程宣传专栏和橱窗的设置,让学生能充分了解红军、游击队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事迹,学习革命前辈的可贵品质……这样的红色细节还有很多。

“其实学校的红色教育潜移默化地融于整个校园的教育环境里,好的教育,不需要不停地说教,而是要耳濡目染。”学校副校长刘长春说。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换于红军小学确立红色教育目标,广泛开展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传承落地生根。在红色教育的推动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零犯罪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军小学五星级学校”“省级文明校园”“临沂市文明单位”。在红色教育的潜移默化中,学生们品学兼优,高薪茹当选为山东省少工委第七届委员会委员,马文联等3名学生被评为“全国红军小学优秀学生”。

红色课堂“燃”起来

3月17日,在换于红军小学操场上,以孟良崮战役中李桂芳为代表的32位妇女用7块门板和身体组成供解放军战士通过的“人桥”为素材创编的情景剧《女子火线桥》正在上演。台上的人演得真实、台下的人看得投入,台上、台下的师生泪花闪烁,激动不已。这是沂蒙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一个例证。

课程是加强学生红色教育的主战场。立足马牧池乡红色资源优势,结合自身的特色发展情况,换于红军小学系统构建“五育融合”红色课程体系,相继开展了“红歌大家唱,真情献给党”“我是红色讲解员”“再现火线桥”“红色运动会”“红色研学”等活动,积极打造红星课堂,将沂蒙精神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促进红色基因传承走实、走深、走心。如今,革命战争年代“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万多人参军参战、10万多人血洒疆场”的壮丽史诗,“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沂蒙佳话时常回响在换于红军小学的课堂上。

“让红色基因真正在每个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使命和责任。”学校教导主任武光玉说。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换于红军小学开展了PBL情境式学习,师生们共同踏上了“自主合作同领悟,探究体验共成长”的旅程。

在课堂教学上,学校充分挖掘各学科的红色育人底蕴,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等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教学与红色德育的统一。语文课上,学生读到红色革命故事时,会写读后感,感受战争年代的艰苦;数学课上,能利用支前数据编写应用题,感受沂蒙劳动人民的伟大;体育课上,则通过队列练习、推小车比赛、扔“手雷”比赛等,感受战争年代的场面;音乐课上,跟着老师学唱红色歌曲,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美术课上,绘出心目中的红嫂,表达崇敬之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孩子自己去研究、探索和表演,可以在经历中丰盈内心,从体验中领悟真谛。”武光玉说。

从体验中领悟真谛

“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五一”假期,红嫂纪念馆里,换于红军小学8名身着红军服装的“中国梦”红色小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红嫂的感人故事,“乳汁救伤员”“战时托儿所”“飞架火线桥”等红色故事再次将人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前来研学的学子和游客接受了一次“沂蒙精神”的洗礼。

“学校开展了‘我是红色讲解员的选拔、培训活动,由经培训合格的小讲解员担当讲解任务,利用假日,轮流到附近的沂蒙红嫂纪念馆义务为游客讲解,让更多的青少年在爱国主义的大课堂中学习成长。”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刘庆文介绍,学校结合社团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成立红色教育办公室,设立“中国梦”红色小讲解员、红岩画社、舞动音符、红星足球俱乐部、剪之韵艺社、红领巾故事会6个社团,用歌声、舞蹈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目前,学校的“中国梦”红色小讲解员社团已经走出校门,到山东省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基地做革命传统讲解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学校将红嫂故居、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小车队长”李家才故居、沂蒙影视基地等作为校外德育活动基地、学校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开展“了解家乡历史”“参观家乡红色遗址”“了解身边的革命故事”3个系列的沂蒙精神红色研学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经历中逐步将红色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积极开展走访革命老军人、退伍军人、新老红嫂等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模人物主题实践活动,发动学生通过走访调查、观看影片、阅读报刊等方式收集红色故事,使学生感受红色文化内涵,促进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沂蒙讲解员红军
博物馆当讲解员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十送红军
黄果树瀑布现“天价”特级讲解员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沂蒙六姐妹》:用沂蒙精神为沂蒙女性树丰碑
古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