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负性情绪的调查与研究

2021-08-23 02:36喻婕胡忠震张军良
成才之路 2021年23期
关键词:负性情绪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喻婕 胡忠震 张军良

摘 要:目的:研究大学生负性情绪的现状,以做好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随机抽取江西省高校在校大学生563人,运用负性情绪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绝望和睡眠因子存在性别差异(t=2.115,*P<0.05;t=2.406,*P<0.05);绝望和乐观因子存在城乡差异(t=2.619,**P<0.01;t=4.732,**P<0.01);绝望因子存在年级差异(F=5.158,**P<0.01)。

关键词:大学生;负性情绪;研究;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14-02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重要问题,也是许多教育管理工作者比较头痛的问题症结。近年来,大学校园中的学生自杀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自杀问题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焦点,而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则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负性情绪往往是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负性情绪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研究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方法

1.被试与施测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江西省高校选取4所在校大学生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每一份问卷都由主试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施测。共发放调查问卷563份,回收有效问卷535份,其中男生134人,女生401人。

2.测试工具

本研究的测试工具是负性情绪量表。本量表对夏朝云等人修订的中文版自杀意念量表(2011)进行了二次改编和重新修订。本量表共有26个小题,采用的是两点记分法(1“是”到0“否”),分为绝望、乐观、睡眠和掩饰四个因子,其中绝望和睡眠因子得分越高,负性情绪就越强。相反,乐观因子得分越高,负性情绪则越弱。当掩饰因子分子得分高于4分,此问卷无效,应剔除。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系数为0.80。

3.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1.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运用MPLUS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性别比例方面,男生134 人(25%),女生401 人(75%);在年级分布方面,大一学生80人(18.3%),大二学生182人(41.8%),大三学生94人(21.6%),大四学生79人(18.3%);在生源地方面,农村学生222人(51%),城镇学生213人(49%)。

2.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表1调查数据研究显示,在绝望因子和睡眠因子方面,大学生负性情绪存在显著差异(t=2.115,*P< 0.05;t=2.406,*P<0.05)。尽管在乐观因子上,男大学生低于女大学生,但是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2调查数据研究显示,负性情绪在绝望因子和睡眠因子方面存在城乡差异且差异极其显著(t=2.619,**P<0.01;t=4.732,**P<0.01)。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城镇大学生表现出更乐观的心态,但是绝望因子高于城镇大学生。

表3调查数据研究显示,大学生负性情绪在绝望因子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极其显著(F=5.158,**P< 0.01)。大一新生在绝望因子中所占比重最大,大四学生的绝望因子占比最小。可以看出,随着年级增长,绝望因子在下降。在乐观因子和睡眠因子方面,负性情绪尽管存在差异,但差异效果并不显著。

四、讨论和建议

1.大学生负性情绪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生表现出比女生更强的自杀意向,这与以往研究并不一致。男大学生表现出比女大学生强烈的负性情绪,并且显现出更大的睡眠障碍。这说明面对负性事件时,男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显著低于女生,男生的承受能力也低于女生。尽管女生易感性强,情感细腻,情绪波动大,但女生面对困境时,更易获得别人的包容、理解和同情,抑或获得的社会支持更多。

2.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城乡差异

与以往研究一致的是,与城镇大学生相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他们极易表现出绝望感,同时也容易出现乐观心态,这说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容易对生活产生满足感。但也有研究显示,近些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环境差异逐年缩小,中国年轻人负性情绪的城乡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3.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年级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一新生在绝望因子方面与其他年级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大一新生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亟待处理的人际关系及新的学业体系时,许多新生无所适从,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在年级变量的检验过程中,本研究数据显示大四学生的自杀意念最弱。从理论上来说,大四学生面对就业、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绝望因子所占比重应该不小,但是本研究却显示其出人意料的最低。就笔者来看,究其原因应该是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历练,同伴关系、社交圈子在慢慢扩大,孤独感也在渐渐变弱,自我调适能力也在提升。从学校管理者角度,应加强师生关系引导,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从学生个人角度,应改变认知,提倡理性情绪,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实现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朱薏帆,蓝媛美,等.父母教养方式、生命价值观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

[2]夏朝云,王东波,何旭东,等.自杀意念量表信效度评价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2(02).

[3]赵建彬,潘刘丽,吴欣瞳.大学生自杀想法的调查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8).

[4]宋婧杰,朱文慧,等.大學生孤独感与自杀态度的关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0).

猜你喜欢
负性情绪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