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思路创新思考

2021-08-23 02:44周宇
新农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品一标创新

周宇

关键词:“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思路;创新

现阶段,短视频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用户规模达到7.73亿,受众多样化对视频内容创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三农”短视频指的是农民、农村、农业相关联的视频内容。今日头条统计分析平台创作者160万余人,其中“三农”短视频创作者达3.2万人。“三农”短视频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快速发展。

经济建设的加速推进带来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因此,政府对于农产品的“三品一标”工程应运而生。“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政府作為主要发起人对市场农产品质量全方位监管的工程,在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保证的同时,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安全提供了保障。

1 “三品一标”质量监管的概念

“三品一标”就是指由政府发起并主导创建的地方农产品优质安全代表品牌,是以创建绿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以天然有机无公害为重要标准的地方性农产品代表品牌,是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扶贫的关键步骤。在标准化生产和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三品一标”工程,努力实现产品有保证、有质量,打造地方农业代表品牌,不断加速推进的社会主义生产规模再扩大,生产产业的形成、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工程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新形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提出都将梳理地方品牌摆在重要的位置,因此政府更应加大力度建设农产品品牌,积极配合工程建设,结合“三品一标”工程的重要思想和指示,出台符合当地农产品生产和发展的地方性政策,加强监管监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范,人民吃得放心,百姓用得舒心。

2 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原因

农产品生长主要依靠外界自然环境和天气的配合,影响因素多且复杂,富于变化。同时,人为的操作和活动、农药产品的残留、种植时间的变化和生产生长过程中生产辅助剂的使用都会对农产品内部化学物质的分泌和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此问题,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样品抽查的方式进行质量检测和产品质量问题把控,并规定和出台相关食品安全法规和产品检测标准来规范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但是,农药残留、不规则食品添加剂和农作物辅助剂的使用,仍然是影响农产品食用安全和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部分加工生产企业为追求最大化的利益,在农产品生长中使用违规化学物品,在农产品出售前,使用禁止使用的物品对农作物进行伪装处理,如熏硫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非农作物或便宜的农作物代替真正的产品,以谋求不法利益,不但对行业信誉产生很大的影响,还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3 “三品一标”生产新思路

3.1 充分发挥农户监管主体作用

保证农产品质量,关键还在于农户自身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只有树立农户质量保证安全意识,才能保证后续监管的有效发生,才能对后续工程的推进形成有利保障,让农产品质量更让百姓放心。要建立农户监督管理体系,首先要注意农户自身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质量的提高,在结合当地农户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制定相关规范和措施,保障农产品的生产质量。要定期开展学习生产活动,确保农户熟悉并了解规定措施的相关内容,以防“空壳”规定的产生,落实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事项,保障每一项规定都切实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如甘肃省的部分地方,在建立地方特色品牌的基础上结合“三品一标”工程进行实际监督管理,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指定相关产品标准和实施方案,落实政府工作,如将政府推荐农产品原料和技术以清单和实物的方式传送至各个乡镇和村,并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进行实际指导,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注重农户的组织统筹工作,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统一技术生产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既可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同时也加强了农村合作互助机制,方便扩大生产规模。因此,政府和各村县级单位,要注意加强深化组织合作,建立农村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集中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竞争优势,抵抗市场冲击,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工程建设和社区农村生产相结合,促进各层级监督质量管理。同时,也需要注意农村生产规模化建设,通过建设生产规模促进生产组织化进步,采取适合适应当地生产规模的生产模式和方式,在标准化作业的同时,提升生产规模,保证生产质量。

3.2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在做好农产品鉴定后的质量监管工作时,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是前期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延续。加强监督抽查工作后的质量管理工作,不仅能保证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度整体性提升,同时还能保证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是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首先,出台建立相关措施手段进行质量检查后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质量监督模式,巩固检查结果,做到质量不降低,标准不降低,程序严密执行和措施的完整落实。同时,应加强认证检查机构的资格审查,保证认证机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对于认证资质不合格和认证材料造假等行为,应及时给予处分,同时吊销认证资格,并拒绝办理认证主体的相关事项。尤其在产品质量意识较差,质量监管不合格的企业、合作社和大户种植圈养农户,严格禁止其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做到从源头保障生产质量。

在监管工作进行时,应注意现场审查工作的专业性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严格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执行检查标准,并在每一个检查步骤留档记录备案,做到责任严格,备案详细,责任可追寻,为后期生产安全和质量保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在检查监管工作开展时,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市场监督部门应严密配合,加强对于农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树立良好的绿色产品,高质量市场指引,避免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为真正树立品牌意识提供保证。

3.3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现阶段“三品一标”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质量问题多是由于监管体系缺失、监管步骤不健全导致的,这些问题一方面,由于监管对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违法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提升了监管工作的困难程度。另一方面,监管程序的混乱和多渠道,多部门监管的体系结构,让监督管理工作分工不明,责任落实不到位且极易出现多部门职责交叉、管理内容重复或管理疏忽而导致的管理内容空白缺失、管理力度不足等现象。因此,在进行监管工作时,应注意整合监管资源,加强监管部门配合,提高监管分工。通过建立部门联动合作机制,系统健全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切实落实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强化部门责任负责机制,明确部门间配合互通,制定落实部门责任配合表,促进监管效率和监管能力的提高。

加强监管部门专业技能培训,保证监管队伍的专业性,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定期开展监管人员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进行针对性指导训练,加强员工责任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监管人员思想水平,不断增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根据现阶段监管的相关问题,定期做出反思和总结,落实月度和季度总结工作,落实总结记录的记载,并根据总结做出相关调整,加强相关机制体制的完善和建设,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同时还需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和专业考核,保证工作能力的达标和工作技术的过关,保证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开展,为产品质量真正做出贡献。

4 结束语

当前经济发展下,品牌效应和品牌意识越来越得到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也逐渐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但保护了农户的生产质量,同时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为社会发展建立了有利的防线。充分开展监管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制,充分利用质量监管的安全特点,加强产品责任意识的建立,不但有助于地方品牌的建立,也同时为地方生产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有利地作用于地方扶贫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品一标创新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福州“三品一标”建设收获理想成绩单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F732—VJ型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操作技术
面向社会生活的非农业院校《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探索与实践
井研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
“三品一标”助力品牌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