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地膜污染及防治典型模式

2021-08-23 02:44王翠艳
新农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赤峰市覆膜资源化

王翠艳

关键词:地膜污染;地膜回收利用;典型模式

1 赤峰市基本情况及地膜污染情况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全市总土地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辖三区、七旗、二县,人口459.4万人。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赤峰市冬季漫长,春季干旱。全年降水量381.8毫米,无霜期176天,年平均气温8.0℃,全年日照时数2974.6小时。全市耕地面积2115万亩,农作物主要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谷子、玉米、高粱、其它谷物、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包括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甜菜)、蔬菜、瓜类、药材,麻类、烟叶等;其他作物主要以青饲料为主。2019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41.8万公顷,地膜覆盖面积约400万亩。随着地膜覆膜作物种类和年限的增加,地膜残留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成为制约赤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设置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进行地膜残留监测,数据显示元宝山区亩残留8.87公斤,地膜残留最多;巴林右旗亩残留3.56公斤,地膜残留最少;同时通过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农田地膜残留长期定位监测数据显示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和敖汉旗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污染。

2 典型模式

自2017年国家开展地膜回收行动以来,赤峰市6个旗县区先后实施了国家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结探索出了一些适宜本地区的回收处理利用典型模式,在项目县的辐射带动下,2019年全市当季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77%。

2.1 典型模式

2.1.1模式名称:“农户+企业”模式。

2.1.2简要介绍。元宝山区利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项目资金,扶持企业进行废旧地膜回收及资源化利用。企业与元宝山区境内每个乡镇村委会签订废旧地膜回收协议,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从农户中进行废旧地膜回收。企业对回收的废旧地膜进行清洗加工生产再生颗粒,再利用再生颗粒生产滴灌带,实现废旧地膜的循环利用。

2.1.3适用条件(区域)。通过实践表明,“农户+企业”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比较适用于全覆膜作物,比如蔬菜大棚、甜菜等全覆膜作物,对于大根茬覆膜作物如玉米等,捡拾的废旧地膜破碎程度高且和根茬混在一起难分离,企业再利用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元宝山区通过高价回收废旧地膜鼓励农户人工进行捡拾。此种模式的优势是捡拾的废旧地膜比较干净无杂质,加工利用率高。此种模式适用于本地具有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的企业,就近最好,否则运输等成本过高,企业无积极性。

2.2 典型模式二

2.2.1模式名称:“合作社+企业”模式。

2.2.2简要介绍。松山区农牧局通过招投标选择地膜回收和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企业。农牧局分别与回收中标专业合作社签订回收作业合同;与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中标企业签订加工利用合同。专业合作社回收地膜后送到加工利用企业,加工利用企业对废旧地膜进行分类处理。其中杂质含量在30%以下的,通过挑选、粉碎、清洗、拉丝、造粒等过程,实现废旧地膜加工再利用;杂质在30%~70%之间的,通过压块处理,作为居民的生活燃料;杂质在70%以上的,打包送到生物质发电厂,进行能源化处理。

2.2.3适用条件(区域)。通过“合作社+企业”模式的示范推广,在全区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推广,该模式不受区域限制,操作比较简单,可以普遍推广应用,适合各种覆膜作物。

2.2.4模式流程图。

2.3 典型模式三

2.3.1模式名稱:“废旧地膜—回收—造粒—深加工产品”模式。

2.3.2简要介绍。巴林右旗主要是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的思路,逐渐建立了机械化回收地膜及加工利用的市场化运作体系,通过农户或合作社捡拾废旧地膜送到回收网点,废旧地膜加工利用企业将回收的地膜粉碎、清洗后,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再生塑料颗粒生产滴灌带、聚乙烯管材等深加工产品。这一模式既推动了废旧残膜资源化利用,又有效治理了农村人居环境。

2.3.3适用条件(区域)。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大面积种植的甜菜、西瓜等农作物,在覆膜面积较大且使用标准地膜的区域,回收的地膜相对较干净,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

猜你喜欢
赤峰市覆膜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基于SLS覆膜砂的无模铸型快速制造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