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根生:以梦为马 勤劳致富

2021-08-23 02:23
老区建设 2021年13期
关键词:示范户鸡舍第一书记

晨光熹微时,一个蹒跚的背影,在鸡舍给鸡苗喂食;毛风细雨中,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赶赴当地竹木加工厂务工;昏黄路灯下,拖着重重的货物返回家中……这就是高湖镇高湖村新居组村民卢根生和他忙碌的一天。

卢根生,是靖安县高湖镇高湖村人,生于1979年3月,于2013年年底因残正式纳入贫困户。虽被纳入贫困户,但一向顽强拼搏的他并未坐在家里等着政府的帮扶,而是更加明白:要早脱贫、真脱贫,就必须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他是这么想的,也真是这么干的。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双勤劳的双手,卢根生终于完成了从贫困户到脱贫示范户的“蜕变”。

他的故事,还得从40年前说起。

1980年,他因高烧患小儿麻痹症致后遗症造成下肢重残2级,从此只能靠上肢支撑着才能行走。幼小的他还没有懂得生命的骄傲,便开始领略逊人一筹的自卑。但是这种与众不同并没有成为他的阻碍,性格倔犟的他,把自卑转换成自强,事事爱琢磨、勤思考。干农活,他总比一般健全的孩子干得快而好。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他以顽强的毅力,在多方的帮助下,一瘸一拐坚强地走完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路。

初中毕业后,他觉得在家啃老不是办法。经过一番思考,他萌生了要自食其力的想法,并在心底暗暗告诉自己:“我虽然腿脚不便,但拥有一双健康的手,就凭它们,也决不拖累家人!”于是,他开始跟着父母在镇上的木制工艺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活。虽然需要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也挣得不多,但他从不喊累、從不抱怨。在做零工之余,他也经常思考自己的将来。身体的残疾,让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外出打工,他寻思着做点别的事,不仅为了改变现状,更是为了体现自身价值,想到这些,他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创业之路。

因为腿脚不便,卢根生凑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车,尝试卖菜和水果,结果都失败了。但他没有自暴自弃,在这之后,他学会了擦皮鞋,晴天时就开着车到靖安县城给人擦皮鞋,还顺带卖一些玩具、自家农产品和平时扎的扫帚;雨天时他也不休息,在家帮人做十字绣,跟着父母到厂里做事。他从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也不愿给别人造成麻烦,只是勤勤恳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2018年,卢根生一家实现纯收入20262元,脱贫摘帽。

对于卢根生的情况,高湖村第一书记一直非常关心,他根据国家扶贫政策和卢根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经过多次深入交谈,第一书记了解到卢根生之前想过很多办法拓宽致富路径,但苦于没有本钱投入,这些想法难以付诸实践。2018年,第一书记帮助卢根生申请政府扶贫贴息贷款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拿着启动资金后,卢根生开始在自家院子里盖起了鸡舍,养了150只土鸡,并到南昌进货,丰富小商品品种。“一只鸡一百块钱,150只鸡就是一万五,加上养鸡补贴,刨去成本能挣一万多,还有新进货的小商品也能挣几千,增收将近两万块,今年就能脱贫。”大伙帮卢根生算了下账,都替他感到高兴。卢根生表示,有政府支持,自己也越干越有劲,明年要扩大养殖的规模,把生意做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回报社会。

2018年底,卢根生脱贫了,他笑着说:“虽然我身体残疾,但是命运没有亏待我,我是幸福的,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有政府和大家的帮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卢根生靠着双手,用艰难奋斗经历诠释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闲暇之余,卢根生还会拍些自己劳作的小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激励更多的人,现在他已经是一名拥有3万多粉丝的“网红”了。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卢根生在党和政府倾心倾力的帮助、扶持下,走上了奔小康的康庄大道。脱贫后,他一直思考如何回报社会、如何帮助他人。2019年12月24日,卢根生找到了答案,当天他怀着激动的心情,郑重向高湖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卢根生说:“我要感谢党,我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用自己实际行动来表达我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去帮助更多需要的人,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阳光和希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疫情的发展始终牵动着卢根生的心。在得知高湖镇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志愿者团队,并在各村体温测量点进行24小时值守时,他主动请缨,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向高湖村委会提出申请,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为高湖镇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卢根生,每走一步,都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但他对此一直淡然处之。他常笑着对人说:“生活从来都不容易,多劳才会多得,只有辛勤的付出,才能成全自己!”这些年来,他一路摸爬滚打,以梦为马,不惧风雨泥泞,用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奋斗过程诠释着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靠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书写了身残志坚、质朴平凡的脱贫致富路,成为其他贫困群众学习的榜样,成了“精神脱贫”的“领头雁”。近年来,卢根生先后被评为靖安县“十大脱贫先锋”、第二届“最美靖安人”、全市“脱贫示范户”等,他的脱贫故事感了许多人,他也相信今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好。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示范户鸡舍第一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鸡舍救无人机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喂鸡
别请狐狸建鸡舍
驻村第一书记
浅谈当好技术指导员的实践思考
鸡舍
实施农技推广“五个一”工程 圆农民致富梦想
关于库布齐沙漠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