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成:脱贫路上的“小巨人”

2021-08-23 02:23
老区建设 2021年13期
关键词:奉新县猕猴桃工作队

走进奉新县赤岸镇洲子村早禾组猕猴桃种植园,总能看到一个个头不足1.2米,弯弯脊背,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忙得满头大汗,他就是脱贫户李高成,身残志坚的他不等不靠,用辛勤的劳动在三年内便顺利脱贫,成为了七里八乡村民口耳相传的“小巨人”。

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李高成出生于1975年,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先天残疾、身体素质差,小时候仅上了两年小学便辍学在家。生活的艰难使他养成了乐观向上、勤劳坚韧的性格。成年后的李高成没有“等靠要”,养过鸡鸭,也种过松树和杉树等经济林木,但由于各种原因都以失败告终,还因此欠下了不少债务。创业失败后,他曾经到上海、深圳、云南等地谋生活,先后帮别人看过仓库、守过厂门,也在货运行业跑过业务,但都收入不高,仅够维持生活而已。无奈之下,他回到了家乡另找出路。

2014年,李高成被纳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了解到他家庭的实际情况和不甘沉沦的脱贫志向,经常向他宣传扶贫政策,鼓励他利用赤岸镇山口万亩猕猴桃基地这一优势,搭上种植猕猴桃脱贫致富的快车。在镇、村、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李高成通过银行贷款10万元,成功创办洲子村早禾组猕猴桃种植园,种上了红阳、金魁等市场销售前景好的优质品猕猴桃,种植面积达25亩。不仅如此,2017年,根据奉新县的相关产业扶贫政策,李高成获得了3.2万元产业奖补资金,解决了果园请人和购买有机肥料的大问题。

有了政策支持和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的帮助,李高成的致富信心更足了。

依靠双手,勤劳致富

在之前发展种植、养殖项目失败的教训下,李高成意识到养殖成功的关键是技术和品质。因此,只要听到有猕猴桃种植技术的培训,他就一定会报名参加。为进一步帮助李高成发展好猕猴桃产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还经常给他请专家到果园实地指导,手把手地向他传授下肥、抹芽、除草、授粉等技术,让他全面精准掌握了猕猴桃种植技术。

2017年,李高成种植的猕猴桃初次挂果,虽然产量不高,但由于品质极佳,在当地政府和帮扶人员帮忙推销和电商销售下,短时间内就将猕猴桃销售一空。尝到甜头之后,李高成变得更加勤奋,不论刮风下雨、炎热高温还是天寒地冻,他都一心扑在果园上,精心管理着这片寄托着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梦想的基地。

在他的辛勤努力下,2018年,他的果园终于迎来又一次收获,部分盛果期的猕猴桃生产优质品种猕猴桃4000余斤,获利3万余元。如今,李高成的果园已到盛产期。据行业权威人士估算,他的年收入至少可达10万元。李高成终于实现了脱贫致富梦,他也成了大家心目中励志脱贫、勤劳致富的“小巨人”。

不忘初心,接续奋斗

近年来,李高成身残志坚、励志脱贫的故事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他也先后被当地媒体和《江西日报》《宜春日报》等党报进行报道,省扶贫办还将他的脱贫故事拍成了视频用于宣传。受到李高成脱贫故事的鼓舞,果园周边的贫困户们纷纷结合自身条件和当地资源,开始栽种小型猕猴桃果园、申请光伏脱贫项目、搞起小型种养殖业,或是到李高成的果園来务工。在李高志的带领下,以及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贫困户们都顺利实现了脱贫。

媒体的宣传、村民的夸赞,都让李高成觉得无比自豪。但这些“名气”没有让李高成忘记“初心”,他也常常跟人说道:“困难是甘于沉沦的人堕落的借口。我会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继续奋斗,用自己的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故事带动和影响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脱贫,甚至致富的道路。”

命运总不会亏待勤奋的人。在致富的道路上,只要像李志高一样坚守“初心”,坚守致富梦想,不等不靠,依靠勤劳的双手,就一定能将致富之路走得更广、更远,将命运演绎的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史慧芳

猜你喜欢
奉新县猕猴桃工作队
南方丘陵耕地产能研究
扶贫工作队
奉新县出台新规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中办国办: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猕猴桃催熟日记
奉新县官方兽医监督巡查的现状分析
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产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