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下的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医药文化导入研究

2021-08-23 22:48李兆瑞张长江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自信

李兆瑞 张长江

摘要: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后疫情时代,中医院校更要积极回应时代主题,培养学生讲好中医药故事,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培养他们自觉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文化自信为指导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自信

1.后疫情时代下的中医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领导中国战“疫”的伟大历程中,多次就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肯定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贡献。“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并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中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医药功不可没。同时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医药抗疫国际合作,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认可,传统中医药正快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中医院校更要积极回应时代主题,作为培养学生讲好中国中医药故事能力的中坚力量,要坚持以文化自信为指导进行教学和研究。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增強中华民族自信,培养他们自觉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2.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困境

当下,在我国“文化自信”的新语境下,遗憾的是,学生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学生不能进行真正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学生中间普遍存在“文化失语症”,该概念自从2000年10月9日首次由南京大学从丛教授提出; 他指出,有些母语为汉语的人,有很好的英语水平,也有很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要用英语来传达中国文化传统知识,就会语塞,国际交流中无法表达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不能恰当地传达母语文化。回顾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尤其以我校为例未开设英语专业的中医院校来说,目前面临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设置: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时被压缩,目前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开设大一及大二两学年,共四个学期,48学时/学期。并且教学班额众多,大多数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周均16-20节次),主要开设综合英语课程,授课内容为英语精读及视听说课程。教师普遍反映在大学英语教学这一主要任务之外已无精力设计更深层次承载更多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及环节,教学主要围绕大学英语普通教材。(二)教学师资:尽管在中医院校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在巩固英语专业能力之外,尽自己能力及兴趣广泛涉猎中医药学相关知识,并结合自己语言学习的经历,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重视文化缺省,文化失语等现象,但我校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全部为英语专业毕业,并未专业系统地学习过中医专业知识,因此对中医专业英语教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还存在很多亟待改善转型的问题。(三)教学模式:正如有学者伍丽霞(2020)指出,当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基本拘于教材本身,教师大多利用教材附载的背景知识,视频等授课,很少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与揭示,更谈不上学生对话题的进一步发散理解与讨论。因此教学模式单一,更多地注重语言技能训练为主,更多的浮与文化及价值取向的表面。(四)学生水平:中医药产业的大力发展的确带动了中医药各个专业的发展,中医药相关专业高考录取成绩也逐年提高,但是由于我校西部省份的地理位置,大部分生源依然来自中西部地区,学生英语成绩虽有提高,但是英语的实际运用水平较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更多的停留在为考试服务,为考级服务,很多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薄弱,因而跨文化交际能力自然也不足。

3.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医文化导入策略

3.1疫情背景下的文化认同的培养

2020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该白皮书记录了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分享中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有效做法,介绍中国人民历经疫情磨难的感受和体会,传递团结合作、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白皮书显示,自疫情发生后,在缺乏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凭借历史上针对瘟疫的扶正祛邪、辨证论治方法,全程参与疫情防控与患者救治,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中西医优势互补、双管齐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医药抗疫国际合作,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认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不仅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也为全世界所共享。正因如此,要将异域文化与有着几千年底蕴的中国文化做对比,引导学生不崇洋媚外不妄自菲薄,向学生强调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迫切性,重要性。要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粹。[4]

3.2 课程理念及实践中融入中医药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5]。在教材建设,教学资源选择上要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中国风格,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大学英语程的优势,培养具有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翻译教学中引入中医术语的英译来举例,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进而尝试去表达典籍背后的中医思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体会中医翻译的一些方法,内尽力达到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效果。比如中医典籍《伤寒论》中有方剂:“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这当中的“小青龙汤”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圣兽之一“青龙”命名,取中国古代传说中青龙是能兴云作雨的神意动物而来,就如该方剂具有发汗逐饮之效。而反观西方文化中,龙(dragon)则是邪恶丑陋之象。因此很多译者对“青龙”采取音译;或者采取音译加直译,将其译为“blue loong”,用到了学界普遍认可的“loong”[7],由此学生积累一定的中医经典中的文化负载词汇,了解它们的一些翻译方法与原则,进而尝试去表达典籍背后的中医思想,在有限的教学实践中尽可能融入中医药文化,尽可能达到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效果。

3.3 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大数据等新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大学英语课堂的通识英语课程,亦或是有意识加入更多文化教学元素的文化教学课程不会包罗万象,面面俱到,仅仅是给学生起到示范和指引的作用。[6]因此,随着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高,亟待解决的却是如何在课外的碎片时间或者第二课堂继续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笔者利用当下学生中间流行的APP(哔哩哔哩),充分挖掘该应用中的各种中医药文化资源,按每个教学周次,布置学生以宿舍为单元,观看讨论并总结中医药文化的优秀双语纪录片,如“我们的中医药”“中医传奇”“看中医““黄帝内经”等,待下一个周次在课前10分钟以“小讲堂”的形式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所观看纪录片的主要内容,亦或是以此纪录片为思源,分享由此纪录片带来的关于中医药学习的体会,包括中医药语汇积累的问题,术语翻译的问题,专业发展走向的选择问题及中医药人才国际化视野的问题等等。总之,在大学英语通识课中穿插中医英语翻译的教学能激发学生产生对翻译的领悟,充分挖掘中医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带着高度的文化自信通过中医翻译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并逐步树立中医文化的话语主权,切实架起实现中西医交流及中西文化碰撞的桥梁。只有这样,传承数千年中国智慧、历久弥新的中医药才能助力世界各国人们的健康福祉;也只有这样,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及中国价值才能通过中医的传播传递给整个世界。[8]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外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01).

[2]伍丽霞.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0,(09)253-255.

[3]张元元,朱燕.“文化失语症”对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的影响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3)192-193.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外教社—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NO.),2020年甘肃中医药大学2020年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ZH-202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李兆瑞,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

通訊作者:张长江 ,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自信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