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稗子的生命低语”

2021-08-23 02:35李佳静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稗子余秀华内心

李佳静

一首诗,作为一件艺术作品,从被创造出来,便有了生命,每个人都对其有独特理解。正如殷国明所指出的,“文学”是一种“情学”。“爱情”是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诗人最直接又最隐秘的生命低语,余秀华在其诗作《我爱你》中,便经由书写爱情,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情感以及强烈的生命意识。

《我爱你》的第一句是“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对余秀华——一个脑瘫患者来说,生活从不是鲜亮的,不是律动的,是“巴巴”的,像缩水的植物,和普通人相比,虽然同是活着,她的种子从开始就是不完美的。每天按时吃药,仿佛是诗人在时刻提醒自己,她的“与众不同”。事实上,“吃药”意味着克服异质,让她的身体保持正常的秩序,可见余秀华有着一颗想要过和普通人一样生活的心。

如果说第一句是一个物质并不富足且身有残疾的诗人对自己日常生活状态的描述,在第二句,她更将自己“巴巴地活着”的生活状态喻为干瘪褶皱毫无生机的“陈皮”,可见诗人清晰地体悟到了生活的平庸、繁琐,以及苦难。尽管如此,诗人仍是向阳而生的,她说“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男主人公本杰明出生便是老人模样,有着褶皱橘皮的婴儿,在生命初始时别无选择,但一次生命的逆转并没有损害生命本身的质感。余秀华也是如此,不经意的诉说,让

读者暗暗怜惜。但她却不顾影自怜,浸泡过汁水的橘皮依然散发着动人的清香而且富有药效,某种形式上,她的灵魂丰富程度远超大多身体机能完好的正常人,她一般从未丢弃自己,反而以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横冲直撞”。至此,诗人寻觅到的阳光拨开了生活的阴霾,同时也点亮了她的生存哲学:生存本身就是对人类本质的永恒抗争,死亡即人类生命物理性的终点,活着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意味着你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对抗死亡,这是一个悲壮的行动,又是格外富有力量的过程。而这喷薄的生命力恰恰与余秀华个人受疾病折磨的身体情况形成相对的矛盾与冲突,这一切在文字间形成了无形的审美张力。

余秀华在最好的时代,以一个不同于同时代其他精英知识分子的苦难女诗人身份,蛮横地、横冲直撞地突进世人的视野。她的诗歌带着野蛮的“污秽”,或者说是乡村的土气息和泥滋味,淳朴得甚至有些笨重,然而其中的真诚,大胆热烈的内心剖析,让她的读者看到,她正在毫不妥协地用炽热情感拥抱整个世界。诗歌创作和文学表达已成为她活下去、对抗生活苦难的方式。

可以说,余秀华诗作的魅力,是由她的生命体验赋予的,在其生命的前四十年,她已经历经了生活能给予一个普通人的大多数苦难,尽管如此,她依然选择用“宽厚”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和未来,前方道路虽布满荆棘,但她无所惧又充满期待。

读余秀华的《我爱你》,还可体会一个女人对爱情的卑微期待,诗人在身体的残疾和生活的苦难中,依然坚定地表现最真实的自己,小心翼翼透漏出她的独特爱情观。值得注意的是,《我爱你》这首诗采用独语形式,向读者倾诉她的生活与情感,展示出诗人复杂矛盾的情绪,她将对生命里春天的向往希冀,以及在苦难中幸存的提心吊胆,通过奇妙的诗歌语言织为一体,微妙而热烈而珍贵的情感就在她的笔尖下缠綿地展开了。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不一样的茶叶暗喻不同的人生状态,余秀华以自己独特的生命形式试探不同的生活状态,品出了不一样的滋味,用的是一种豁然的心态,可以窥见,美丽的春天正在诗人心中驻扎。

“内心的雪”是象征诗人心中的一片净土,此处,或可用“诗言志”来解释之,虽然在肉体层面,诗人是残疾的,但诗人却骄傲地向世人宣示自己拥有着健康、洁净的精神世界,甚至,她的精神世界比大多数心中无诗之人要更加美好圣洁。尽管在此,余秀华是“骄傲”的,但她“按住”了,按住了自己一直敏感、悸动的心,阻隔她与心中爱人的,不只是她与世俗的不同,更是她内心的自卑和自尊。诗人的“骄傲”有些成了她的束缚,她意识到,生活的一切仿佛牢笼,将她牢牢地困在原地,她是那样的小心翼翼,害怕受伤而拒绝主动接触生命的“春天”——也即另一场人间情事。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 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一句透露出诗人的爱情观是严肃又纯洁的,干净的院子象征着诗人紧闭又纯洁的内心,紧闭的心房因你的出现打开了一丝缝隙,透过这个缝隙飞进去一直带着春天气息的麻雀,搅乱了一池春水。“而月光皎洁 我不适宜肝肠寸断”,在此,诗人又透漏出一丝反讽和无奈的意味。不适宜不是不想,而是不应该,在这样干净空灵的氛围下,美好不应该被打破。诗带给诗人的既是心灵的寄托,又是感情的宣泄之地。对她来讲,诗是悲情的,总有属于她的悲伤与苦涩,是让她肝肠寸断却又无法自拔的。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的,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颗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诗歌是余秀华最亲密的伙伴,文字是她遥远的希冀,这是她最美好的一面。稻子和稗子都是植物,却截然不同,从出生就注定了结局,稗子是在田地里苟且偷生的野草,这里暗指诗人自己,她想将自己最真实又最不完美的一面展示出来,即使她提心掉胆,小心翼翼,但她也依然这样决定,她希望这份她期待的感情是全方位的接纳与理解,爱,既爱她高贵大胆的灵魂,也爱她不美好的身躯。她的生命从一开始仿佛就是一个错误,病痛的身躯让她在出场时就丧失了选择的机会。但某种意义上,这何尝不是自信,她自愿以稗子的形象出现在你眼前,不在意生命原本的不平等,因为她的灵魂是如此耀眼,让人忽视星星般渺小的残缺。正所谓“众生平等”,佛祖之肉亦可饲鹰,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以植物而喻,卑微的稗子也可以说出内心的希冀,人世间的爱情是众生平等的,诗歌的背后隐藏着余秀华坚定自足的精神家园。

至此,《我爱你》全诗展现出了一种严肃的、崇高的、深厚的生命意识,或者说,余秀华的诗作,也是在这种生命意识的观照下,和她的理想读者达成了共鸣。

猜你喜欢
稗子余秀华内心
The Poet on Earth
我不想吃稗子草长大
一棵稗子在担心什么
无耻当有种
余秀华的慢写作
一颗稗子和一颗麦子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
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