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身份建构下的文化传承

2021-08-23 02:35李星星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身份建构手艺人文化传承

李星星

摘要:手工艺的本体是手艺人的技艺,施展技艺的主体是人。笔者以保定铁球为个案,深入分析手艺人身份多样性和能动性,了解手艺人在自然结构、社会结构、符号结构中的位置关系。手工艺的原始生态环境随着发展,手艺人这一群体从创造者、传承者的身份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例如手艺工人、手艺商人等身份,同时手艺人的角色变化代表着手工艺文化的变迁,借由对手艺人身份的建构,为推动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保持传统手工艺生命力添砖加瓦。

关键词:手艺人;保定铁球;身份建构;文化传承

手艺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手工艺人成为了代表民族国家优秀文化的活载体。从广义来说,手艺人是具有一定技艺的人,能够制作手工制品或者有一技之长的人即可被称为手艺人[1]。狭义来讲,手艺人是手工业行业的从业者。这个意义上的“手艺人”接近“工匠”这个词。本文研究语境采用狭义的手艺人概念,指以手艺谋生的手工业从业者。保定铁球手艺人张师傅这一群体对铁球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讨论手艺人的主体性,对手工艺文化以及工艺生产都是有必要的。

一、手艺人身份的多样性

手工艺品的形成,也就是铁球文化形成在一个三角结构中,分别是自然结构、社会结构、符号结构[2],可以概括说出保定铁球文化的形成。在这三个系统中,又分别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在系统之间不仅相互独立也会产生交叉关系。而在这稳定的三角关系中,每个交叉环节都需要手艺人的存在。

首先自然结构也是物质生产,是手工艺文化形成的基础,由技术、材料构成。通过手艺人用技艺将材料变成物品。保定铁球以球体材质区分,可分为铁球、钢球、铜球、玉石、仿玉石、檀木磁疗球。由于景泰蓝工艺的发展,保定铁球开始有景泰蓝铁球的名称,由此铁球开始有上色的装饰图案,直到现在也主要是以景泰蓝工艺为主的铁球。手工艺在长期发展实践中,不仅是技艺和材料的体现,连接自然和社会的手艺人受到技术与制度的双重影响。

第二个系统社会结构,包括社会制度,族群环境和传承形式等。手工艺直接反映了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日常社会生活。铁球形成文化传播符号向内依托于手艺人个体主观感觉和他的经验,向外受到社会结构的作用。

第三个系统就是符号结构,意味着铁球所蕴含的意识认知和造物思想。铁球上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手艺人对民族性的一个输出。最原始的手工艺并非提前构思或者画草稿,大抵上都是在制作过程中边想边做,自发地融入手艺人的审美和信仰等等的文化认知。

在三角结构过程中,笔者认为手艺人的身份是创造者。手艺人是“劳动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需求创造商品,手工艺品的产生是注重功能性的作用,随着发展除了满足实用性需求的基础上,手艺人开始增加其艺术性观赏性,以满足于消费者更大的需求,或者明确得到官方认证。能形成文字传播的文化认知,被大众所了解,基础是手艺人的创造过程,即是文化生态的形成,也是文化个体的经验形成。

这里值得思考的是手艺人和研究者的一个关系,手艺人的身份笔者更认为是传承者。在手艺人身上是文化的缩影,展示文化的变迁,作为传承者由研究者展示出来铁球文化。这一过程研究者个体的文化素养,教育认知,个人生活经验对知识的转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加快的现代化进程,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城市工作,这样单向的人口流动对手工艺的影响显而易见。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手艺人身份转向为手艺工人和手艺商人。

二、手艺人身份的能动性

手艺人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个体对文化的影响。手艺人一直跟着社会环境改变自身的技艺,创造新的形式和技术,从手工到镀烙、景泰蓝、檀木磁疗,会有带有香熏味的铁球,具有养生功能,是随着养生文化的兴起所做的改变。手艺人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激发了市场活力。

手艺人自身的情感,身份地位,文化环境,审美教育等方面对铁球的变化有着影响。铁球从民间到皇宫,再到民间,手艺人和使用者都在发生变化,制作铁球记忆逐渐变得成熟,文化价值变得丰富。正是因为这种能动性我们或许可以更包容地看待手工艺人的创新行为,它是手工艺文化生态的重要动力,并不是违背了文化生态。

三、手艺人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文化的变迁也是由优势文化主导的,所以处于弱势文化中的个体都会受到影响,不得不去选择新的生活方式和改变自身的身份。在經济利益之下,很多人为增加产量购买现代化机器进行工业化批量生产,进行流水线的生产,缺少了手工制作的精细,也就没有了民间的手工特色,地域性和文化内涵也就没消磨掉了。手工艺商品化的开发应该坚持适度的原则。在商品化、民间化和手工化这三者之间做好平衡。比如日本在传承问题上以“一村一品”为目标进行“造乡运动”,就比较恰当的处理了这三者间的关系[3]。

在政策的支持下,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象征着身份的荣耀,但有些传承人利用代表性传承人身份频繁地参加商业演出活动,通过迎合大众审美品味,为自己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更或会更改样式内容,而这样的传播对手工艺文化有害无利。由此需要明确代表性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约束行为,保留一个创作的独立空间,这样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四、结语

手艺人的自主身份选择其实悄然影响着民艺在当下的走向。很多手艺人在适应现代发展,利用数字传媒包装营销自己。这些手艺人接受能力强,敢于创新,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到了平衡。在文化传承和社会环境的统一中求变化才是手工艺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刁统菊,骆晨茜.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传承[J].东方论坛,2019(06):109-117.

[2]张君.隐性知识的外显化:人类学对手工艺知识生产的重塑[J].民族艺术,2020(01):87-98.

[3]孙发成.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当代转化[J].民族艺术,2017(05):50-54.

猜你喜欢
身份建构手艺人文化传承
英国手艺人的视野
A new beginning 新的开始
举办展览
《穿越雨林之弧》中的创伤与身份建构
游戏中的自我追寻与身份建构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学英语女教师在课堂中的身份建构
复杂身份建构的见证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