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作品《诺恩吉亚幻想曲》的创作分析

2021-08-23 03:04樊婷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演奏技巧

摘要:《诺恩吉亚幻想曲》是一首幻想曲体裁的大型手风琴独奏作品,由王树生根据内蒙古独有的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改编而成。它的曲式结构类型为回旋奏鸣曲式,是一首结合中西方音乐文化特色的手风琴作品。这首作品不仅弥补了手风琴作品中“幻想曲”体裁的这一空白,同时,在中国手风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创作背景;曲目特征;演奏技巧

《诺恩吉亚幻想曲》创作于1987年,于四川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青年手风琴比赛首演。该作品成型于内蒙古民间歌曲《诺恩吉亚》,以我国东蒙地区一位名叫“诺恩吉亚”的美丽质朴的牧民姑娘因远嫁他乡,思念故土,怀念亲人的传说展开,整首作品依托民间故事,歌颂了内蒙古人民纯真质朴,勤劳善良的优秀品格。

这首作品采用的曲式结构是回旋奏鸣曲。回旋奏鸣曲式是在奏鸣曲式的基础上稍作改变,并带有回旋曲式特征的奏鸣曲式。正因为在传统的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及再现部的副部之后添加了其主部的再现,从而使整个结构呈现出回旋曲式特征。因此,它兼有回旋曲式与奏鸣曲式的特点。

1呈示部

呈示部一共分为A(主部主题)和B(副部主题)两个主题。主部主题采用的依旧是a小调,副部主题采用的则是a小调的近关系调E大调。这两个主题不论是在调式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大相径庭。演奏这一部分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对情绪的把控上,这一段的两个主题尽管调式和风格不一样,但都表达了“诺恩吉亚”对家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要用琴声来准确表达这样一种和而不同的深切的情感。

25-40是主部主题,这个主题明显运用蒙古族民歌传统音乐体裁中的短调。一般来说短调民歌具有篇幅短小精悍,曲调、节奏鲜明整齐的艺术特征,通常演奏所需音域也相对较窄。主部主题旋律十分优美,左手的和弦低音衬托着右手主题旋律,使优美中带有一丝凄凉。在这一部分的演奏中,演奏者要注意左手和弦低音触键不能下到底,只能采用三分之一触键法,突出右手流畅连贯的旋律。旋律与旋律之间的气口换的恰到好处,不能破坏旋律的整体性。肢体动作要随着旋律有一点恰当的起伏与摆动,眼睛注视远方,眼神中带有一种深深的思念,将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进一步强化和巩固调性,作者将主部旋律再次反复,不再是单一的旋律,而是采用复调的形式,以达到巩固调性和强化情感的作用。演奏这部分的旋律时应注意左右手之间的衔接,风箱的控制应保持平稳,换风箱切记不得有音头。手指下键轻柔平和却又不失音色的干净。

随后是连接部。连接部作为连接作品的上下部,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音乐结构,是音乐作品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品于40小节后,呈现出与主部主题的鲜明对比,之前的凄凉与暗淡的音乐情绪逐渐变得明亮,并引出与a小调主部主题形成近关系调的E大调副部主题。

连接部左手与右手之间呈反向进行。右手和弦与八度音程构成了三小节上行旋律,力度由弱至强。演奏时应注意手指下键的高度与力度保持一致,同时下键同时抬键,触键应该坚实有力,和弦音整齐清晰而富于弹性,手腕保持放松状态,风箱控制旋律的强弱层次变化。左手三连音下行进行,触键时应注意左手手指根部发力,三连音的每个音都要保持时值一致,保证它们均匀发声。41-50小节应营造一种紧张与矛盾的情绪。

随后引出与主部主题呈五度关系大调的副部主题。该副部主题采用了传统蒙古族名歌音乐体裁中的长调。相较于短调,长调因其更加庞大的篇幅与丰富的音乐内容,更具民族特色。鲜明的游牧民族文化特征所具有的独特的演唱形式完美的诠释着我国蒙古民族人民对历史、人文、哲思的感悟。所以长调更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由于长调音乐相较于短调音乐来说篇幅略长,曲调高亢悠扬,节奏舒缓自由,因而副部主题旋律简明开阔,右手的旋律线條的起伏带动整体情绪的发展。演奏时应注意左手和弦低音的连贯,触键时要求第一音下键后需保持到第二音下键四分之一方可抬起,使得音语音之间做到“无缝连接”,右手下键坚定有力,左手和弦低音衬托着右手明朗清晰的旋律,让人不仅联想起美丽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演奏者也应注意自身肢体语言的表现,将琴声与人身融为一体,将草原的辽阔与宽广通过肢体动作充分展现出来。

2展开部

展开部是在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旋律基础上变化升级而来。这个部分调性由E大调转为引入部分的C大调,随后又回到呈示部中a小调主部主题,接着是连接部,旋律调性为降A大调的平行f小调,最后再次回到E大调。

在展开部之前是一个由12小节的简单的二八节奏和前八后十六节奏构成的插部,最前四小节的节奏与引子部分前四小节有首尾呼应之妙。

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模仿马儿在草原上奔跑时“哒哒哒”的马蹄声。快速的节奏以及相似的音型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马儿在草原上奔驰的景象,仿佛从身边一跃而过。

作为作品的展开部,81-161小节是整首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该部分采用双音、和弦等写作手法,抖风箱、颤音、连音、跳音等演奏技巧使呈示部中柔缓抒情的主题在这里变得急促并富有激情。主部动机与副部动机交替出现。演奏时作品的内容充分运用了手风琴高难度技巧,还原出草原牧人的英勇豪放的气魄。牧人骑马射箭、草原骏马奔腾、紧张而激烈的图画跃然纸上。

第81-92小节是主部主题的动机展开,优美而凄凉的主题经过节奏与音型的转变,四个十六上行节奏使旋律变得充满激情与活力。要注意在演奏四个十六节奏型时手指触键的准确性与清晰度,手腕放松,手指下键坚实有力,且根据旋律的走向注意利用风箱控制乐句之间的强弱层次对比。

第95-107小节,副部主题变为f小调。节奏型中出现新的节奏型——切分节奏,让整个情绪开始变的紧张与不安,仿佛预示着一场大事的发生,为后面的最高潮埋下“铺路石”。

3再现部

第187-201为副主部主题再现,将呈示部中的音乐主调用和弦的形式创作,使和声效果在这里变得宽广、明亮、辉煌。所有的情绪在这一刻仿佛都倾泄出来,不留余地的。这一段是全曲的最高潮。Doubleforte的音响与不断出现的亮色彩大和弦交织,充分体现出了乐曲的交响性。演奏时应该注意左手三连音的均匀与清晰,右手和弦坚定有力,风箱的控制同样十分重要,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尽可能往远处伸。

从标记presto处为结束部,简单的节奏型与急板的速度这里相遇,激烈又严肃。以万马奔腾之势欲将全曲结束,最后的三连音在节奏、音高与音乐情绪上与引子部分相呼应,使作品前后照应,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树声诺恩吉亚幻想曲.[J].小演奏家.2002.12

[2]陈一鸣《诺恩吉亚幻想曲》的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浅析.[J].齐鲁艺苑2001.04

作者简介:樊婷,女,湖南岳阳,199707,在读硕士研究生,音乐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演奏技巧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