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言语交际中误解的形成因素

2021-08-23 02:53冉明志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冉明志

摘要:误解是言语交际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对造成误解的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言语交际规律,避免言语交际过程中发生误解,使言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本文运用语料分析了造成语用误解的主要因素:语言因素、心理因素和语境因素。

关键词:误解;影响因素;形成

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者为达到各自的交际目的,可能会采用一定的交际手段、语用策略。但由于听说双方的知识差异、话语意义的不确定或者句意含糊、听话人的心理因素等,听话人并不一定能充分或准确理解说话人,这就给交际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易造成误解。

误解是指在言语交际中听话人没有准确或全面理解说话人语用意义的语言现象。何自然(1988: 154) 在谈到误解形成根源时指出“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必须依靠说话双方的共知语言信息和所处语境才能推断出来。如果说话人所要表达的间接‘言外之力(用意)与听话人所理解的不一致, 那很可能是话语中共知的语言信息不足,或语境含糊引起的。有时,说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等方面的差异,或说话人出自礼貌,言不由衷,也会产生上述的说话人用意和听话人理解不一致的情形,从而迫使说话人要重复所说话语或者改用较清楚的话语,把需要表达的‘言外之力明确地表达出来。”宗世海(2005: 127)把导致误解产生的因素归结为两方面:一个是说话人话语方面的因素,另一个是听话人心理方面的因素。说话人发出的话语方面的因素包括:听说双方的语言知识差异和话语意义的不确定或者句意含糊。任何一个误解的产生都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这两大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

但在实际会话中,交际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如强期待心理、自我保护心理、自身价值心理、自我利益心理、乐观心理和诸多语言因素,如同音多义、歧义、语言模糊笼统等都为误解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造成误解的潜在根源;除此之外,有时说话人的口气、会话双方的知识、所处环境、心情、亲疏关系、文化差异等同样可给听话人提供非说话人所期待的理解的可能性,留下错误理解的空间致使误解发生。

2.1 语言因素

自然语言在本质上具有模糊性,这种模糊的话语因素为误解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同样给听话人提供了非说话人所期待的理解的可能性,留下错误理解的空间,加上听话人的心理因素的促成,进而造成误解。在很多情况下,一个词语常常存在一词多义或同音异形等现象,就可能产生一种或多种解释,如“你走快一点”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你走路快一点”也可以理解为“你走棋快一点”。词义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往往会发生变化,如由原始意义变为派生意义、由一般意义变为特殊意义、由具体意义变为抽象意义、由字面意义变为比喻意义等。另外,指称意义的含糊也会导致交际者产生误解。由于语言本身的这种复杂性,如果说话人和听话人对话语的推理思路不一致,交际双方就会产生误解。

例(1):(小汤姆跟妈妈在商店卖东西时伸手去拿柜台上的蛋糕。)

妈妈:“汤姆!没有舌头吗?”

汤姆:“我有的,妈咪,可它没那么长。”

“妈妈”所说的“舌头”不是指它的概念意义,而是指它的“用来说话”的功能,但汤姆却选择了它的概念意义,故造成了误解。

2.2 心理因素

誤解形成机制中的心理因素指影响听话人调用语境假设的某些特定心理。听话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其在具体交际中的角色等影响了他们对语境假设的调用以及对说话人意义的理解。另外,交际者有时出于自我保护的内在需要而选择说话技巧,难免会影响交际效果,甚至造成语用误解。

例(2):老师A向老师B借了两本杂志(这两本杂志上均有老师B的文章)。下午A又见到B。

A: 你的大作很好。

B: 好什么?

A: 我想复印一篇文章,还不能马上还。(A想复印的并不是B的文章)

B: 哎呀,那文章还值得你印?

一方面,尽管A想复印的文章并不是B写的,但他的“你的大作很好”使B产生了错觉,让其在心理上接受了A对自己文章的认可,并在自我期待心理的作用下误解为A想复印的文章就是自己的。另一方面,A为维护B的面子不让其感到尴尬,并未将话题点破,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自我形象。

2.3 语境因素

Yus ( 1999) 认为, 误解是指 a)听话人未能从说话人在语境的可能的解释中选取正确的解释,b) 听话人未能处理那些最佳语境信息,这些信息来自社会文化环境, 而非事先的意图。当听话人所获得的话语意义不是或者不等同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话语意义时,就说明听话人误解了说话人的话语。可见,误解与对语境的认知程度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正是人们对语境信息把握程度不够,才产生了误解。

理解语义离不开语境。语境是确定话语意义的决定性因素,它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交际的话题、特定的文化社会规约、会话规则、交际的前言后语、知识差异等。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各有自己的语境,即制约语用误解产生的语境具有双重性。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需听话人根据语境进行辨认和推导,如果听话人脱离此语境,就可能对话语的字面意义、所指或结构形成多种解释,并依据这种理解进行交际,进而产生误解。

例(4):A: 我觉得中文网络引擎“搜狐”办得好。

B: 你说的是那种型号的?

很显然,A错误估计了B对网络知识的了解程度,把“中文网络引擎”假定为B已知的信息,其语用预设是B“了解网络引擎之类的网络知识”。而B却把这里的引擎当成了一种发动机,可见他并不知道A所假设的“已知信息”,从而导致B对A话语的误解。

总之,误解是说话人未能选择正确的解释或未能正确处理最佳语境信息引起,是说话人因背景和情景知识的语境认知不足,或某种心理作用等而将别人的话语作了错误的理解,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因此,根据交际的场合、对象,说话人应尽量避免引起听话人误解,采用合适的交际方式,实现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 Yus, F. Misunderstanding and explicit/implicit communication [J]. Pragmatics: 1999 (9).

[2]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 宗世海. 论误解形成的社会心理根源 [J]. 现代外语, 2003 (3).

[4] 宗世海. 论误解的形成机制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3).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