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助推乡村治理有效路径研究

2021-08-24 03:02广东培正学院温淑琼涂志芳曾建华潘煜域
区域治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村官爱心大学生

广东培正学院 温淑琼,涂志芳,曾建华,潘煜域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积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助推乡村振兴有效发展和实施,同时让各类精英在乡村也能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近几年来,各大高校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大学生服务且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志愿活动。如今,各大高校也成了最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不过,想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走进乡村,促进乡村振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只有高效率的鼓励和引导,才能助推乡村振兴,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剖析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治理的现状,建立高校助推乡村振兴的良好机制,将会是一项极具挑战和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治理的现状

《2019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市、旗,其中有247个县区、市已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最新的科技政策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促进了农村现代化的全面发展。但从当前乡村治理状况来看,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环境适应和职业道路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工作实施困难、职业发展受阻等问题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村官自身的生活和事业,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及政策实施的积极性。以下是大学生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高的因素: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其一,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为“村委员会特设岗位”,即非公务员身份,其聘期为2至3年。这种身份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参与乡村治理时缺乏底气和积极性。其二,大学生村官招录时较少考虑地区户籍等条件,来到乡村因为语言不通、条件艰苦等导致“胸怀大志无处施展”等,使得大学生对村官工作感到迷茫。

(二)乡镇借调屡见不鲜

相关调研表明,乡镇借调现象相当严重。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及对乡村情况不了解导致许多大学生村官来到乡村后感到“大材小用”,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或者因为自身无法适应乡村的艰苦环境,缺乏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没有进一步深入基层参与乡村治理,而是以借调理由留在其他地方工作和发展,这是“自愿”的借调。还有一种是“被迫”的借调,为解决基层政府人员不充足的状况,乡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大学生村官借调在乡镇工作,从而使得大学生村官无法深入群众中,村官一职形同虚设。这违背了参与乡村治理的初衷,使得大学生村官的目的和意义发生改变,远离乡土,脱离群众,难以真正实现乡村治理的目标。

(三)熟人社会融入困难

中国的乡村社会有浓厚的家族乡土情结,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学生村官多是从村外到村里,在村民看来大学生村官是“外人”,难以挑起重担。其次,农村劳动力外流,留守老人受封建思想影响大多,思想保守,对于大学生村官带来的新思想和新事物还不能心领神会,这导致大学生村官尤其是外来大学生在乡村治理中很难发挥作用。与土生土长的民选乡村干部相比,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联系不够密切,大学生村官在参与治理过程中有能力不被信任和身份难认同的困境。

(四)社会舆论压力较大

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成为“城市人”,在城市定居并拥有稳定的工作是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普遍期盼。在农村,“大学毕业后回村里工作没出息”“创业不如就业稳定”“放着好工作不要,选择回家创业是错误选择”等观念依然盛行。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治理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能深刻改变当前中国社会面貌和发展进程的重大决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节点,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青年大学生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

现如今,作为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仍是目前乡村社会治理的两大重要主体,但其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都不容乐观。这表明尽管经历了深化改革,基层政权及村治委员会收缩、转移部分治理职能的尝试并不是很乐观。不管是乡村社会组织的萌芽程度,还是乡村人才和村民的自治能力,都还未能有效接手其转移的部分管理职能,也未弥补其在某些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缺失”。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的建立或是一种创新路径,该计划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结合专业特长及自身经历,深入开展乡村工作,探索当地的发展引擎,探究其乡村振兴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献策,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助推乡村治理的创新路径

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需要城市联动乡村,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而要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做好乡村治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乡村治理的主体也因此要向专业型、综合型的青年人才转变,当代青年是最具朝气、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其参与的程度和效果直接或间接影响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因此,本文着重于引导和规划高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治理的体系和路径。即通过构建“高校”到“当地政府”再到“乡村”三级人才输送模式,组建与派遣爱心助村小组进行人才输送,定点驻村以解决乡村问题,同时开通网上乡村治理咨询服务平台,以解决不驻村期间的相关问题。

(一)建立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输送模式

在当今时代,乡村治理的主体结构偏于单一,主要是旧乡贤村民或是乡村宗族势力[1]。这些主体结构没有实现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很难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而乡村宗族势力作为主体去管理和治理乡村甚至会阻碍乡村振兴发展。因此,为了优化乡村治理的主体结构,引导更多青年群体参与到乡村治理体系中去,需要建立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输送模式,一种以“高校”到“当地政府”再到“乡村”的三级人才输送模式(如图1)。该模式中,高校要负起人才遴选、培养和向政府输送的主要职责,当地政府要对高校及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乡村要肩负起接收、安排和协助管理助村小组的主要职责。三个节点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联系与配合,确保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

图1 三级人才输送模式

(二)组建与派遣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

1.组建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成员聘选聘小组

高校大学生助村小组成员要通过层层筛选、面试选拔和知识技能培训才能保证在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发挥过硬本领,而不是本领恐慌。此外,坚持以“党管人才”的选聘原则,择优具有“政治立场坚定、服务意识强烈和技术技能扎实”的优良作风和品质的人员,组建正确高效的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人员聘选小组。选聘小组主要结构如图2。

图2 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人员聘选小组结构

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人员聘选小组的主要职能为:高校党委书记任聘选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聘选工作的开展;高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长和团委书记任副组长兼顾问,负责聘选问题的解答和面试,大学生助村团队负责人任执行副组长,具体负责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人员的聘选工作。

2.派遣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

这种担忧也许并不是杞人忧天,但是在笔者看来,使用切片法教语文和碎片化阅读的产生并不具有绝对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切片法的运用前提是对文本本身先期已有了通盘的了解,它是建立在整体阅读基础上的;切片法是对文本相关细节的深入解析,力图通过教师的强调、点拨、引领帮助学生完成自身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切片法是将文本切割成了碎片,但最终的目的却是通过对典型关键切片元素的剖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印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形成对文本整体的再阅读。

由选聘出的成员组建为大学生助村团队,由高校输送到当地政府,再由当地政府根据所辖地区乡村的发展程度、人文情况等择需分配和派遣大学生助村团队。联合目标乡村的村党委(支部)书记、团委(支部)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及大学生助村团队,组建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执行小组(如图3),负责助村治理的事务。

图3 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执行结构

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执行小组的主要职能为:村党委(支部)书记任爱心助村小组组长,负责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工作的全权事务,包括接收、管理和服务助村大学生;村团委(支部)、村委财务负责人任小组辅助和参谋人员,为小组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政治和财务支持;大学生助村团队负责人任执行副组长,负责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的事务执行。

(三)建立线上乡村业务咨询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线上乡村业务咨询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基于网络的服务平台,以弥补小组成员未驻村时更高效、便利地向村民提供服务和帮助。在此平台上,村干部可随时发布乡村最新资讯以及关于生活便利的相关业务,为村民提供生活上的帮助。此外,基于此平台,小组成员还可对乡村的好人好事进行公布和表扬,以此勉励和提高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方式,村民还可在平台上向助村小组成员预约上门服务,例如,维修电子设备等服务,以更加贴切的方式走进群众、了解群众生活,提高村干部为村民的服务水平,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四、可行性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依靠经验的积累,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以及现实矛盾交织提出的。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需要青年,高校大学生爱心助村小组的参与,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当今网络化、市场化、科技化等多种浪潮的冲击下,多元化利益诉求矛盾日渐突出,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冲突变大,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随着当今乡村农业的变化,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民宿等经济蓬勃发展,城镇化造成乡村人才大量外流,乡村治理供求关系矛盾突出,解决良策便是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促进人才要素双向流动,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年大学生等群体返乡创业、参与治理,助推乡村治理机制一体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不一样的活力与动力。

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高校大学生身上显现出来的许多新特质,符合社会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乡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面对重大事务决策时往往主观意志较强。高校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能够保持客观,维护公平公正,并且真正了解并掌握国家新出台的相应规章制度。高校大学生的到来可以提升乡村整体认知水平,促进乡村更好的发展。乡村治理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供高校大学生大展才华,同时此平台也是促进高校大学生成长的有力阶梯。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可以充分激发高校大学生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己及整个团队的素质和能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高校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结语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参与乡村治理的行为是助推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大助力。本文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出一条具有可行性的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长效机制。联合联动高校、政府和乡村三个关键节点,完善人才的输送渠道,让青年大学生更有途径、更有信心和更有机会去参与乡村治理,形成青年“下得去、实效好、可推广”的工作业态。

猜你喜欢
村官爱心大学生
唱村官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爱心树(下)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