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综述

2021-08-25 02:47林潇潇朱德珍
科技智囊 2021年5期
关键词:知识图谱

林潇潇 朱德珍

摘  要:文章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新时代劳动教育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制作了知识图谱,重点分析了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分布状况、热点研究领域和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年均发文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参与的研究人员及研究机构较多、全国分布较散,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高产作者群和系统的知识体系。2.不同年份研究热点领域不尽相同,2018年主要研究劳动精神与劳动价值,2019年主要研究高校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劳动教育,2020年主要研究立德树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和劳动教育实践路径。3.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未来趋势是重视研究范式的多样性,注重实证研究以及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劳动教育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CiteSpace;VOSviwer;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1.05.04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Labor Education in New Era

Lin Xiaoxiao1  Zhu Dezhen2

(1. School of Educ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dong,Guangzhou,510006;2. Guangdong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Guangdong,Zhaoqing,526040)

Abstract:Based on the literatures in the field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collected in the database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nd Web of Science,this paper makes a knowledge map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 and VOSviewer software,and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hot research areas and evolution trend of labor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new era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research on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s at its initial stage,but it is developing rapidly,and the annual averag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re are many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volved in the study,and they are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 stable group of high-yield authors and a systematic knowledge system have not been formed yet. 2.The hot research area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years. In 2018,the research focuses on labor spirit and labor value,in 2019,the research focuses on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 students,and in 2020,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education,lab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 practice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3.The future trend of labor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new era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ty of research paradigms,pay attention to empirical research and labor education problems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educational stages.

Key words:Labor education in new era;CiteSpace;VOSviewer;Knowledge map

一、引言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新时代劳动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陆续开展对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以及如何开展、如何建设课程体系等的研究。笔者旨在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简称“CNKI”)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索引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探寻近3年相关研究的主题热点、聚类、研究路径等,以期为我国未来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趋势和方向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作为一种文献管理与分析工具,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质。[3]它既将知识文献数据可视化,又将其序列化,能够通过图像展现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为研究人员提供独立科学判断的客观规律,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和预测前沿动态,在复杂的科研信息中开辟新的未知领域。[4]

笔者采用VOSviewer和CiteSpace两种文献计量软件,根据同一文献计量数据生成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知识图谱。VOSviewer软件由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Van Eck和Waltman博士联合开发,可根据网络数据关系(主要是文献知识单元关系)构建文献信息间的关联,实现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展现科学知识领域的合作、结构、进化等共现关系。[5]该软件的突出特点是以图形展示更科学、清晰,可解读性强,且易于操作。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教授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一种科学文献计量软件,可用于分析文献的关键词、作者、机构、基金来源等信息,自動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探析某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动态。[6]生成的知识图谱中节点大小与数据中的出现次数成正比,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合作或共现关系,连线粗细表示合作或共现的强弱。[7]

(二)数据来源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下载文献数据,收集数据时间为2021年2月26日。选择“期刊数据库”与“高级检索”,输入主题为“劳动教育”并含关键词“新时代”(精确匹配),剔除硕博论文、会议通知、报纸、期刊会议征稿、年会综述等文献后得到相关期刊论文189篇。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开发研究—管理研究和学科教育教学5个社科领域。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分布统计可视化分析

(一)文献时间分布统计分析

笔者通过对历年文献发文量开展可视化分析,可以了解某一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通过对2018—2021年度文献发文量开展可视化分析得到图1,图1显示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领域发文量呈现平稳上升趋势,这证明该研究领域研究发展态势良好。从期刊论文数量来看,从2018年开始,相关研究发文数量稳步增长,尤其是到2020年,文献数量有了较大提升,这从侧面印证了此时新时代劳动教育引起了学界的重点关注。

(二)作者及机构分布统计分析

通过合作网络可以探究某一研究领域中研究者、机构或国家间的合作关系,用以评价不同学者、机构或国家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可分析研究者、机构和国家3个层面的科学合作网络。鉴于笔者的研究对象是在中国知网下载的中文文献数据,故将从作者和机构两个层面对文献展开分析。

使用VOSviewer对发文作者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得到图2。

结合图2和表1可以看出,发表相关文献数量最多的3位作者分别是刘经纬、徐乐乐和王强。发文数量较多的作者还有房金秋、刘向兵、梁广东等人。该结果显示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者较少,且高产学者不多。但刘铁军、胡玉君、宋学来、赵爽、杨凤霞等人有着较为紧密的合作。梁广东、潘月娟、于莎莎等人也有合作,且这两个合作团体间以梁广东为桥梁也开展了密切的联系。但是,从图谱中可以看出,形成作者聚类的聚类数量较少,且节点间连线较稀疏,分布较散,这表明研究者间的合作较少。此外,研究领域内较为权威的研究者很少。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还不是重要的研究领域,需要更多学者的关注。

将数据导入CiteSpace,在“Node Type”设置中选择“institution”选项,得到机构聚类图谱(图3)。机构发文频次越高,字体就越大。从图3中可以看出,新时代劳动教育主要研究单位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出现频率大于2次的发文机构如表2所示。从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层面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内部机构间有合作关系。但是,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松散,未能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合作团队。

从表2中可以看出,15所发表机构中仅有1所小学,其他均为高等院校,其中有4所马克思主义学院,3所教育科学学院,由此可以分析出研究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高校机构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的机构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关注度最高,发表最为积极。高校中以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等高校二级学院为主。

从发文机构地理分布图(图4)中可以看出,我国已发表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文献数量较多的机构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和新疆。从地图分布看,发表机构遍布全国各地,这说明新时代劳动教育这一研究主题受到了全国各地研究机构的重点关注。

四、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主题及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练,亦能看出某学科领域研究热点问题。笔者将CNKI下载的数据导入VOSviewer中,绘制出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如图5所示。

结合关键词数量(与关注度正相关)、中介中心性(其大小表示节点重要程度的高低)整理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热点词汇表(如表3所示)。

表3选取了出现率为5及以上的高频关键词,从高频词关键词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与高等院校劳动教育相关的被引词汇有5个,占比达到33%,这说明高等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在2018—2021年间成为研究热点。

与CiteSpace相比,VOSviewer软件分析出的关键词聚类主题更为突出,可视化呈现更为清晰,共被引线条色彩更为明晰,更适合开展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在软件中选择分析类型为关键词共现(keyword co-citation),计数方式为全部计算(all counting),绘制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关键词共现标签视图(图6)。图6中各节点代表关键词,连线的交叉重叠代表文献关键词共现关系,节点处分叉越多表明研究主题的关联性越大。图6中显示的离散节点不多,重点节点突出,联系较为紧密,表明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关注重点较为集中。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包括大学生劳动教育)热点中。然而,从图6中可以看出,相关研究逐渐从一维转向多维,且研究热点不断地向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等维度扩展。结合表3和图6可以看出,“新时代”和“劳动教育”是核心关键词,对其他关键词有着较强的辐射作用,中心性与频次均较高的关键词分别为“高校”“大学生”“劳动精神”“实践路径”“立德树人”“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等。

国内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共有21个聚类55个主题。如表4所示。

尽管有21个聚类,图6中节点以及连接线的颜色对应右下方年度条,年度条展示的颜色由冷色调到暖色调(彩虹图),代表着年代由远及近。此外,彩色圆形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越高,同样字体也越大。

从图6中可以看出,图片顺时针罗列了关注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不同领域。其中,热点研究关键词聚类包括5大领域:1.关于高校劳动教育包括大学生劳动教育;2.关于劳动价值与劳动精神;3.关于新时代劳动精神与立德树人;4.关于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5.关于教育家的劳动教育思想。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归纳

1.高校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

杜萍萍提出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的五位一体的理论构建和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五位一体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精神作为根本遵循,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价值引导,把握新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借鉴和吸收国外劳动思想精髓,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的劳动思想。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是通过实施层面的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日常生活劳动进行劳动教育。[8]陈宏建提出高校必须加强劳动教育,以涵育劳动情怀为切入点,在劳动教育中端正劳动态度、培育劳动精神、培养劳动品质、养成劳动习惯。[9]梁广东等人提出要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4个因子构成,主体是劳动教育教师和劳动教育管理者,客体是指受教育者,介体是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三要素,教育环体的形式包括现实环体和虚拟环体。[10]姜保周等人认为,大学要把劳动课程设定为一门必修课,占一定的学分,保障学生劳动知识的获得和劳动技能的学习。[11]闫伟指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劳动精神和劳动品德,要建立以劳动价值为引领的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劳动素质的一体化教育体系。[12]

2.新时代劳动精神与立德树人

徐长发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能够培养具有劳动知识、劳动技术素养、劳动精神等劳动知识技能和劳动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王惠颖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基点视为“审美—生命维持”二重性统一。[14]蔡其勇等人将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新价值分为文化价值中的传承与创新,社会价值中的培养时代新人以及育人价值中的综合育人功能。[15]康翠萍、龚洪指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以劳为荣的价值认知品质,让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形成二维共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16]赵静、石彩红指出,培养学生爱好工作的良好品质,尊重他人的工作成果,热爱劳动人民,并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荣耀感和幸福感是非常必要的。[17]

3.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

万初清总结了潮海启翰小学“家校合育式”劳动教育实践的经验,构建了“常规劳动教育课程+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互补的劳动课程体系,建设了“红领巾种植园”,构建了“家校合育式”劳动教育评价与奖励体系。[18]候红梅、顾建军提出,我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多维度建构,要让劳动教育与各育融通,挖掘“具身性”情境,劳动教育内容要与社会问题联结,劳动教育实践要走入社会场域解决社会问题,提升学生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等。[19]王艷红等人从劳动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维度开展研究,提出了社会劳动实践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包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社会劳动实践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营造良好的社会劳动实践环境等。[20]呙永会提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要从课程化设计、综合性实践和多样性评价入手。[21]

4.教育家的劳动教育思想

一些研究者从教育家的劳动教育思想角度探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李珂、蔡元帅认为,陶行知积极倡导“手脑相长”,强调对劳动者的尊重,把教学合一作为校训,引导学生“在劳力上劳心”,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种劳动教育思想赋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是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22]王晴研究了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将黄炎培关于“敬业乐群”“劳工神圣”“手脑联合训练”与新时代劳动教育中的工匠精神以及劳动最光荣和创造性劳动相联系。[23]童宏亮指出,杜威的劳动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教育与休闲之间关系进行了阐释,杜威强调要把劳动与休闲融为一体,打破亚里士多德的“二元对立”,杜威强调劳动的基础性和休闲的目的性,因此,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中,要明晰劳动与休闲的区别与联系。[24]吴丽芳对颜元的劳动思想进行了研究。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劳动,都应该克服困苦,以劳动为己任。“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皆有所事,早夜勤劳。”颜元还认为劳动能治心修身,使人去除邪念。他提出:“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25]

(三)研究前沿趋势可视化分析

研究新时代劳动教育主题演进过程,有助于未来研究者分析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演变路径,并对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态势开展科学预测。笔者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时间线(Timeline)图谱和关键词时区(Timezone)图谱来探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研究前沿。

图7、图8展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从图7中可以看出,不同年代的研究热点和主题间存在差异。从CiteSpace中的关键词时间线视图中可以看出,“新时代”是在2018年年底出现的研究关键词,说明在这一年“新时代”受到持续关注。2019年出现“高校”这一研究关键词,同时出现“大学生”这一研究关键词,说明2019年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领域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成为研究热点。

从CiteSpace中的关键词时区视图中可以看出,截至2021年3月,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研究可分为3个时间段:2018年研究主要关注劳动精神、全面和自由发展,2019年主要关注高校劳动教育和大学生劳动教育,2020年主要关注劳动教育的立德树人和价值意蕴。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6]这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学者,提高了他们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关注度。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第一篇期刊文章就是2018年发表的。

五、结论

笔者利用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从研究热点、主题、发展态势等维度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为未来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主要有以下4方面结论:

第一,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热点的时代演变经历了从劳动精神走向劳动课程、从高等劳动教育走向中小学劳动教育以及从劳动教育理论分析走向劳动教育实践的路径解析过程,是一个从理论思考到实践探索,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的演进过程。因此,未来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可以更多地立足于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第二,研究团队需合作化。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学者之间的合作较少,未能产生较强的凝聚力,也没有形成对某一方向持续关注并开展研究的合作团队。因此,学界在未来研究中需要加强研究团队的组建与协作。

第三,研究范式需多样化。涉及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期刊文献以理论论述为主,仅有数篇为开展实践的综述,研究范式单一。因此,未来研究可采取量化、质性等多种研究方法开展不同研究范式的研究。

第四,研究领域需扩大。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主要涉及的研究是高等学校(包括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以及大学生劳动教育,涉及幼儿园、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研究领域转向不同教育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21-3-2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1-3-21].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3]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02):242-253.

[4]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02):149-154.

[5]Van Eck Nees Jan,Waltman Ludo.Software Survey:VOSviewer,a computer program for bibliometric mapping[J].Scientometrics,2010(02):523.

[6]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7]Chaomei Chen.CiteSpace 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03):359.

[8]杜萍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J].公关世界,2020(24):94-95.

[9]陳宏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情怀的涵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06):20-24.

[10]  梁广东,杨凤霞,赵爽,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三重维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5):89-92.

[11]  姜保周,潘洪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03):69-72.

[12]  闫伟.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探索与创新[J].菏泽学院学报,2020,42(01):1-6.

[13]  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14]  王惠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基点及实践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20(11):3-9.

[15]  蔡其勇,向诗丽,谢霁月,等.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与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2020(09):42-46.

[16]  康翠萍,龚洪.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旨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9):69-74.

[17]  赵静,石彩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实施方略[J].黑河学刊,2020(05):80-84.

[18]  万初清.新时代小学“家校合育式”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2020(10):10-12.

[19]  候红梅,顾建军.我国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意蕴与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2):4-11.

[20]  王艳红,赵宏岩,陆亚男.关于新时代社会劳动实践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作用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1):15-17.

[21]  呙永会.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时代诉求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52-55.

[22]  李珂,蔡元帅.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01):107-110.

[23]  王晴.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新时代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9(12):92-96.

[24]  童宏亮.杜威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其时代启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1):135-142.

[25]  吴丽芳.颜元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9):143-144.

[26]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1)[2021-03-17].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html.

猜你喜欢
知识图谱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国内酒店品牌管理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专家知识图谱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