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复原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基于突发事件应对视角

2021-08-25 12:22张秀娥
华东经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复原突发事件商业模式

张秀娥,杨 柳

(吉林大学 商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一、引言

近年来,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等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快速增加,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极易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动荡、不稳定和突发事件等会影响中小企业的成长潜力和生存发展[2],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我国中小企业遭受了严重冲击。中小企业需要一种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来应对不断出现的突发事件,组织复原力是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作出反应、适应和改变的重要能力。组织复原力强的企业能够及时感受到危机所带来的变化[3],通过危机识别、危机应对、危机后恢复等方式成长。但是目前管理学领域关于组织复原力的研究较少,组织复原力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作用路径尚不清楚。因此,基于突发事件应对视角,探究中小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复原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权变理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对环境变化保持敏感性,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而随机应变[4]。组织复原力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危机[3],而企业在感受到危机带来的环境变化之后需要快速做出改变,调整内外部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动态能力是企业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快速整合、重构内部资源的重要能力[5],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动态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在环境变化时重塑企业的商业模式,实现商业模式创新[6]。商业模式创新代表了竞争优势的一个潜在来源,商业模式所呈现的新颖性可以带来卓越的价值创造[7]。复原力强的组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组织在危机后快速恢复,甚至超越原来的发展水平。组织复原力强的企业,较竞争对手而言,能更快地调整资源,创新商业模式,获取竞争优势[3][8],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组织复原力、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创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必然存在联系。然而,鲜有学者探究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组织复原力和可持续发展关系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应对视角下,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将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作用逻辑,现有研究对于这些问题尚缺乏深入分析。

因此,本文以权变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探究组织复原力如何影响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分析组织复原力、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创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中小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本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创新性尝试:①基于突发事件应对视角研究组织复原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丰富组织复原力理论;②以我国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为中小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决策参考;③将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入模型,并进一步探究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对关键路径的影响,打开了组织复原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的“黑箱”。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组织复原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组织复原力是企业在面对危机、突发事件冲击和其他不良事件时作出反应、适应和改变的能力[9],包括稳健性、敏捷性、完整性三个特征[1]。其中,稳健性反映了组织抵御和克服不利条件的能力;敏捷性体现了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快速采取行动的能力;完整性反映了组织处于不利环境时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努力追求近期经济目标的实现,还要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10]。

组织复原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11]。组织复原力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抵御风险、应对突发事件,实现进一步发展[12],是企业在动荡环境中维持稳定,实现生存、适应和成长的关键因素[8]。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正式的危机管理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容易遭受严重冲击。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组织复原力来应对动荡、混乱和不可预测的环境。复原力是克服经营困难取得成功所必需的,能够帮助企业从失败中反弹并渡过艰难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13]。首先,组织复原力强的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会选择放弃,能够积极抵御和克服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各种不利条件[14],快速恢复稳定状态;其次,组织复原力能够帮助企业快速识别外部环境变化,在需要时能够敏捷地采取必要的行动[1],通过多样化的方案解决动荡环境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以确保企业在逆境中能够更好地蓬勃发展[15];再次,Mallak(1998)[16]提出企业员工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对企业能否渡过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复原力强的组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企业员工会展现出较高水平的凝聚力,能够齐心协力、各司其职、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Branicki等(2018)[17]认为,组织复原力对于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应对各种危机事件、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17]。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1。

H1:组织复原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正向影响。

(二)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资源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5]。动态能力是一种复杂的高阶能力,发展动态能力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18],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突发事件的冲击对企业可能是致命的。Herbane(2019)[19]提出中小企业在发展动态能力之前需要形成应对危机的能力。组织复原力是企业应对危机的重要能力,能够帮助企业从突发事件中复原,保持持续经营。所以中小企业需要培养组织复原力以应对组织环境中不断出现的各种危机,从而创造条件进一步发展形成动态能力。复原力强的组织能够及时感受到危机所带来的变化[3],并在危机发生之前或在其最早出现的时候制定计划[12]。这种面对危机时的敏捷性能够使企业快速行动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刺激企业根据环境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进而提升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14]。因此,组织复原力是中小企业动态能力的重要驱动因素。

根据动态能力理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构建不仅需要拥有难以复制的资产,还需要独特且难以复制的动态能力[20]。推动企业构建竞争优势和提高企业绩效的不是资源,而是利用资源的能力[21]。已有学者证明动态能力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Teece和Pisano(1994)[22]指出,企业要想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需要培养动态能力以重新整合、配置资源应对外部环境变化;Wang和Ahmed(2007)[23]认为,动态能力是有利于长期绩效的重要组织能力。中小企业如果仅仅依赖固有的资源和能力组合会使企业陷入被动,当环境变化时,这种固有的资源组合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24]。而具有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在动态的环境中获得和吸收新的资源,及时重新整合和配置资源,调整运营流程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降低经营成本[25],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利。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组织复原力能够通过提升动态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

H2:动态能力在组织复原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起中介作用。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对涉及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内容、结构、治理进行的创新和变革[7]。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要不断面对各种危机[26],这些突发事件会对企业原有商业模式产生冲击。那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势必需要对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变革。而组织复原力是企业克服动荡条件、实现发展和创新的关键因素[27],复原力强的企业更有可能在面对危机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当原有的商业模式不适合新的发展环境时,复原力强的企业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发替代方案,对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内容、结构和治理方法进行调整,以便从负面环境中受益。而缺乏组织复原力会导致企业适应能力低,无法有效进行创新或变革[28]。此外,组织复原力能够帮助企业利用威胁组织生存的破坏性意外事件,识别和利用危机中蕴含的商机,最终实现商业模式创新[29]。因此,组织复原力能够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Zott(2007)[30]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源和资本上存在较大劣势,而率先采取新颖的商业模式能够使中小企业获得先行优势[31],快速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提高客户黏性,弥补资源和资本劣势。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来适应环境变化,提升模仿难度,从而保持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组织复原力能够促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

H3:商业模式创新在组织复原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起中介作用。

(四)链式中介作用

组织复原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危机,但是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仅有应对危机的能力是不够的。结合前文假设,组织复原力强的企业更有可能形成动态能力,并在面临危机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对原有的组织模式进行变革,克服组织惯性,使组织能够适应创新的商业模式。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企业拥有动态能力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32],使其与新颖的商业模式相匹配。此外,动态能力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来源,根据动态能力理论,企业在进行资源重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创新[20]。拥有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快速整合、重构组织内的资源和能力,这种新资源、能力组合能够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产生[33]。组织复原力能够帮助企业在危机中保持稳定,保持对于环境变化的敏感度,提升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克服惯性,重新配置资源和能力,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会提升竞争对手模仿难度,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4。

H4: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在组织复原力和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五)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而不确定性是商业环境最突出的特征。环境不确定性是指企业无法正确预测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状态[34],这种不确定的状态需要企业有较强的动态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快速做出应对反应。动态能力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企业发展有不同的影响[35]:当企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时,不具备动态能力的企业也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稳定环境相比,在动态环境中运营的企业可以从使用动态能力中获得较大的收益[25,36]。因此,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动态能力的作用能否更好地发挥,对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更大;反之,在环境不确定性较低的情况下,动态能力对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会削弱。

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带来新的商业机会,这种新的商机是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是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重要调节因素[6]。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强,企业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迫切性越强,商业模式创新对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就越大。与稳定环境相比,处于动荡环境中的企业进行破坏性创新的可能性更大[37]。具体而言,在动荡的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对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内容、结构、治理方式进行调整以匹配外部环境[7],降低环境动荡对企业生存的威胁;反之,在稳定的环境中,外部环境很少发生改变,固有的商业模式能够持续地为企业带来利润,不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也能够较好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反而会增加企业成本,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会大大削弱。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5、假设6。

H5:环境不确定性在动态能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H6:环境不确定性在商业模式创新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综上,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中小企业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在大规模调研之前,对长春地区50名中小企业管理者进行了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改。本研究于2020年2—6月进行大规模问卷发放,受访企业主要集中在吉林、河南、浙江、四川、广州、北京等地区。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48份,回收258份,剔除无效问卷28份,得到有效问卷230份,有效回收率51.3%。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所列。

表1 样本的构成分布(N=230)

(二)变量测量

本研究选取国内外学者成熟量表来测量相关变量,通过对题项反复翻译提升语言准确性,所有题项均采用5点Likert量表进行测量。

1.自变量

本研究借鉴Kantur和Iseri-Say(2015)[1]的研究,从稳健性、敏捷性、完整性三个方面测量组织复原力,剔除预调研阶段信效度不好的题项,修订后共8个题项,包括“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保持市场地位”“企业在需要时能够敏捷地采取必要的行动”等。

2.因变量

本研究借鉴Chang(2019)[38]关于经济方面的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量表进行测量,共5个题项,包括“企业的盈利状况较好”“企业能够吸引较多投资”等。

3.中介变量

对于动态能力,借鉴Wu(2007)[39]的研究进行测量,共4个题项,包括“企业对各种资源重新配置的能力较好”“在变化的环境中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较强”等;对于商业模式创新,本研究借鉴Zott和Amit(2007)[30]的研究进行测量,共13个题项,包括“公司不断在其商业模式中引入创新”“商业模式提供了产品、服务和信息的新组合”等。

4.调节变量

对于环境不确定性,本研究借鉴Sharma等(2007)[40]的研究进行测量,共4个题项,包括“企业很难预测商业环境的变化”“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应对环境变化”等。

5.控制变量

除了本研究涉及的变量外,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研究将企业年龄(根据企业成立年限划分)和企业规模(根据企业员工人数划分)作为控制变量。

四、实证检验

(一)共同方法偏差与多重共线性检验

为防止共同方法偏差对结果产生严重影响,一方面采用设计反向题目、匿名填写问卷等方法进行事前控制;另一方面,利用Harman单因素法进行事后检验。通过因子分析,未旋转得到的首个因子解释程度小于40%。此外,各个模型的VIF(方差膨胀因子)检验结果显示VIF值都小于2。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共同方法偏差和多重共线性没有对研究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二)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研究用Cronbach'sα检验量表信度,具体结果见表2所列。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Cronbach'sα最小值为0.850,因子载荷最小值为0.664,所有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7,累计方差贡献率最小值为69.07%,说明量表整体信度较好。对于量表的效度,本研究采用CR和AVE检验,所有变量的CR值和AVE值均大于临界值0.8和0.5,说明量表聚合效度较好。结合表3中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AVE值的平方根,说明量表的区分效度较好。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χ2/df=1.465,CFI=0.965、TLI=0.962、IFI=0.965、NFI=0.897、RMSEA=0.045,RIF=0.889)。

表2 信度与效度检验(N=230)

表3 变量均值、标准差和相关性(N=230)

(三)假设检验

1.主效应检验

为了检验组织复原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因变量,自变量为组织复原力,做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所列。根据表4的模型4可知,组织复原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β=0.434,p<0.01),由此H1成立。

2.组织复原力、动态能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检验

本研究采用层次回归法来验证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首先,根据表4的模型2可知,组织复原力对动态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27,p<0.01);其次,根据模型5可知,动态能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487,p<0.01);最后,将组织复原力与动态能力同时作为自变量,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回归,根据模型6可知,组织复原力(β=0.244,p<0.01)和动态能力(β=0.360,p<0.01)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是组织复原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回归系数由0.434下降为0.244。因此,在组织复原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动态能力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由此证明H2成立。

表4 组织复原力、动态能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回归分析

3.组织复原力、商业模式创新和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检验

表5 展示了商业模式创新回归分析结果。首先,由模型8可知,组织复原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存在积极影响(β=0.409,p<0.01);其次,由模型9可知,商业模式创新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正向作用显著(β=0.513,p<0.01);最后,将组织复原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作为自变量,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回归分析,由模型10可知,组织复原力(β=0.268,p<0.01)和商业模式创新(β=0.405,p<0.01)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正向作用依旧显著,但是组织复原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回归系数由0.434下降到0.268。因此,在组织复原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中,商业模式创新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由此证明H3成立。

表5 组织复原力、商业模式创新和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回归分析

4.链式中介结果检验

对于链式中介,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验证,具体结果见表6所列。根据表6中置信区间的上下限,组织复原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间接影响显著(效应值为0.238)。其中,以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的效应值为0.119(0.051,0.188),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中介变量的效应值为0.075(0.023,0.141),同时以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创新作为链式中介变量的效应值为0.044(0.016,0.085)。因此,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组织复原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由此证明H4成立。

表6 Bootstrap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5.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检验

采用层次回归方法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在动态能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将控制变量、动态能力、环境不确定性、动态能力与环境不确定性的交互项逐层作为自变量,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7所列。根据模型3可知,动态能力与环境不确定性的交互项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正向影响(β=0.336,p<0.01),由此证明H5成立。图2直观展示了环境不确定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图2 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调节作用

环境不确定性在商业模式创新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分析步骤为:将控制变量、商业模式创新、环境不确定性、商业模式创新与环境不确定性的交互项逐层作为自变量,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7所列。根据模型6可知,商业模式创新与环境不确定性的交互项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正向影响(β=0.273,p<0.01),由此证明H6成立。图3展示了环境不确定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表7 调节效应分析

图3 环境不确定性对商业模式创新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调节作用

五、结论与启示

基于权变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探究组织复原力、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创新、环境不确定性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组织复原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在组织复原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在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创新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一)理论贡献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有:①本研究基于突发事件应对视角,对于组织复原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加以实证检验,拓展了组织复原力结果变量相关研究,丰富了组织复原力理论与危机管理理论。②本研究打开了组织复原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的“黑箱”。通过构建组织复原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论模型,探索并验证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及链式中介作用,揭示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面对突发事件响应机制的科学认识。③外部环境变化对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将环境不确定性纳入研究模型,通过深入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在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创新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中的权变作用,进一步检验了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中介作用存在的边界条件,丰富了企业管理理论。

(二)实践启示

本研究的实践启示主要有:①本研究验证了组织复原力在中小企业应对突发事件时的重要作用,为不断面对各种危机的中小企业实现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清晰地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重视对组织复原力的培养,在组织内部建立危机响应机制,加强员工危机应对培训,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政府部门应该开展中小企业危机应对专项培训,鼓励中小企业建立正规化的危机管理系统,提升组织复原力,从而在危机中保持经济稳定。②本研究清晰地阐释了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为组织从危机中复原并实现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借鉴。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组织复原力应对危机,为实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应该持续关注外部环境变化,通过组建项目小组等方式促进企业各部门相互合作,提升动态能力,减小组织惯性,降低商业模式创新阻力,使组织在面对危机时能够快速反应,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③本研究分析了环境不确定性在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中小企业在多变的环境中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到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根据环境调整企业资源,不断提升动态能力,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在危机来临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

(三)未来研究展望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一是本研究是以横截面数据进行的分析,不能反映各个成长阶段组织复原力、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对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采用纵向追踪调查的方式,更好地反映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组织复原力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与作用机制。二是本研究对于变量的测量是通过被调查者自评的方法收集的,调查结果可能会受到被调查者主观感知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其他更为客观的方式进一步验证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三是本研究是在中国情境下进行的,样本企业特定的文化背景会使研究代表性受到限制,未来研究可以对不同文化情境下组织复原力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索并进行对比。

猜你喜欢
复原突发事件商业模式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商业模式从0到N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