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阅读形式 提升阅读效率

2021-08-25 07:37许金涛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故事性老屋课文

许金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统编本教材对课文清楚地划分出精读、略读两个类别。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善于丰富阅读形式,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引导学生开展故事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与比较性阅读,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

在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其载体即为教材内的课文。在教材中增添发挥辅助作用的教学提示,可以为教学提供便利。因此,教师需要依循课文开展教学,丰富阅读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故事性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大多喜欢故事性强、有可读性的课文,也容易会被主人公以及故事情节所吸引。统编本教材中收录了众多具有故事色彩的课文以供学生学习。针对此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起点,为学生创设有故事色彩的阅读情境。

1.引导学生改编故事

学生喜爱幻想,时常会幻想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教师以此为契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可以不断想象的空间,倡导学生自由替换文章内容。此种教学形式既能够迅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增强其想象力,又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文的发展线索为蜘蛛开口罩店、围巾店以及袜子店这三个主要事件,趣味十足,使学生格外专注。在教学中,教师逐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并提出了具体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对课文作出新的改变:蜘蛛以后还会开店吗?假设开店,它会开哪种类型的店?它又会在开店中遇到什么问题?又会以何种方式解决问题呢?

上述教学模式令课堂变得趣味十足,还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想象力,能帮助學生进一步学习。

2.激发学生创编故事

统编本教材的课文大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内容丰富,有着一定的故事性。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基本特征,让学生自主阅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趣味十足。

如,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讲的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破旧老屋马上就要倒下,但因为小猫、老母鸡、小蜘蛛需要帮助便一直坚持没有倒下,后来小蜘蛛在补网的过程中为老屋讲述故事,故事一直没有讲完,而老屋一直没有倒下的故事。本文塑造了老屋优秀的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为了让教学效果更好,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有些小组通过“皮影戏”的形式学习,也有些小组使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自主选择,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还能够让他们联系自己的体会来学习本课,使学习效果更好。学生所选择的阅读形式把课文中的形象如实地表现出来,令故事变得具有趣味性。此种形式,让所有的学生均可以讲解且聆听故事,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统编本低年级教材的课文短小精悍,趣味十足。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具有故事性特征的课堂,进而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故事的方法进行学习,体会阅读的乐趣。

二、探究性阅读——丰富阅读体验

探究性阅读教学,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个体、小组协作等方式自主体会、感知且品味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最终得到创造性结论。

1.促进自主探究阅读

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善于联系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探究阅读,进而迅速提高其阅读能力。

如,一年级上册《对韵歌》节选自启蒙读物《笠翁对韵》。在教学时,教师不能采用机械的教学形式,而需要依托如下的两个方面教学:先针对内容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引导学生感受“对子”前后各个事物所存在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语言的韵律、节奏,在多次诵读的进程中感受单个字对单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这种形式突出的节奏感,尤其是双行押韵的形式“风”“虫”“红”,读起来朗朗上口。跟着节拍诵读这首诗歌,如此才可以体现出节奏感、韵律感,并高效积累语言,产生灵活运用语言的意识。

2.设计问题探究阅读

问题探究阅读法体现出教师引导的作用。把设计的问题当作课堂的主线,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中策划探究性阅读的组织方案,其中有三大进程,即导入质疑、思考探究、答疑解惑。

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猜一猜为什么老屋总也倒不了,并说说自己的判断依据。教师可以提问:“老屋总也倒不了,是不是被施了魔法呢?”此时,学生需要联系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展开自主预测:接下来的故事中会出现怎样的情节。虽然学生的年龄小,但是在他们的世界中充满了新奇的事物,每一次猜想都会有所不同,自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奇妙答案。实际上,猜想的对错并非是实施预测策略的关键之处,而是需要学生紧随教师的脉络梳理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一边猜测,一边继续阅读,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持续推进,学生的想象也会逐渐深入,就会越渴望了解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应用探究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中,他们通过故事情境和两个角色产生共情,在无形当中实现了学习目标,迅速提升了自主阅读的技能。

三、比较性阅读——培养阅读思维

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基础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比较性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喜爱阅读,进而提高其活跃的思维。

如,教师在对《小蝌蚪找妈妈》与《小松鼠找花生》展开对比阅读教学时,以这两篇文章在文体、内容方面上的共性为切入点,让学生剖析并比较这两篇课文在叙述故事的起始、经过、结果上的差异,让学生在对比的进程中掌握课文的叙事方法,体会课文中作者表露的情感,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一位学生在阅读过老舍先生的《猫》后,体会到了作者对于猫的深深喜爱,阅读老舍先生的《养花》后,体会到了作者对生活持有的热情。经过对比阅读教学,学生能够分析出老舍极为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即便在生活中碰到困难,却依旧积极乐观地面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探究出别致且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的空间,使他们产生阅读的热情,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如城老南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故事性老屋课文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不倒的老屋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散文的“故事性”
老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创作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