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福建数字乡村发展*

2021-08-26 08:00郑水珠吴黄兴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福建省

郑水珠,吴黄兴

(1.福建江夏学院 金融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中国建设银行泉州分行,福建 泉州 362000)

一、数字乡村和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一)数字乡村的提出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要求做好整体规划,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实现乡村生产数据化、治理数据化与生活数据化,以此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2019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出台,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加大数字乡村的建设力度至关重要。当前国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的发展,而金融服务范围的拓展、成本的控制以及数字乡村的有序发展也得益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大力开展和实施。推动数字乡村发展,需要金融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打通“最后一公里”,从而惠及广大农村群体。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功能

1.提升金融服务触达能力

各大金融机构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可以使用户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而用户也能够依托移动互联平台对多元化金融服务进行深入了解,优化金融传播渠道和方式,使人们享受到更优质的金融服务。阿里巴巴集团公司2020年11月11日的购物节活动中,其销售额突破4982亿元大关,其中移动支付的份额超过90%[1]。移动支付让人们似乎忘记现金的存在,虚拟支付已经开始大行其道,占据主流支付地位。在商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支付手段扩大了金融服务范围,使人们能够更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随着数字移动支付的普及化,农村地区消费者可以有效摆脱地域限制,凭借着较低的成本完成金融交易,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

2.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普惠金融就是要以可承担的成本和可持续的商业原则为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务。通过数字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业务处理成本,从而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据估算,传统银行一笔柜台业务成本大概是一块多钱,电子化业务成本,无论是网银还是电话银行,平均下来是三四毛钱[2]。很明显,技术的进步,电子化、数字化是有利于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将直接受到金融服务与数字融合发展的影响,对偏远及贫困地区用户的服务成本将不断降低。可以预见,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随着普惠金融的有序落实将与数字技术产生密切关联。

3.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信息数据的整合处理效率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风险控制效果,并且能促使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传统金融机构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创新,能够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数据处理和风险防控效率,从而构建起系统完善的金融征信体系。在此基础上,小微型企业、农村偏远地区及贫困人口可以依托该平台获取所需资金,有效防控潜在的交易风险。并且,借助该平台小微型企业和低收入人群也能通过简便程序获得所需资金,打破金融服务的门槛限制,实现金融服务的普惠性目标,使社会弱势群体也能享受到正规高效的金融服务,切实助力偏远地区经济的有序发展[3]。

二、福建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根据福建省数字办发布的数据,2020年度福建省确定了251个数字经济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5878亿元。其中,数字新基建项目52个,总投资729亿元[4]。近年来,福建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农村地区宽带安装难、网速慢、网络信号不稳定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为农民享受便利信息通信、搭建农业信息化项目提供了有力的网络基础支撑。与此同时,福建省积极采取措施发挥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功能,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平台、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各类途径打通销售渠道,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有序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广泛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手机银行等方式,积极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例如,中国建设银行打造的“裕农通”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平台,直接面向农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使农村更为便捷地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目前,重点服务三农、小微型企业的农村金融机构涵盖了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向农村用户推广各类普惠金融产品,有效助力了福建数字乡村的发展。

表1 部分金融机构助力福建数字乡村建设的措施

三、福建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第一,金融服务网点少。福建省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布局少、业务单一,呈现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且农村地区普遍只设置了单一化种类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数量较少,甚至营业网点只配置于乡镇上,导致农民群体不能便捷、低成本地享受到金融服务。

第二,没有配置健全完善的金融服务设施。福建省农村地区现有的支付结算服务设施较为落后,尤其是农村及乡镇所设置的金融服务机构网点较少,还未普及推广ATM机、POS机等电子化金融工具,使得农村居民的支付手段相对落后。

第三,尚未构建系统化的数字支付服务体系。当前福建农村地区移动支付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传统银行的不断发展而得到有效推广,并实现了“三农”领域金融服务的有效覆盖。但在金融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受到农村金融服务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并未对新型支付结算业务进行全面推广。传统金融机构由于支付成本高、业务额度小等因素,业务开拓的积极性不强。

第四,基于福建省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各类金融机构并未设计较多与其相匹配的信贷产品,由于程序繁琐、利率高等问题,福建省农村金融机构在设计推广助农贷、农贷宝等产品时面临较多困境[8]。

(二)金融征信体系不健全

相较于城市用户,农村居民缺少有力的征信信息和信用数据,使得传统金融机构在划分等级时将其列为次级用户,并未实现传统征信系统的广泛覆盖。农村电商行业的发展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户仅有较少的互联网交易数据,导致有效收集涉农相关信息的难度较高。线下调查仍然是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风险管控的主流方式,大大提升了金融交易成本,不能有效达成信贷普惠目标。相关政府部门在建设农村信用工程的过程中,受制于农户信息分散化、信用信息数据库不完善,很难良好对接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产生了严重的信用信息屏蔽、割裂和空白问题。在构建信用档案的过程中,合作社、家庭牧场、农户的信用档案创建进度较为缓慢,尚未构建起系统化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缺少健全的农村征信体系是农村开展金融业务的主要困境。当前,大部分的福建省农民缺少征信,甚至很多农村地区并未设置征信机构。很多农户由于并未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过金融交易,尚未产生有效的征信记录信息,导致属于银行白户的不少农户征信评估有效性大打折扣。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往往只能采用线下走访调查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服务成本较高,但金融服务效率却大大降低。

(三)农户数字金融素养普遍欠缺

消费者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有效理解程度受到不同教育层次的影响。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消费者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金融能力,可以对普惠金融产品及服务更好地理解、接纳和应用,切实提升金融风险防控意识,增强风险规避效果。福建省很大一部分农户并未接受高层次教育,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知效果不佳。农村地区大部分人口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人口结构严重失衡,导致他们信息安全意识欠缺、经济及抗风险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运用数字技术接受普惠金融服务,存在一定的“数字隔阂”。相较于数字化金融工具,农户更加倾向于传统交易手段和方式,并且内心存在着对数字技术排斥和畏惧心理,这又大大降低了数字化金融手段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8年发布的《金融消费者教育现状与展望》报告指出,近65%的消费者自认自身金融知识不够,其中老年人和农村地区人群的金融风险识别能力特别不足,是电信诈骗、金融骗局的重灾区[9]。

四、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国外经验借鉴

目前,美国的数字金融已经形成了大数据征信、大数据风控、互联网贷款、智能投顾等完整的金融链生态环境。其主要做法是:

从网络贷款维度来看,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消费者通过运用数字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金融服务需求,从而更为高效便捷地获取贷款。例如,美国由消费贷、小企业贷和学生贷构成的网贷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消费贷。上述各种贷款金融服务普遍包含了“普惠金融”特征,使“长尾客户”能够更好地获得金融服务。

从数字征信维度来看,普惠金融服务有序开展的前提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小企业及个人用户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快速处理存储等优势更为高效地征信。随着大数据建设日趋优化完善,美国已逐步构建起包括环联、益佰利、艾克菲、邓白氏等在内的私营征信机构以及FICO信用评价体系。

从风险识别维度来看,在大数据技术加速普及以及社交网络数据源日益扩大供应规模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行业研发出基于FICO评分的风险模型,比传统行业的性能更优。并且,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和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科技行业,促使放贷对象范围逐步拓宽,能够使极易被传统银行忽视的群体获得普惠金融服务,增强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

五、推进福建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各大金融机构要不断设计研发不同风险层级的数字金融产品,从而更好地适应农户风险属性要求。福建农村金融机构基于“三农”多元化融资需求,要创新研发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帮助农户更为高效便捷地获得融资,从而助推农村经济社会有序发展。根据上述现状,金融机构既可以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提高潜在资源利用效果,因地制宜地推出特色化金融信贷产品;又可以依托“掌柜贷”等金融模式,向无金融网点地区和无银行账户的消费群体推广普及数字化信贷产品业务,更好地满足偏远地区、低收入人群金融服务需求,使金融服务覆盖面更为广阔。

第二,健全农村金融支付结算系统。对于小额支付系统业务,要进一步简化处理流程,加快建设完善的农村金融支付结算系统,逐步配置好相关的硬件设施;积极运用并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实现行政村金融服务的广泛覆盖。

第三,福建广大金融机构要全面增强数字普惠金融供给水平,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促使业务流程和内部治理水平有效改善,确保运营成本得到良好控制;在产业、消费及场景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融入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第三方机构,通过合作不断降低业务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10]。

(二)完善农村地区征信建设

我国的信用体系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让管理更加科学,尤其要以中国银行管理信息库为基础,帮助金融数据采集实现高效发展,让信息采集以及相关标准体系都能得到有效运行。然而信息如果不能互联互通,就会导致信息孤岛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三农领域尤其需要引入大数据,使农户信息随时能被监测到,以便了解其经营以及信贷情况,从而为打造农户个性化服务模式提供契机。福建省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运用互联网创新技术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帮助各大金融机构全面掌握客户信息,提高区域征信发展水平,从而助力全国征信系统实现普及化发展,推动和实现资源共享。

第一,应以建设“诚信中国”为契机,加快福建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福建省可以加快推进区域普惠型的信用体系建设,帮助农村完成农民建档立卡,让他们的信用等级全方位展示出来,通过健全农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信息的透明化。

第二,优化征信信息梳理工作。针对已建立完成的“三农”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档案,优化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信用信息体系,使数据价值利用最大化。在有效开发运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广泛融合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公共机构采集的数据,确保信息获取渠道的畅通,从而实现政务与金融信息的有机结合,在确保用户信息隐私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健全征信机构使信息依法准确公开。同时还需要有效发挥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优势,信息只有在交易参与者各方全部同意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数据获取和更新,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将不法分子的非法操作行为扼杀在摇篮里[11]。

(三)增强农户数字金融素养

第一,福建省政府和各大金融机构要大力推广宣传有关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知识,提升农户对数字金融的认识水平,良好地承担起金融教育责任。逐步构建农户金融素养发展计划,各涉农金融机构免费负责培训一定数量的农户,并将金融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结果与金融义务教育效果相关联。惠农金融服务店要使教育功能效果发挥最优化,使店主转变为金融政策的普及者、知识传递者和技能教授者。

第二,对数字乡村建设专业人才要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数字乡村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奉献,这就要求福建省各级政府要重点关注农业生产大户、农民经纪人、中介组织的优秀人才,将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农业技术的人才选拔为农业信息整合员的重点培养对象,向他们深入普及推广有关计算机网络、电商平台应用以及信息收集整合的知识,确保农村基层信息员做好农户发展意愿和致富信息的收集传达工作,使农户更好地参与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进程中。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福建省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