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渡槽预应力混凝土浇筑方案

2021-08-26 02:07杨自忠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渡槽预埋件预应力

杨自忠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 730030)

1 工程概况

湖北省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输水线路总长269.67 km,工程全线自流引水,设24处分水口,设计供水人口482万人,灌溉农田面积242 333.33 hm2。七方(文庄)渡槽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境内,渡槽槽身长1 170 m(设4 cm伸缩缝,含缝长1.56 m),设计流量36.2~38 m3/s,槽底纵坡1∶5 000,共39跨,首尾两跨长29 m,其余每跨长30 m,设计为单孔,采用三向预应力结构,槽身净宽6.4 m,侧墙净高4.9 m,侧墙厚0.5 m,底板厚0.4 m。

2 施工准备

渡槽槽身砼浇筑施工投入的主要设备有砼拌合机、发电机、装载机、砼运输车、砼输送泵、插入式振捣棒等其他配套人工使用工具。

3 槽身砼浇筑

3.1 砼浇筑分层分块

槽身混凝土浇筑施工应分2次进行:第一次浇筑槽底板及部分(即:八字角以上50 cm),第二次浇筑完成剩余侧墙及顶部人行道板等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由一侧向另一侧浇筑,均衡上升(见图1)。

图1 分层分块图

3.2 混凝土拌合

3.2.1 计量与配料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搅拌机集中搅拌,并配备纤维专用计量和投料设备,计量系统定期复核。

3.2.2 拌合 先将纤维和粗、细骨料投入搅拌机干拌30 s,然后再加水泥、粉煤灰。水和外加剂搅拌90 s。

3.2.3 指标控制 加强对各种原材料的检测、混凝土坍落度等指标的检测,调整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3.3 混凝土运输

3.3.1 运输 混凝土应使用砼罐车从拌和站连续、快速及时地运到浇筑仓面,尽量减少运输时间,运输过程中混凝土不允许有严重泌水、漏浆、骨料分离、坍落度变化过大以及干燥等现象,运输时间不大于45 min。严禁混凝土运输途中加水或加冰后运入仓内。

3.3.2 入仓 混凝土拌和后由10 m3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至浇筑现场,再由混凝土泵车输料进仓。运输过程中转料及卸料时混凝土最大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 m,超过2 m时通过串筒、溜槽等辅助设施下落,防止骨料分离。

3.4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3.4.1 检查验收 浇筑前仔细检查支架、模板、钢筋、支座、预拱度、预埋件的紧固程度和保护层垫块的位置,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记录,对预埋于混凝土中的锚具、波纹管和预应力筋等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开仓浇筑。

3.4.2 仓面清理 模板内的积渣、积水应清理干净,钢筋应保持整洁。模板应保持严密不漏浆,模板内面涂刷脱模剂,木模板要预先湿润。

3.4.3 检测 浇筑混凝土前,对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等性能进行检测,并按规定频率制取混凝土强度试件。另外制作1组混凝土弹性模量试件随槽身同条件养护,为张拉提供强度、弹性模量依据。

3.4.4 温度 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在设计规定值≤26℃。

3.4.5 入仓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离析: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在不发生离析的情况下,其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 m。当倾落高度超过2 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槽)等设施下落。

3.4.6 分层 混凝土浇筑按跨中向梁两端的顺序、保持一定的厚度分层浇筑,并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在浇筑倾斜面上的混凝土时,应先从低处逐层升高扩展,并注意保持水平分层。分层厚度控制在30~50 cm为宜。墙体浇筑时对称2个侧墙同步上升,上升速度小于1 m/h,以免混凝土侧压力太大造成崩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凿出底板、侧墙等通气孔,用以调节槽身内外温差,防止由于温差过大引起混凝土开裂。

3.4.7 泵送混凝土施工 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根据施工进度,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联络调度,确保连续均匀供料。混凝土泵车的选型应根据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泵送距离确定。

3.4.8 浇筑 渡槽单片槽体混凝土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筑方式在最先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一次浇筑成型。夏季加缓凝剂延长初凝时间,层间最长的间歇时间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每片槽体浇筑时间最长不超过混凝土终凝时间。

3.4.9 振捣 混凝土振捣应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要求,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性。锚垫板下孔道、钢筋及预埋件等交叉密集部位,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产生混凝土松散、粗骨料与砂浆分离、空洞等现象。混凝土浇筑时,以插入式高频振动为主并辅以附着式振动等设备成型。

采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主要采用φ50型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在钢筋较多、止水、埋件及波纹管密集部位振捣应采用φ30型振捣器。振捣棒须避免直接接触钢筋、模板;振捣棒的移位间距不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立模应保持5~10 cm的距离,振捣棒须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为5~10 cm;每个振点的振捣持续时间应控制在20~30 s,以混凝土停止下沉、水分和气泡不再逸出并开始泛浆为准。槽身预应力筋锚固区,为了确保混凝土密实,可用外部附着式振动器加强振捣;对于槽身内的锚垫板、波纹管、止水等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筑到预埋件所在位置时,相关安装人员及质检人员必须协同浇筑人员进行此段浇筑,待浇筑完成后,相关测量人员及安装人员必须对预埋件位置进行校核,如有问题,及时对位置校正,并重新对此处混凝土进行振捣;后浇带竖向施工缝需由专业人员进行特殊处理,防止发生漏水。施工缝处设1 mm厚、200 mm宽镀锌钢板一道,钢板嵌入下层混凝土100 mm。止水安装直顺、位置固定,钢筋不得接触止水。在浇筑边侧墙前除去施工缝浮渣。

3.5 槽身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在完成相邻两跨槽身预应力张拉后进行后浇带施工。后浇带混凝土施工首先执行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并作以下补充要求。

3.5.1 配合比 后浇带混凝土采用C50W8F150微膨胀混凝土,配比中掺入水泥用量10%~15%左右的UEA膨胀剂,施工配合比根据室内实验确定。

3.5.2 结合面处理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对结合面老混凝土面进行凿毛、冲洗,提前24 h保持湿润。

3.5.3 温度控制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浇筑温度不高于26℃,不低于5℃。

3.5.4 计量 UEA膨胀剂称量专人负责,误差不大于0.5%,对UEA装置要定期检查和校验。

3.5.5 拌和 掺UEA混凝土要搅拌均匀,用强制式搅拌机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30 s。

3.5.6 振捣 掺UEA混凝土要振捣密实,不能漏振或过振。

3.5.7 内、外温差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高于25℃。拆模后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

3.5.8 缝面处理 新老混凝土施工竖直缝面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抹一层界面处理剂或刷涂薄纯水泥浆,利于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的结合,界面处理剂符合《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907-2002)的要求。

3.5.9 模板 支设的模板采取严密措施,防止漏浆,并有良好的保水作用。模板必须支设牢固。

3.5.10 坍落度检测 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4~22 cm。

3.6 施工缝处理

与后浇带接触的施工缝增设1 mm厚、200 mm宽镀锌钢板一道,钢板嵌入一期混凝土100 mm。所有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混凝土面凿毛处理,保证有≥6 mm的粗糙结合面,冲洗干净,浇筑前应洒水湿润,且不能有积水。施工缝的处理主要是指工作缝处理及冷缝处理。对浇筑分层的施工缝面,施工缝混凝土表面须凿毛处理,设置止水钢板,位置及尺寸见图2。

图2 施工缝大样图

在混凝土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新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6.1 凿毛 凿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以小石外露1/3为准。

3.6.2 清理 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用水冲洗干净,不得有积水。

3.6.3 砂浆铺筑 缝面凿毛后,保持清洁湿润,在浇筑上一层新混凝土前,铺设一层厚1~2 cm的水泥砂浆。

3.6.4 温度 上层混凝土浇筑应控制上下层温差不大于15℃。

4 结语

文庄渡槽采用了三向预应力施工技术,混凝土中存在预压应力,所以混凝土浇筑亦是重中之重,必须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待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完成后,共同提高渡槽的抗裂性能、整体刚度及耐久性。

猜你喜欢
渡槽预埋件预应力
幕墙预埋件定位精度控制技术
采用UHPC实现无预应力的简支变连续设计分析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傍山道路泥石流渡槽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检测及其加固
袁晓峰摄影作品欣赏
幕墙槽式预埋件现场监理探讨
对工程预埋件施工工艺的探索
对工程预埋件施工工艺的探索
CFRP-PCPs复合筋预应力损失分析及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