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提高高中生物教学实效性

2021-08-26 17:05罗宝丽
求知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罗宝丽

摘 要:现如今,我国新课程改革得到了全面的普及与推广。为了改变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对教授方式以及教授手段进行优化与创新,进而才能提升课堂的教授成效及教授质量。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生物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培育和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进而才能促使学生全方面地健康成长。文章着重探讨了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生物教授的意义、高中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3-0067-02

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生命活动进行具体的观察,进而对生命活动进行概括与归纳。与其他课程相比,高中生物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学生生物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敬畏大自然的思想。与此同时,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培育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全方面地健康成长。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包括一个人的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以及自主发展这三方面的内容,核心素养在生物课程中具体表现为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四个方面。生命观念指的是人们在参与社会活动时所遵循的基本观念,而学习生物这门课程首先就需要明白生命是珍贵的、无价的,生命没有贵贱之分。针对理性思维来讲,生物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逻辑思维以及科学研究方法,才能学好生物这门课程。科学探究技能是指学生发现生物当中的问题,并能设计方案来验证的一种技能。社会责任感是核心素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基本内容,涉及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内容,是所有学科核心素养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内容。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学生生物理论知识是生物教育事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然。

二、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生物教学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意义

现如今,素质教育的大范围普及与推广使人们认识到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与研究生物教育,我们可以知道,培育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技能以及操作动手技能对学生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将高中生物课程与学科核心素养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增加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融入学习的氛围中,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高中生物教师在将生物核心素养融入高中生物课堂的同时,需要创建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继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生物知识的魅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当中的生物现象,继而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对教育改革的意义

教育事业与其他事业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事业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成长。重视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才是教育事业中真正的关注点。与此同时,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来教授学生生物理论知识,不仅能推動个人的成长、社会的成长,同样也是对新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出现能够以更加全面的标准去培育人才、挑选人才,促使学生朝着全方面的方向成长,推动着教育事业朝非功利化的方向发展,以此使教育事业更加重视人和社会长远、稳定的成长。

(三)对社会的意义

通过将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生物教学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的全面成长,同样也更加符合现代化社会对人的实际需求。现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长,大量的人力劳动被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所替代,而社会对人逻辑思维技能的发展有着愈来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高中生物教师通过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学生生物理论知识,不仅能对早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授手段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样也能弥补早期教学方式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理念,培育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技能以及推理探究技能。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综合技能的提升,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进而为社会的发展培育出优良的人才。

三、目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注重知识性,忽略培养学生兴趣

在当下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子,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教授,忽视了生物学科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老旧,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在高中的生物课堂上,重复性的教学以及练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动,这也是导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成效与教学质量提升不上去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方法落后,抽象知识生硬讲解

生物虽然是一门基础性研究的学科,但是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依然运用早期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生物理论知识。教师不仅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同样在课堂上也没有运用实验教授法教授学生生物知识,继而导致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以及逻辑思维技能得不到提升。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理论知识,但学生在运用知识技能方面的能力较弱,这不符合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高中生物教师运用早期的教学方式,其不能将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难以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对繁杂的生物学结构知识也是不甚理解,这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四、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生物探究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分析和研究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生物现象。例如:当教师在教授学生“光合作用”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植物,感受植物是怎样运用地球上的资源生存的,对大自然中的循环过程有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明白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社会中的实时热点,如第四代杂交水稻的培育,袁隆平发明的超级杂交水稻不仅对中国水稻的研究事业有着极大的贡献,而且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有很大的帮助。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水稻杂交的知识,然后结合生物课程中学习的遗传学来分析与研究杂交水稻的培育方法以及培育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继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逻辑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性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