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

2021-08-26 17:05李翠庄
求知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实践措施农村小学

李翠庄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由此可以看出自我管理对学生而言极其重要。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农村小学教育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如学习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还是不如城市学校,再加上部分农村家长依旧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未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以致学生的自我约束、管理等能力较为薄弱,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基于此,文章以农村小学自主管理班级实践措施为重点开展分析,望能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自主管理班级;实践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3-0079-02

从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日常生活极其单一,缺乏家长与教师的监督,不具备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再加上部分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导致学生的自理能力薄弱,他们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有效优化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了广大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所谓的自主管理班级,其实也就是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公,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具备自主独立性。

一、农村小学自主管理班级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和习惯

陶行知曾说:“自主管理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利于良好集体的建设。”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也曾说:“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会自我管理的人,而不是一个靠别人来管理的人。”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意识,不仅能够构建团结互助的班集体,还能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品质,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学习。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不管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都出现了大量的“妈宝男”“妈宝女”,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家长、教师并未重视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以致学生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习惯,导致其长大后无法较好地适应社会,遇到挫折不知道该怎么办,毫无自主性。基于此,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自主管理,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

(二)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集体观念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若是学生缺乏集体观念,那么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解决。当今的社会需要沟通,而沟通与集体观念息息相关,倘若在小学阶段,教师便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集体观念,那么学生今后在社会上也比较容易立足。试想若是学生从小便不关心班集体,也不参与班集体的活动,日后又怎么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呢?

(三)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事实上,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班级意识也可以说是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将班集体当作“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这也是为了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当学生成年后,自然也就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避免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负面心理。

二、农村小学自主管理班级的内容、重难点以及创新点

首先分析基本内容。当前农村小学中的一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尤其是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一定的自主能力,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协作,自我管理能力更是不尽如人意。试问自主管理能力薄弱的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生活?更别说服务于社会了[1]。从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并未引起教师、学校、家长的重视,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中,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学校的管理十分重视规范化和整齐化,对师生群体的交流互动、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并没有过多重视;其二,班主任在班集体中与不在班集体中,班级秩序有着天壤之别,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意识;其三,班主任工作过于复杂、烦琐,无法较好地管理班集体。针对上述情况,班主任需要加以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从而让学生勇敢地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其次分析重难点。小学阶段正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最佳时期,这个最佳时期,我们也可以称为关键期、敏感期以及临界期。若是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开展某种正面的教育,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要是错过了该阶段,再进行某种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了[2]。从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情况来看,班主任、教师基本上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的时间都花费在学生身上,可以说是时刻关注着学生。虽然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等具有一定的成效,但也有弊端,即会消耗教师的时间,而且无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甚至还会出现教师在时学生乖巧懂事,教师不在则反其道行之的情况。

最后阐述创新点。叶圣陶所说的“教”其实是“不教”,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自主管理的意识,养成自主管理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人公,从而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标。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还是教育的主体。当然落实上述情况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师是否敢放手,学生是否能够自己走向正轨。教师切记要从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以及自我调节力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三、農村小学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

(一)重视自主管理班级模式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网络、游戏、手机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若还是采取应试管理模式的话,收效甚微。基于这一情况,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并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自主管理并不是放任不管;其二,自主管理也不意味着可以无视纪律、卫生;其三,自主管理更不等同于少数人的自主管理,而是人人参与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因此,对群体的管理必须以对个体的管理为基础,他人管理只是外部条件,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才是基础,教师要让系统内每个个体都主动地把自己的行为与管理系统总目标协调一致,这会有效地增强效能[3]。从与个别学生谈话开始,找到每个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帮学生找到信心,使之融入班集体,对班干团队多鼓励,哪怕班级有一点小转变都加以表扬,实现从组建优秀的班干队伍到班内的每个成员转变,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班级团队,使“班主任的班级”变成“学生自己的班级”。最后,班主任也应该从传统的“保姆式”管理(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进化到“教练式”管理(用制度约束学生行为),再升华到“放羊式”管理(用文化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我们要致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让学生具有实现目标的持续行动力。

猜你喜欢
实践措施农村小学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论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实践措施
如何做好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