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青:扇始扇终,上善若水

2021-08-27 10:39黄俊娴
中华手工 2021年9期
关键词:拉花扇子老字号

黄俊娴

王星记扇庄创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发源地在由宋高宗命名的杭州扇子巷。据史料记载,清代“杭城营纸扇者总计约有50余家,工人人数达四五千人”。当时,杭州扇坊大多集中于太平坊、官巷口、扇子巷一带。孙亚青介绍,在杭州下兴忠(忠清)巷一座扇业会馆,里面供奉着扇业始祖齐纨的祖师殿。每逢重大节庆,制扇的师傅都会带着徒弟们前来祭拜。可见,杭州的扇坊曾盛极一时。

中国近代曾经有许多老字号名冠四方,但在岁月长河中,出于各种原因,很多早已衰败,甚至销声匿迹。而由扇工王星斋于1875年创立的王星记,却没有被时光遗忘,这本功劳簿上纵然有无数人挥洒过汗水,但必然也留下了属于孙亚青的一滴。

然而,一位掌门人要花多少努力才能守住一个百年老字号?

孙亚青说,多少努力没有统计,只知道,传承王星记,她倾注了毕生心血。

与扇结缘,开启扇艺人生之路

1976年,孙亚青19岁。当时的她,被一把把精美的扇子所吸引。恰巧碰上王星记招工,她便如愿以偿地进入了王星记,从此与王星记结缘,开始了她的扇艺人生。

刚进入王星记的孙亚青,为制作出让自己满意的扇子,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和努力。幸运的是,孙亚青在王星记多名老艺人的悉心指点下,掌握了多种技能技巧,制扇技艺日益提高。1978年,厂部将她作为技术骨干培养对象,调入技术性更强、难度更大的岗位,专攻檀香扇拉花,而这份手艺,孙亚青一学就是13年。拉花工艺,作为檀香扇制作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在扇面上用钢丝锯镂空,拉出图案,是一种难度极高的技术活。她锲而不舍,刻苦钻研,利用业余时间在基础绘画班学习,经过2年的学习培训,不仅提高了拉花时对扇子图案与拉花工艺的结合能力,也掌握了扇子图案、造型、设计等有关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艺术修养。1980年,她还被派往苏州檀香扇厂做技术交流,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技艺,取长补短,在实践中磨练,技艺突飞猛进。1981年,西哈努克亲王来杭州访问时参观了王星记扇厂,她被指定为亲王表演拉花技艺,受到了高度赞扬。之后又經数十年的勤学苦练,博采众长,使她的拉花技术日臻精湛,曾多次获得厂级技能操作比武竞赛冠军、新长征突击手和先进工作者荣誉。

业精于勤,中华老字号有了新传承

通过几十年对拉花技能的学习钻研,孙亚青的拉花技能炉火纯青、颇具特色。其拉花技艺特点是:线条可细至0.2mm,粗细均匀、流畅,使扇子图案颇有灵气,且善于在檀香扇面上设计人物、西湖风景和花鸟等,尤其能将拉花与绘画、微雕、烫绘相结合,表现出巧夺天工的手艺和奇思妙想,在整个扇面上形成千变万化、虚实相间的各种精美图案。她分别制作了檀香、象牙、乌木、红木、白骨等各种高档材质的花式折扇和台屏扇,突出了整把扇子的工艺性,提高了扇子的附加值,具有雅俗共赏的效果。

2010年至今,孙亚青独创及主持创作作品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类特等奖、金银奖10余次;创新设计作品乌木扇《孔雀扇》入围中国工业设计奖,并且有多个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或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展”“百名大师百件工美精品展”等。她本人也从一名制扇工历练成一位高级工艺美术师,成为中国扇业的领军人物。在她的带领和指导下,王星记扇业的工美大师精品迭出,屡屡获奖,一直占据中国扇业高端品质地位。

王星记扇厂的创始人叫王星斋,祖上3代制扇。后来,他与妻子陈英办起了名为“王星记”的夫妻制扇作坊,独创了需要经过86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的黑纸扇,并运用洒金、泥金、剪贴、书法、绘画等装饰艺术,提高了纸扇的实用性与艺术观赏性。王星记扇后来不仅成为进贡朝廷的贡品,还受到市井百姓的喜爱,在坊间曾有“一把扇子半把伞”的美誉。王星记的第2代传人王子清,子承父业,不仅使王星记扇子有了国内市场,还远销南洋。1929年6月,王星记扇子获得首届西湖博览会(大柄雕刻)金奖。

孙亚青介绍,从黑纸扇、檀香扇、团扇……到获得西湖博览会金奖,王星记扇业一步一步走来,走得艰难而踏实,走得曲折而辉煌。如今,王星记扇业的扇子品种已经达到19大类、400多个品种、10 000多种花色,年产值突破2 000多万元。王星记制扇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的典型代表,吸引了无数国内外宾客前来参观体验,品牌还应邀前往美国、瑞士、德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希腊、日本、阿曼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展示表演。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品质领先、销售领先、文化领先的龙头企业,成为最具影响力、最具活力的“中华老字号”标志性企业之一。2014年5月,王星记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作为王星记扇业的第4代传人,在孙亚青看来,王星记扇业能有今天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态势,完全得益于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文化部门对老字号企业和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视。据说,全国第1份厂长承包责任书就是在王星记签订的。

2004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来到王星记扇业视察调研,对老字号传统文化企业的传承和发展表示了极大关注。习书记与老艺术家和员工们亲切交谈,并叮嘱掌门人孙亚青,“王星记扇子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你们一定要好好传承,好好发扬。要多培养人才,做好传承、保护、发展的文章。”习书记的这段话,孙亚青铭记在心,并付诸行动。目前,王星记公司已培养了8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多才多艺的工匠队伍。

雅俗共赏,舞尽桃花扇底风

王星记与中国传统戏剧有着某种天然的默契,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演出的《贵妃醉酒》到著名美籍作家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王星记为戏剧的倾情奉献无不透露出这个“百年老字号”与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和昆剧艺术在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上的心灵相通。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中崔莺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2011年11月白先勇光临王星记并题下“舞尽桃花扇底风”的妙语,他盛赞王星记扇之文雅,肯定了王星记精心打造的泥金牡丹花扇把青春版《牡丹亭》凄美动人的爱情传奇表达得淋漓尽致,扇子之雍容华贵与舞台效果融合得恰到好处,整个画面拖出的长音萦绕耳边,给这古典的唱腔增添了一种恰如其分的雅韵。当年,《贵妃醉酒》梅兰芳手持的那把牡丹花扇也是王星记的老手艺,梅先生凭借对剧和扇的理解最终让这把扇在国粹中舞动得酣畅淋漓,也让王星记的品牌文化出落得大气至极。

从不刻意的迎合,却总是天衣无缝,王星记钟情于用自己的工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扇子的品牌文化在戏中人的一颦一笑中珍藏,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和风骨演绎得淋漓尽致。

王星记并不自恃高雅,它始终用常人看得懂的方式传递高雅的情愫。王星记对此付诸了许多努力,增强普通市民对扇文化的认识,提高王星记扇的品牌知名度。

春风起,扇儿摇。从2010年起,孙亚青匠心打造的全国中华老字号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王星记扇子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以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让市民全面体验“老字号”金牌匾的魅力。市民们可以身临工厂车间参观扇子的现场制作,可以到扇博物馆了解王星记与中国扇文化的渊源,可以参观大师工作室领略扇面书画艺术的魅力,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把个性的扇子。2012年,“首届中国扇艺节·王星记扇子达人秀微博大赛”在杭城启动,活动配置别具传统特色的汉服,参赛达人们可身穿汉服,手拿王星记扇子,“穿越”一把,拍摄照片、上传微博,这种传统与时尚的碰撞注定要吸引年轻者的加入。王星记不仅带给大家体验,还鼓励有志者参与扇子的设计,“王星记杯·扇设计大奖赛”从扇面艺术、外观造型、功能创新、包装设计这4大方向征求你心中的扇子模样。

从体验到设计,都是王星记与普通老百姓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方式,每一种深藏历史感的美如果脱离了大众可能就没落了,所以最美的东西应该是能在遥远的过去熠熠生辉,同时能在鲜活的当下大行其道的。王星记的品牌之美,也正在走这样一条路——不弃传统,把握当下。

非遗传承,融入新时代再焕光芒

“非遗保护是一种使命,非遗传承是一种责任。王星记制扇技艺继承了千年中国制扇技艺的精髓,保留了杭扇生产古老而又传统的工艺和制作技术,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孙亚青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近年来,王星记扇业运用生产性保护方式,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使一些即将濒临失传的品种和技艺得到恢复和扩展。如檀香扇拉花、烫花技艺,扇面“微楷”技法,传统戏剧人物重彩绘画技法等。为了扩大非遗技能职工队伍,每年从学校和社会上招收新人学艺,开办非遗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创办了浙江省、杭州市两级制扇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艺攻关,技艺交流,有力促进制扇技艺的传承。品牌专门设立非遗传承奖,落实技艺带徒津贴制度、精品获奖奖励制度等,鼓励传承人坚守岗位,激励传承人利用核心技术原创扇艺精品,创作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作品。公司还以传承人为基础,与高校签订合作,创立扇子研发中心,实行产、学、研发展模式,提高传统产品生產效率,推动科技与文创融合。从而相继开发大师精品系列、城市礼品系列、旅游纪念品系列、网络动漫产品系列以及婚庆、保健养生等定制产品系列等,每年获国家省市级以上奖项30余件,并获国家专利产品。孙亚青领衔的创作团队凭借精湛的制扇技艺和设计能力,经常开发国际性会议用品和国礼,有北京奥运会的元首礼、上海亚信会夫人礼等。尤其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用匠心、匠艺打造元首礼、夫人礼、嘉宾礼、晚会礼、记者礼等10余款扇子,获得与会嘉宾和组委会的高度赞誉;2018年再为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会打造会务纪念品《文脉》扇子,充分展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制造”的魅力,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百年王星记与时俱进,积极借助“互联网+”模式,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保持每年10%以上增长,年上缴利税600多万元。

就这样,孙亚青与扇艺结缘,与王星记老字号同行,不忘初心,“扇”始“扇”终。

展望未来,孙亚青激情满怀,她说:“王星记将以‘扇艺中国·礼善世界为理念,以‘大众分享·全球供应为使命,努力打造国际性民族品牌。”

猜你喜欢
拉花扇子老字号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TEST OF TIME
TEST OF TIME
河北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在高校推广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这些都是扇子吗
糖?扇子
60年“老字号”中纺标
扇子
咖啡拉花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