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两件敦煌唐人草书写本残片述略

2021-08-27 03:19马高强
中华手工 2021年9期
关键词:残片敦煌

马高强

摘要:兰州某氏以收藏的敦煌写本残片两件见示,经仔细鉴别和查证,一为《大乘人道次第开决》,一为《净名经关中释抄卷i》。两件首尾皆残缺,均为唐代晚期草书写本,书法精湛。这两件残片不仅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是珍贵的草书书法史料。

关键词:敦煌;草书写本;残片

2020年5月,兰州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女士以收藏的两件敦煌草书写本残片见示。后征得收藏者许可,现编号介绍如下:

SWX-001《大乘入道次第开决残片(拟)》

写本残片长12.2cm,高28.2cm,草书,残片,残存8行,行字数4-27字不等;没有乌丝栏和栏线,书写者顶着上下边缘书写,未留天头和地脚。薄皮纸,现代已修整装裱,右边中下部有“李峰”印章一枚,推测其应为原收藏者印章。薄黄纸两面书写,背面的字洇在正面,有残洞。无行间校加行和行间校加字,亦无朱笔科分,无倒乙符号、重文符号,无涂抹和修改(如图2所示)。

经辨识,残片书写起自“增长,名为方”,止于“调伏无数众”。经查证,其内容为昙旷撰《大乘人道次第开决》中的一部分,完整的原文参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5卷N0.2823号,第1208页上栏第3-17行。标题今据内容拟名。现录文如下:

(前缺)

1增长,名为(方)

2毁心定不动,谓闻赞毁佛法菩萨。

3三际等者,谓闻三宝有之与无。又闻三世有佛无佛,其心不转名不

4退住。三业清洁悟二等者,三业清净故名为童,谓如童子身语意

5行皆无咎故。悟二世间故亦为真,了众生起器悉皆虚假,心无导故

6解真俗谛悟法王等者,谓善了知说真俗谛。名解真俗,悟法王处

7轨度法王处宫殿等,名悟法王。如王太子堪受王位行渐胜者,所

8谓振动照耀住持生法,夜净无数世界,开示观察知根,调伏无数众

(后缺)

《大乘人道次第》,全一卷,是唐代唯识宗三祖智周所撰写。其内容是为趣求大菩提的修行者,指明“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究竟位”的大乘5位逐次断修和所求菩提果位的内容。智周是唐代高僧,“唐泗州(江苏)智周,號濮阳,为溜州慧沼之弟子,作《唯识论演秘》《因明记》等。”[1]俗姓徐,19岁受具足戒,23岁投唯识宗二祖慧沼门下,精研法相奥义,得慈恩宗嫡传。后住濮阳报城寺,传法相宗教义,常事著述,对因明学亦有许多补充,世称“濮阳大师”。《大乘人道次第开决》,全一卷,是公元8世纪唐代敦煌僧人—— 西明道场沙门昙旷所撰,是对智周《大乘人道次第》的注疏。昙旷认为修道必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从浅至深,从分向满”,要“依大乘五位之中,渐次悟人道次第”。该书详细指导佛教大菩提修行者要依据大乘“五位”渐次人道,从浅人深,渐次得果。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录此书,今幸赖敦煌藏经洞保存而面世。昙旷为唐代敦煌高僧,生卒年不详,在汉传佛教史籍中没有记载他任何事迹,最早日本学者关注并研究昙日广他的生平事迹才被人们所熟知。1933年,矢吹庆辉在其《鸣沙余韵·解说篇》根据昙旷的《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及澄漪撰写的《大乘起信论略述·序言》,大致描绘了昙旷的求学经历、弘法经历等生平事迹和其著作。[2]

本草书写卷残片首尾俱残,没有明确的书写年代题记。但据昙旷在其大历九年(774年)所做的《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序言》中所讲:

余以冥昧,滥承传习。初在本乡切《唯识》《俱舍》。后游京镐,专《起信》《金刚》。虽不造幽微,而粗知卤亩。及旋归河右,方事弘扬,当侥薄之时,属艰虞之代,慕道者急急于衣食,学者役役于参承。小论小经尚起悬崖之想,大章大疏皆怀绝尔之心。懵三宝于终身,愚四谛于卒寿。余慷兹虚度,慨彼长迷,或补前修之阙文,足成广释,或削古德之繁猥,裁就略章。始在朔方撰《金刚旨赞》,次于凉城造《起信销文》,后于敦煌撰《入道次第开决》,撰《百法论开宗义记》。所恐此疏旨复文幽,学者难究,遂更傍求众义,开决疏文,使失学徒,当成事业。其时巨唐大历九年岁(次子六月一日)。[3]

据此可知,昙旷在敦煌撰写了《大乘人道次第开决》一书,并且在唐代宗大历九年(774年)6月1日前就完成了此书的撰写。《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序言》中明确的大历九年的纪年,也为本草书《大乘人道次第开决》残片书写的年代上限提供了明确的年限,即公元774年。由于资料的限制,本草书残片书写的确切年代无法得知。

另据《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载,敦煌遗书中保存的《大乘人道次第开决》写本有S.2463v、S.6915、P2202v、北8705(官065)等4件。[4]其中S.6915是草书写本,且S.6915所保存的第30纸23行至第40纸的内容,不见于《大正藏》所收《大乘人道次第开决》中。对比SWX.OOI和S.6915草书文字,可见SWX.OOI为另一件草书写本。

作为草书写本,该写本以今草书写,没有乌丝栏和栏线,却行距整齐,卷面工整。字字独立,互不粘连,且结体规范。笔力精到,突出竖划、转折等主笔,草书快速书写间夹杂着“悟…‘俗…‘宫殿”等行书字,张弛有度,足显书写者较高的书写水平和当时急中不慌的书写情形。

敦煌本《大乘人道次第开决》的发现,“对于研究智周之后的法相宗历史及思想均有重要意义”。[5]此草书残片的发现,为该书及唐长安西明寺一系唯识法相学派在敦煌流传增添了新的材料。

SWX.002《净名经关中释抄卷上残片(拟)》

写本残片长6.7cm,高26.8cm,草书,残片,残存4行,行4-35字不等。有天头,有地脚,有乌丝栏和栏线,栏宽1.8cm。左下角有“李峰”印章一枚,与SWX.001残片印章为同—人名章。黄纸书写,墨色中匀。右边撕扯整齐,左边撕裂痕迹明显。行间有双行小字注释,且有行间加字。无行间校加行和行间校加字,且无朱笔科分,无倒乙符号、重文符号,无涂抹和修改(如图1所示)。

经辨识,残片书写起自“天:少净、无量净、遍净”,止于“东西北洲人,倍倍增如次”。经查证,其内容为唐代沙门道液撰集《净名经关中释抄卷上》的一部分,原经文参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5卷No.2778号,第513页下栏第2-8行。标题今据内容拟名。现录文如下:

(前缺)

已上凡夫

1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四四禅九天:一无雲二福生三广果

四无相天外三品天也

此五那

2道天也。五无烦,六五热,七善见,八善现,九色究竟。

无色界有四天:一舍天也

3空处,二识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释此诸天五门不同:一明身量,

4《俱舍论颂》云:瞻部洲人量,三肘半四肘肘尺五寸也;东西北洲人,倍倍增如次。

(后缺)

《净名经关中释抄》,沙门道液撰集,全2卷。此经先后翻译过6次。道液以隋代智顗《维摩经玄疏》为基础,吸收了僧肇、智顗、吉藏、窥基等各家的注释批注而成。依天台宗,立五重玄羲注释,有广明和略明两种。然后对各家注释集解和注疏,择选文中重要的名义诠释。卷上两品:佛国品第一、方便品第二;卷下十二品,包括弟子品第三、菩萨品第四、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不思议品第六、观众生品第七、佛道品第八、人不二法门品第九、香积佛品第十、菩萨行品第十一、见阿閦佛品第十二、法供养品第十三、嘱累品第十四。“于教理多引《智论》及天台说,于名相多引法相家言,如《俱舍》、惠沼、崇福等师说。然道液为天台学者,可以无疑。故《大正藏》中又有墩煌本《关中疏科文》残卷,而题云天台分门图,殆有由矣。”[6]

该本草书写本残片首尾俱残,没有明确的書写年代题记。道液,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贞元录》中永泰元年(765年)至贞元四年(788年)担任译经证义和润文职务,以及《经名经集解关中疏》“中京资圣寺沙门道液”的记载来看,结合周叔迦先生推断“贞元十四年(798年)般若三藏译《普贤行愿品》时,无复其名,是已先卒矣。”[7]故此,可以肯定其生活年代主要在“中京”成立的757-798年间,《经名经关中释抄》完成上限在798年之前。由于资料的限制,本草书残片书写的确切年代无法得知。

据《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载,敦煌遗书中保存的《净名经关中释抄》写本中,卷上有P.2076、P.2288、P2580、S.1357、S.2548;卷F有P2154、P2419v、P2244、P.3432V、北1315(生024)、北1352(闰096)、北1353(藏002)、北1354(洪011)、北1355(河080)、北1356(昆099)、北1357(闰100)、北8539(文041)名经科要、北1538(腾047)件、北1359(致062)等,共19件。[8]日本京户慈光对《净名经集解关中疏》群各卷号做过分类统计。[9]赵丹《敦煌本道液<净名经>疏解二种异文研究》中统计有46件[10]。今此草书《净名经关中释抄卷上》残片的发现,有重要的文献和书法史料价值。

该写本残片为今草书写,偶尔间杂行草。文字结体上取横势为主,上下两字间多有牵连,笔法上来看,起始处多用直落或圆转,毫无雕琢之痕,方圆兼备,以圆为主。通卷多中锋、侧锋互见,其书已经臻娴熟雅致的境界。相较图1残片,更显行笔中的使转舒展自如,笔力更显老道,书卷气息十分浓厚,具备不俗的书法品格。

参考文献

[1]丁福保.佛学大辞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103

[2][日]矢吹庆辉.鸣沙余韵·解说篇[M],东京:临川书店,1933:154-156

[3][日]高楠顺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经[M],第8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068a栏7-22行

[4]敦煌研究院编.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见《索引》第25页

[5]于叔健.敦煌佛典词语和俗字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2

[6]周叔迦.释家艺文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475

[7]周叔迦.释家艺文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473

[8]敦煌研究院编.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0见《索引》120

[9]项楚.郑阿财主编新世纪敦煌学论集[M],成部:巴蜀书社,2003:375-381

[10]赵丹.敦煌本道液<净名经>疏解二种异文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

猜你喜欢
残片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之行
亮丽的敦煌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绝世敦煌
英藏西夏文《庄子》残片考释
宁夏佑啓堂藏三件西夏文残片考释
俄藏Инв.No.6239号《天盛律令》残片考补
两则未刊俄藏《天盛律令》残片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