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创资金扶持科创小微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2021-08-27 03:12丁德成合肥高创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青创科创合肥

文/丁德成(合肥高创股份有限公司)

一、引言

2015 年1 月,为探索扶持青年在安徽区域创新创业的市场化新模式,安徽省财政厅、人社厅、团省委通过“多级合作、市场撬动、风险共担”的方式,联合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发起设立安徽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以下简称“青创资金”),通过财政资金质押增信的方式引导合作银行突破传统信贷审批机制,为科创小微企业提供初创期的信贷服务。

青创资金运行6 年来,累计接受申报咨询逾2000 家次,组织各类大小专场推介活动100 余场,走访企业超过1900 家。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200 笔共8.27 亿元,撬动资金放大倍数达到12.58 倍。其中,85%的授信为首次贷款,90%的授信为信用贷款,100%的授信企业是小微企业。这表明青创资金的设立在发挥财政资金的正向激励作用、扩大间接融资业务覆盖面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二、间接融资内涵及国内发展态势

间接融资的概念起源于1955 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题为《从金融角度看经济增长》的论文,定义为资金盈余者通过存款等形式将闲置的资金提供给银行,再由银行贷款给短缺者的资金融通活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从供给方视角反映了国家的金融结构,从需求方视角则体现了二者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 万亿元。其中,间接融资规模存量为194.61 万亿元,直接融资规模存量为81.93 万亿元,占比分别为68.3%、28.8%。相关研究显示,多数国家间接融资比重多为25%~35%,美国的间接融资占比甚至不足20%。对比来看,我国社会融资总量虽大,但从结构上看,间接融资仍是“主力军”。

近年来,国家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直接融资健康发展。但金融结构的优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在面对科创小微企业“短频快急”的融资需求时,间接融资则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因此,为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1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变化的要求,也指明了抢抓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三、青创资金服务案例

合肥智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 年12 月,公司专注精密视觉系统开发研究,累计申请数十项各类知识产权。创业团队核心成员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先后就职于色选机行业龙头企业合肥美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从事结构、产品设计工作。2017 年,团队成员敏锐地发现了客户在精密零件品检领域的需求,但受限于规模较小、标准化程度低,该需求无法引起行业内头部企业的关注。因此,团队成员毅然投身创立合肥智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迅速组织技术攻关,公司成立1 年即实现收入92 万元,2019 收入更是达到364 万元。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突发并在世界范围蔓延,对制造业企业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并波及到以制造业企业为目标客户的智皖电子,当年1—6 月公司仅实现收入105 万元,业务实施存在较大压力。在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后,青创资金积极响应,迅速审批高达100 万元的信用贷款。企业则在获得这笔首次银行信贷资金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北京、浙江等地订单得以顺利实施。

四、青创资金运作经验

青创资金立足“政策引导,市场补位”原则,坚持“小额分散”策略,聚焦“高技术含量、高投入、高成长、轻资产”科创小微企业的目标客户。一方面突破传统金融服务对企业所属行业、规模和成立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坚守青年创业、信用良好、有效订单、产业方向等四个层面的底线,并从产品设计、制度创新、风险防控和专业孵化四个维度不断提升服务实效。

1.深切痛点,量身打造科技金融产品

一是政府“补位”克服“融资难”。科创小微企业创业失败率较高,银行放贷积极性低,青创资金比照现有政府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通过设立风险资金池与合作银行共同承担逾期损失,打破银企合作“信任壁垒”。

二是优化供给克服“融资贵”。通过去担保等中间环节,在程序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利息补贴、银行成本补偿等方式,在资金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需求导向设计新品种。青创资金主打“创意贷”和“助跑贷”两款产品,根据企业市场前景、产品订单、股东和诚信记录等,可提供不超过100 万元的信用贷款以及不超过300万元的抵押贷款。从青创资金运作成效来看,产品设计已能满足大多数初创科技型小微企业首贷融资需求。

2.创新制度,保障资金运作行稳致远

创新“1+4”顶层制度设计。“1”即设置由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领导、部门、区属投融资平台、合作银行和资金管理机构共同组成的“决策委员会”,采用一会制方式审批报会项目。一方面整合了传统信贷审批流程中“担审会”和“贷审会”,缩短审批流程、提升决策效率;另一方面则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内部审批,通过引入财政、人事、经济、科技部门和股权基金管理人对于拟投项目的研判视角,丰富了政策、产业、科技和资本运作方面的知识数据库。“4”即在省财政厅、人社厅等主管部门授权范围内,制定“章程、资金管理办法、议事规则、业务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从而以“集体决策+制度保障”方式进一步提升科创小微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3.立足风控,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建设

立足“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的传统信贷风控基础,创新风险评估体系。一方面持续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大项目质量把控力度,在保证决策程序合规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发展前瞻性分析,缩短信贷审批流程。另一方面做好贷后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传统贷后管理手段,多维度抓取企业数据,如客户交易、财务结算、征信系统、税务缴纳、工商变更、项目申报、资金兑现等,确保企业处于稳定经营状态。通过完善防范、化解和处置项目退出风险,保持试点项目稳健运行,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稳定。

4.专业孵化,增值服务保障扶小助微

合肥高创股份有限公司是合肥高新区直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创新平台的运营管理机构,现已拥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齐全的孵化服务板块,如搭建包含创业投资机构、股权交易托管机构、天使投资人等在内的全方位投融资服务联盟,形成科技金融服务数据库,构建高效专业、功能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加强与孵化器、众创空间、社区中心、民营写字楼和高校院所等方面的联动,组织、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借助大数据等手段,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储备优质项目资源。

2015 年1 月,高创公司受托运营青创资金,以专业培训、投融资服务联盟、公共技术平台、企业家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展贷后服务,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金融辅导等服务,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的有机结合,为科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五、思考和建议

尽管青创资金在创新财政引导资金运作模式、发挥杠杆作用方面效果明显,但在制度设计、政策调配、配套体系完善等方面仍然需要政府、金融及科技服务行业、新创业者等积极探索、共同参与。一是需要在全社会层面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二是需要在宏观政策层面健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市场化运营与政府监管协同的科创小微企业融资制度;三是需要持续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的长效机制,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丰富激励举措;四是需要市场主体和金融机构在各自业务领域内各司其职,在跨界融合方面“修炼内功”,共同营造“敢融、愿融、能融、会融”的科创中小微企业融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青创科创合肥
合肥的春节
中信银行 向“数字青创”平台提供金融科技支持
合肥的春节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吉林共青团:做实“青创”助振兴
唱响“创在江西”品牌
青创设计力 从澳门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