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供应展现新格局 利用效率实现新提高

2021-08-27 07:34赵鹍
内蒙古统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标准煤发电量液化

○ 文/赵鹍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十三五”时期,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区,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努力拼搏,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保证了全国能源安全,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利用效率持续提高,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和不竭动力。

一、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能源消费结构日益优化

能源产业是全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支柱产业之一。“十三五”时期,全区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主体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能源产业体系。主要能源产品产量稳定增加,能源生产基础设施和装备明显改善,科技水平显著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一)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时期,全区能源产品产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一次能源生产结构显著改善。2019年,一次能源产量比2015年增长1.1倍。2020年,作为清洁能源的风电装机容量3786.1万千瓦,比2015年增加1361.0万千瓦,稳居全国首位。光电装机容量1231.6万千瓦,比2015年增加761.1万千瓦,增长1.6倍;其中,新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比重较2015年提高3.7个百分点。二次能源产量成倍增长。2020年,火力发电量是2015年的1.4倍,焦炭产量是2015年的1.4倍。

原煤产量稳居全国前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原煤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为焦化、钢铁、化工和电力等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和原料,为全区发展现代能源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煤炭产业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全面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提升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综合治理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274家,煤矸石发电企业9家,煤炭加工转换企业358家,煤化工企业31家,煤层气生产企业2家。2020年原煤产量10.3亿吨,是2015年的1.1倍,位居全国第2位。“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生产原煤57.7亿吨,占同期全国的31.4%,为保障全国煤炭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1 “十三五”时期原煤产量情况(亿吨)

电力发展平稳有序,发电煤耗稳步降低。“十三五”时期,电力工业不断发展,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区建成了以火电为主、热电联产、电源与电网建设配套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电力生产企业已达606家,发电量5641.0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长53%,连续4年超过4000亿千瓦时,连续两年超过5000亿千瓦时。同时,发电效率稳步提升,近年来,全区不断优化电力结构,关停小火电机组,开展“上大压小”配套电网建设,提高发电效率。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火力发电煤耗为304克标准煤/千瓦时,比2015年下降7克标准煤/千瓦时。

液化天然气加工量稳步提高,产能跃居全国首位。2002年,鄂尔多斯市第一家大型液化天然气企业正式生产,成为全区液化天然气快速发展的开端。“十三五”时期,全区液化天然气年产量均超过150万吨,到2020年液化天然气产量达到348.5万吨,创历史新高,产量全国排名由2015年的第2位跃居至2020年的第1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4%。5年来,全区累计生产液化天然气达1163.6万吨。

(二)能源生产成就显著

“十三五”时期,全区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技术、新领域不断拓展,成为全区能源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力发电发展迅猛。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风力发电企业237家,比2015年增加73家;风力发电量672.8亿千瓦时,是2015年的1.9倍,年均增长9.3%。

太阳能发电保持稳步增长。内蒙古太阳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光照资源较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全区大力发展光电产业,使用先进技术装备,创新开发利用模式,太阳能发电量持续增长。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太阳能发电企业172家,比2015年增加128家;太阳能发电量131.6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长3.2倍。

积极开发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生活垃圾的最佳方式,能有效解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又把废弃物变成了能源,对全区绿色发展、循环利用有着突出贡献。“十三五”时期,全区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全区垃圾焚烧发电量2.5亿千瓦时,是2015年的1.5倍。

(三)能源消费结构日益优化

近年来,全区各地不断淘汰改造燃煤锅炉,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以天然气、电力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消费大幅增长,促进了能源消费的清洁化和多元化。2019年,全区天然气消费53.7亿立方米,是2015年的1.4倍,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2.1%。2020年,全区用电量3900.5亿千瓦时,是2015年的1.5倍。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全区用电负荷维持在较高水平,工业用电量达3410.3亿千瓦时,是2015年的1.5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居民用电量也明显增加,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54.1亿千瓦时,是2015年的1.2倍。

二、生产工艺不断改进,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十三五”时期,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全区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以节能环保为抓手,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力度。

(一)能源回收利用率有所提高

对能源的充分回收利用成为企业集约发展的重要途径。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回收利用867.6万吨标准煤,能源回收利用率为1.8%,比2015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回收利用高炉煤气390.4亿立方米,回收转炉煤气34.6亿立方米,回收余热余压9520.2万吉焦。

(二)主要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下降

近年来,全区重点用能工业企业不断加强节能技术改造,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伴随着工艺水平提高,全区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费量显著下降,2020年与2015年相比,电厂火力供电标准煤耗下降7.1克标准煤/千瓦时,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6.5克标准煤/千瓦时,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下降270.5千克标准煤/吨,单位电石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05.4千克标准煤/吨,轧钢工序单位产品能耗下降63.5千克标准煤/吨;炼铁工序单位产品能耗下降59.2千克标准煤/吨,炼焦工序单位产品能耗下降36.6千克标准煤/吨;转炉炼钢综合工序单位产品能耗下降59.2千克标准煤/吨,实现了提质增效。

(三)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显著提高

内蒙古自治区是能源加工转换生产大区,火电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焦炭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对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从2015年的67.5%提升至2020年的68.4%。特别是火电发电加工转换效率由2015年的39.5%提升至2020年的40.4%,提高了0.9个百分点;天然气液化加工转换效率由2015年的88.6%提升至2020年的93.7%,提高5.1个百分点;供热加工转换效率由2015年的75.5%提升至2020年的79.3%,提高3.8个百分点。加工转换效率提高对减少煤炭消费,促进节能降耗和大气污染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全区能源供给和利用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展望“十四五”,在“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新形势下,全区能源产业将会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可再生能源将取得长足发展,绿色低碳将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为早日实现全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标准煤发电量液化
4月份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1% 火电同比增长12.5%
青海成为中国首个以新能源为主要电源的省份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精液不液化,就一定怀不上孩子吗?
中国区域发电量与碳排放的实证检验
锅炉富氧燃烧节能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