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度·深度·宽度

2021-08-27 15:09朱小蓉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孟子

朱小蓉

摘 要:民本思想是《民为贵》一课的主题,课文的五则选文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民本思想。目前,很多教师的教法拘泥于教材,教学视野狭隘,习惯灌输式串讲教学。如何找准情境创设切入口,呈现富有思想含金量、接时代地气的教学课堂是必须攻克的难关。在2020年赣教云防疫期间线上教学特等奖课例《民为贵》中,笔者主要从新度、深度、宽度三个方面着手突破,努力实现深度阅读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民为贵》;《孟子》;选读教学

最早讲《孟子》选读时,笔者仅仅把它当作必修教材文言文教学的延伸,在按部就班、中规中矩地逐节解析文意的同时,将相关文言字词句式逐一梳理归纳,课堂十分沉寂,失去了本有的精彩和韵味。这次接到江西省赣教云《民为贵》录课的任务时,笔者开始重新定位《孟子》选读作为儒学经典的价值,尝试在文本解读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最终决定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去透视文本,努力呈现出富有文化含金量的阅读课堂,致力于探索出新度、深度、宽度兼具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情境创设,有新度

仔细研读《民为贵》文本后,笔者发现五则选文均阐述了君民关系,如“君轻民贵”“君暴民反”“君仁民归”“君权民授”等。所以,在第一课时,笔者把目光聚焦在“君”“民”二字上,结合它们的古汉字字形引导学生由此略窥古代社会统治者与百姓间的矛盾,探寻孟子为调解君民的尖锐矛盾开出的救世药方。这样有的放矢、富有新意的问题情境,巧妙地消除了学生与文本的隔阂,唤醒了学生对文本的热情。再纵观《孟子》一书,“道性善”和“称尧舜”是孟子思想的两条纲,孟子尤為尊崇舜的品行,在塑造舜这一形象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提及舜共达97次,真可谓“言必称舜”。在第二课时,笔者又以孟子庙中“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的对联引出孟子对舜的推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地把学生带入课堂氛围中,并以品读舜形象作为主线串联了整节课的思想。可以说,笔者采用的两个情境创设,恰如开启学生心门的钥匙,巧妙地将学生的心阀徐徐开启,轻松地将学生带入孟子的思想世界中,课堂效果收效甚佳。

二、思想聚焦,有深度

《孟子》一书积淀了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卓绝的人生智慧,是中国传统经典中璀璨的明珠。其中闪烁的思想和智慧之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时隔两千余年仍未黯淡。因而在文本解读上,书中丰赡的思想无疑是教学最重要的着力点,脱离思想品读的课堂教学无异于无根之木、浮水之萍。在这两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以解读《民为贵》中的思想内涵为经,第一课时以君民思想怎样、如何表现君民思想为纬推进,第二课时以舜的形象如何、为何推崇舜、君民思想的当今价值等几个方面为纬铺展。两个课时各有侧重,但又巧妙地将孟子思想连缀在一起,从不同角度进行思想性探究阅读,彰显应有的文本解读深度。师生在文本的对话中聚焦孟子深邃的思想之光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体悟孟子高扬起仁义的旗帜,一身正气欲救天下苍生于水火的道义和担当;明晰在多元文化碰撞的当下守护文化精神命脉的责任,从而使学生经受思想心性的淬炼,滋养精神心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长文短教,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撑起与文本对话的长篙,循着君民思想的路径徐行缓溯,逐渐摆渡到文本最深处,采撷思想之英华。

三、巧引妙联,有宽度

随着高考改革步伐的迈进,阅读面的拓宽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是高中生急需集中火力攻打的硬战。然而,在教学实际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受到视野见识的局限,只会孤立地阅读教材中的篇目,缺乏互联意识。所以,笔者在《民为贵》的课堂阵地上启动互联战术,以便让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文本为基点,找准互联点,利用彼此联结、内外勾连等方法启动互联思维,这样的处理有效地拓展了文本解读的宽度。

首先,打通学习内容“此”与“彼”之间的通道。民本思想在孟子学说中表现得最为突出、集中,这种思想在《孟子》一书很多章节中都有所体现,笔者通过对有一定关联度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相关章节前后彼此的勾连,从而给学生的心灵植入鲜活而生动的文化因子。在讲授《民为贵》第一课时,笔者整合了杨伯峻的《孟子译注》、朱熹的《孟子集注》、方宗诚的《论文章本原》、司马迁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等作品中的相关内容,打通学习内容“此”与“彼”之间的通道,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民本思想的价值内涵,从而展现它经久不衰的光辉。比如,在第二则中,孟子流露了国君暴虐无道,百姓可以起义反抗的“君暴民反”思想。在《万章下》《离娄下》等选文中也有同样思想的流露,所以在课堂上笔者横向关联了和它相关的章节:“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这些不同文段信息的重组聚焦,使学生对零碎的知识片段形成巧妙的关联,生成非常可喜的智慧之果。

其次,搭建学习内容“古”与“今”之间的桥梁。《孟子》一书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散发着无穷魅力,如今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是传统的“民本思想”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在《民为贵》第二课时中,笔者主要采用古今互联的思维,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新颖鲜活的热点素材,聚焦了新冠疫情、脱贫攻坚、全国两会等热点民生话题。这种古今互联瞬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同时也能为提升学生品格、厚植文化情怀夯基垒台。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回答彰显了大国领袖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担当;十八洞村精准脱贫等素材彰显了国家领导人浓浓的民生情怀;2020年疫情肆虐,包机接回滞留海外的留学生、免费治疗新冠患者等“硬核”举措传递着顺民意、得民心的暖流;全国两会《最深的牵挂》微视频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定要把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等暖心的话语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百姓的深情。重温这些互联聚焦的接时代地气的素材,学生能真切领悟到党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和责任,满满的幸福感和爱国情感亦如水墨画般在心间晕染开来。依托教材的内外联结,将孟子的思想精华和党的为民举措巧妙地收拢串联,课堂就在这古今一体的巧引妙联中充满灵动之美。

笔者以解读民本思想为立足点,进行情境创设,漾起了学生心湖的圈圈微澜,学生思维也正如涓涓细流。同时借助互联思维,延伸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激荡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从而在追寻亚圣的足迹中汲取了民本思想的精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了一份经典文化大餐,也明晰守护文化传承之根的责任。当然,以上几点只是笔者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民为贵》的初步尝试。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笔者会继续带着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路上寻找属于我们的风景。

■参考文献

[1]牟钟鉴,王志民.孟子公开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胡晓静.生成课堂:渗透和达成文化的传承与理解[J].语文教学通讯,2020(25).

[3]李仁甫.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孟子
孟子“善战者服上刑”之说辨微
柔软生活
《孟子·万章上》“攸然而逝”解
磨刀不误砍柴工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