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探究

2021-08-27 03:10李晓宇张婷
求知导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

李晓宇 张婷

摘 要:文章作者在“细胞呼吸的原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通过提供实验资料,设置问题层层递进,引领学生分析归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和阶段,在教学环节不断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7-0078-02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细胞呼吸的原理”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2019 年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部分,它主要探究两种呼吸方式的场所、过程、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本节承接上一节,探究细胞中ATP的来源,也为光合作用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掌握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贯穿着物质与能量观,以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入新课,通过实验材料,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合作讨论细胞呼吸的过程、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立足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生命观念,即认同线粒体的结构特点与其作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相适应。

第二,科学思维,即构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模型,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社会责任,即运用细胞呼吸原理,对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做出科学解释。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表演 引入新课

笔者以秋收为背景,组织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爷爷”和“孙子”,开展情景剧表演,进行如下对话。

【家中院子里】

孙子:爷爷,您怎么了?怎么走路一瘸一拐的呢?

爷爷:宝贝孙子,我没啥事,就是昨天收了一天的玉米,累得我啊,浑身酸痛。

孙子:酸痛?爷爷,为什么您身上会酸痛呢?

爷爷:这……我也不知道呢,可能是干活太累了,胳膊和腿总是很酸痛。

孙子:哦,那爷爷您都不舒服了,今天快在家里歇歇吧。

爷爷:不行啊,你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家里人手不够,趁着今天天气好,我得抓紧去把昨天的玉米摊开晒一晒。

孙子:爷爷,您快休息吧,玉米堆在那没关系啊,非得晒它干吗?

爷爷:你是不知道啊,孩子,如果不把玉米摊开晾晒,它们堆在那里就会又湿又热,很快就会发霉的,我们可不能浪费粮食啊!

孙子:啊?玉米堆在那里自己会变得又湿又热?这又是为什么呀?

爷爷:要不你还是去学校里问问老师吧。

【学校里】

孙子:老师,为什么爷爷剧烈活动后身上总是酸痛呢?玉米堆在那里又为什么会又湿又热呢?

老师:你可真是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好学生呢!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啊,别着急,我们先来学习以下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引入本节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展示资料 合作探究

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提供线粒体结构图、酵母菌相关实验资料等,倡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解决问题。

【资料一】科学家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教师结合必修一第三章细胞器的有关知识点,引出线粒体,并展示线粒体的结构图,提出问题:图中线粒体的各结构分别是什么?思考线粒体的结构与它的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回忆旧知识,进行知识上的前后联系,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内膜和基质都含有大量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进而完成第二个问题。教师以线粒体为切入点以引出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有氧呼吸,也通過两个题目的设置进一步强调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资料二】将酵母菌细胞破碎后进行离心处理,获得A上清液和B沉淀物两部分,与C未离心且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一段时间后,检测各试管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A试管中葡萄糖的量没变,没有发出荧光;B试管中葡萄糖的量减少,有丙酮酸生成,微弱荧光出现;C试管中葡萄糖的量减少,有CO2生成、较强荧光出现。教师提出问题:一是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二是实验中荧光素和荧光素酶的作用是什么?三是葡萄糖在什么位置首先被分解?生成了什么?四是生成的丙酮酸在什么位置被分解?生成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该实验资料的分析和所设置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导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物质变化、能量转换。第二个问题的设置能让学生将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运用,加强了本章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试管A、B对比解决第三个问题,试管B、C对比解决第四个问题,提高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此时,学生可得出结论:葡萄糖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此过程产生少量能量,即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之后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被进一步分解,产生大量能量。学生得出结论的同时又引出新的问题“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是如何被进一步分解的?”从而进入下一个阶段。

【资料三】使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分离线粒体膜状结构和线粒体基质,D试管中加入线粒体膜状结构,E试管中加入线粒体基质,F试管中加入线粒体膜状结构和线粒体基质;向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丙酮酸、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一段时间后,检测各试管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D试管中丙酮酸的量不变没有荧光;E试管中丙酮酸减少,有CO2生成、微弱荧光出现;F试管中丙酮酸减少,有CO2生成、较强荧光出现。提出问题:丙酮酸分解发生在什么部位?生成了什么?F试管为什么有较强荧光出现?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学中不可逆性问题分析
数学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愉快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