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

2021-08-27 06:03周立迅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发展策略初中生

周立迅

摘   要: 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及相关理论支持,探讨初中生同伴交往中的影响因素,為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提出建议。研究发现:初中生个人的身心状态、父子依恋程度及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都会影响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可通过提高初中生对自身的认识、构建家校沟通渠道、完善学校管理体系等为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关键词: 初中生   同伴关系   影响因素   发展策略

中学时期同伴关系的发展会对学生日后社会适应产生重大影响,初中时期同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同伴关系质量高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拥有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有助于青少年在生活当中采取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1](381-383)。但目前对同伴关系的研究多聚焦于异性交往层面,缺乏对同性伙伴间的关系研究,并且大部分研究将同伴关系作为中介变量,很少讨论初中生同伴关系如何发展,措施缺乏普遍性。因此,为探寻影响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因素并提出发展策略,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将我国具体国情与理论实际相结合,为促进初中生同伴关系发展提出实质性建议。

一、初中生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1.生理层面。目前我国青少年性成熟呈不断提前趋势,生理上的迅速成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成人感,中学生虽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因缺乏自制力,常因偏激的言行而影响交往。研究发现初中生人际交往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在友谊情感上,女生在归属与爱的需要和满意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社交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52-56,119)。

2.心理层面。奥尔波特指出,同伴关系、心理健康水平及性格特征是相互影响的,个性成熟的人会与他人有良好的交往和融洽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越好,内在调控性越高,外在行为和情绪表现得越好,就越受同伴的欢迎,同伴关系越好[3](1290-1295)。说明心理素质水平高的个体不仅拥有积极的认知及个性品质,还可以很好地认识事物,控制内在心理状态和外在表现行为。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更能采取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方式,可在社交场合如实表现自我,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4](47-52)。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态度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会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更易于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但对于女性来说,家庭矛盾性、独立性和控制性维度对同伴关系具有预测力,行事风格和才干对初中男生同伴关系发展具有预测力[5](25-30)。

2.亲子依恋。初中生在家庭中的抚养经历将间接地影响同伴接纳的程度,儿童与母亲的关系一直被认为是儿童社会性与情绪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研究表明,母亲与儿童之间的和睦关系对儿童的攻击行为有显著的负效用。但在亲子依恋上,中外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Seval & K?覦z?覦lda  [6](1408-1432)经研究发现,父子依恋对同伴关系具有预测作用,男性青少年对父亲依恋越安全,人际关系的发展越协调,母子依恋和社交焦虑变量却对同伴关系没有显著预测作用。

(三)学校因素

1.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对初中生而言,学校是他们接触的第二个社会,不同学校因教学教育管理水平和学校环境不同,对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初中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重点初中学生在丰富生活及提高学习品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初中,在同伴交往对初中生的消极影响却相反。因此,学校管理水平是影响初中同伴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师对学生关系的认识。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同伴间起争执是较常见的现象,调查研究显示,初中生在处理同伴间的纠纷时仍需要教师的帮助。学生并不会向教师诉说事件的全部过程,班级内同伴关系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对学生同伴团体的认知未必一致,因此,比起学校制度,教师对学生同伴团体的认识程度更是影响初中生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社会因素

1.交往媒介的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途径,越来越多的初中生与陌生人联系。hristakis和Fowler发现,幸福感、抑郁感等感受存在传递效应,即一个人的情感不仅受到有直接关系的人的影响,还会受到朋友的朋友的影响。在初中生同伴交往中,这种“影响过程”的作用体现为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彼此同化,即彼此相似的青少年容易结成友谊关系,这种友谊关系会影响双方的行为和心理[7](591-602)。

2.社区建设程度。同伴关系只是社会生态网络的一个分支,同伴交往总是与其他社会关系网络一起影响初中生的发展与社会适应,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恐惧自卑情绪,同伴关系状况显著差于非留守儿童[8](78-84),社区支持及政府支持都对留守儿童的关系适应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9]。

二、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策略

(一)提高初中生对同伴交往的认识

1.不惧怕同伴交往,同伴交往是初中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前奏,初中生应主动伸出友谊的橄榄枝,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大胆表达思想,当没有得到同伴认可或在同伴交往上出现困扰时,学会向父母、老师寻求建议与指导。

2.不盲目进行同伴交往。初中生在进行人际交往、构建同伴关系时,不应盲目滥交,只看重同伴的家境、外貌。多考虑同伴的内部品质,学习同伴身上的良好行为,并指出不端行为,结交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同伴,努力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促进自身与他人的发展。

(二)推动家校教育协同发展

1.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认识到初中生同伴交往的积极意义,帮助孩子树立合理的交往观,注意趋利避害,把握尺度。适时开展家庭教育,采用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以科学诚实的态度与孩子交流。针对初中生的异性交往问题可适当发挥同性家长的作用。以父母融洽的关系为孩子进行同伴交往树立良好榜样。

2.构建家校沟通渠道。学生成绩及学习水平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学习好的孩子会被贴上好孩子的标签。在評价学生时,家长学校应携手,不将成绩作为看待孩子的唯一标准,杜绝唯分数论,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需求,不主动要求孩子将学习成绩作为攀比目标,培养孩子立德树人的精神品质,在开展家长会时不单纯交流学生学习成绩、努力程度,应将学生品德、社交圈子、兴趣爱好等作为沟通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沟通学生情况。

(三)完善学校管理治理体系

1.重视集体活动的开展。一般来讲,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心理适应方面更强。但研究表明,参加集体活动可能对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强制要求学生参与集体活动是极为不妥的[10](419-431),集体活动的开展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参与的人数、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活动目的等。

2.举办人际关系专题讲座。中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原因主要为对同伴感兴趣、希望得到他人支持等,较少考虑现实问题。因各种原因羞于进行同伴交往的学生不在少数。学校可开展普及性宣传讲座,使同学们认识到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对因心理困扰而难以进行人际交往的学生开展筛查工作,配备专业心理教师,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交往方式。

3.提高教师观察研究学生的能力。师生沟通不充分,教师信息了解不完全是影响初中生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增进教师对班级内同学情况的了解,加强教师与学生交谈时咨询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

4.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同伴交往思想。研究表明,团体干预活动可显著改善初中生的同伴关系[11](239-245)。因此,可在教学中活用小组讨论等形式,发挥同学互助功能,为同伴交往提供机会。教师可丰富教学形式,多向小组发问,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四)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1.提高社会团体的规范化水平。洛克的恒河猴社会性发展实验表明,被剥夺了同伴,只与母亲接触的幼猴,易产生较严重的社会适应不良。社会团体是初中生寻找同伴的重要途径,在规范的青少年组织中,学生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为社会做贡献,获得责任感,但目前社会中的团体鱼龙混杂,因此加大对不良团伙的管控力度,促进社会团体活动规范化,有利于为初中生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

2.利用社会文化的导向作用。社会需求理论认为,个体在与他人不同的关系中寻求特殊的社会支持功能,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初中生在进行同伴交往时往往会与不同人建立不同的关系,并不会对所有同伴敞开心扉。政府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积极向上的和谐文化,促进社会整体道德素质进步,为初中生进行同伴交往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初中生同伴关系发展的研究与展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同伴关系的研究多在于比较内地与沿海开放地区学生的同伴交往观念,寻找两者差异,九十年代多在于探讨异性交往的现状及特点,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研究倾向更关注同伴交往时的心理障碍及异性交往过密现象。以往对同伴关系的研究多停留在通过学生间的对比探讨影响同伴关系发展的原因,提出的建议往往难以扎根实际。有研究着重于探讨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学生的作用,但对同伴关系的发展阶段与水平没有深入探讨,对学生群体中存在同伴交往困难的现象缺少认识,难以为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提供实质性建议。之后的研究应着重于在不同视角下探讨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干预模式及初中生同伴交往的个案分析,通过具体干预活动探寻提高初中生同伴交往水平的方式,分别研究农村儿童、特殊儿童、城市儿童等各地区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在特殊性中总结普遍性,为全面了解我国初中生同伴关系发展现状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达夏·金亮,张澜,等.自尊、同伴关系与青少年健康促进行为的关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05).

[2]王英春,邹泓,张秋凌.初中生友谊的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02).

[3]刘广增,张大均,潘彦谷,等.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同伴关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6,39(06).

[4]江沂芯.自尊水平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4(01).

[5]王挺.青少年同伴关系发展的家庭教育机制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0,37(01).

[6]Seval Kzlda  . Peer Relations in Adolescence[J]. OPUS Uluslararas Toplum Ara  trmalar Dergisi,2019,10(17).

[7]张镇,郭博达.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04).

[8]陆芳.农村留守儿童同伴关系与心理安全感关系及教育应对[J].当代青年研究,2019,37(06).

[9]赵磊磊.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及其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10]岡田有司.(2009).部活動への参加が中学生の学校への心理社会的適応に与える影響.教育心理学研究,2009,57(4).

[11]杨晶,余俊宣,寇彧,等.干预初中生的同伴关系以促进其亲社会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02).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发展策略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