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笙箫演奏艺术

2021-08-27 17:45郭风
艺术评鉴 2021年13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

摘要:本文针对笙箫演奏艺术这一话题,首先对笙和箫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又通过分析三位不同地区的笙表演艺术家的主要成就以及艺术风格,对中国笙表演的区域特点进行了阐述。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笙箫表演艺术的统一美,本文简单说明了点线面思维在笙箫演奏中的应用原理,最后通过对目前笙箫表演艺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笙箫表演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原则,以希望笙箫演奏艺术能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笙箫演奏  表演艺术  技巧运用  问题分析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3-0081-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笙和箫都是我国传统的演奏乐器,经历了千年的发展,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笙箫演奏因其具有很深的文化根基,其中蕴藏的中国特色和民族文化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在现代音乐文化大融合的年代,如何正确的发展笙箫表演艺术,真正体会到笙箫演奏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一、笙箫的历史发展

最开始的笙是用葫芦制成的,后来随着手工技术的发展,笙开始用木斗制造,再到后来人们为了追求音色的质量,将笙身的材料换成了铜材料,簧片的材料也发生了改变。笙的音色比较细腻柔和,比较适合轻缓类型的曲子,独特的音调组合会给听众一种虚无缥缈地神圣感,给听众带来极致地审美体验。

笙的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建国以来的簧管数的变化,都体现着人们对笙演奏音质的不断追求。增加簧管数可以增加笙的演奏音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笙演奏时的音量。因为笙的发声主要是靠簧管的振动,如果加装上扩音管,在扩音管的作用下,笙内部会产生二次共鸣,极大提升了笙的表现能力。现代的笙乐器中,大部分都有加装扩音管,三十六簧或者三十八簧的笙是在所有簧上加装扩音管,因此声音洪亮,但是高音和低音的音量比例并不是很理想,三十七簧的笙只在高音区加装扩音管,因此高低音比例平衡,但音色不统一,总之,各有优缺。

在21世纪的改革浪潮中,笙更是吸收了西方乐器的优秀特点,成功进行了改造。传统的笙演奏时是演奏者通过对气孔的操作实现音的转化,但是由于笙的簧管较多,容易漏气,演奏过程中如果音过多,就会出现演奏者越吹越费力,限制了笙的表现能力。通过将笙进行类似波姆的,将按孔式发生变为按键时发声,完美的解决了漏气的问题,但是这也使得不少的演奏手法无法使用,例如抹音、揉音等艺术手法就不能通过按键式的笙表现。

箫也是我国古老的一种乐器,就目前的研究来说,普遍认为骨哨是箫的鼻祖。它与笛类似,在古代通常把现在我们说的笛箫看为一类,直到唐朝才分为横吹为笛、竖吹为箫。箫的种类繁多,不同朝代不同地区的箫都各有特色,洞箫、琴箫、玉屏箫等等都是箫比较有名的种类,由于箫多是以竹制成,因此其声音婉转空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笙箫演奏的艺术特点

(一)适合多种风格演奏

笙箫都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能力,能够使用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从古自今,笙箫都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可以独奏,可以重奏,可以配合我国传统的乐器,也可以配合西方的多数经典乐器,在现代的歌剧表演舞台或者生活通俗流行音乐中都有着非常亮眼的表现。

80年代以后,许多新创作都喜欢中西结合,這些作品是以中国音乐素材为主要内容,再运用西方独特的作曲技巧和手法,将中西方音乐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笙箫演奏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不光是中国,西方许多音乐作家同样也将目光放到了笙箫身上,极大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随着音乐文化的发展,人们的视野逐渐开放,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作家参与到笙乐曲的改造和创作工作当中,为笙能融入到更多风格的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然,笙箫的主要风格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民族风格,我们在提倡创新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不能让历史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是我们在鉴赏笙箫艺术时必须要坚持的原则。上述谈到的中西方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笙箫表演艺术的多方位发展,但盲目的崇拜西方表演艺术,将西方的音乐文化强加到笙箫表演中,这是我们不可接受的,然而事实证明,已经有不少的传统被西方的文化同化,这是我们的一大损失。

(二)多种多样演奏手法

笙箫的演奏已经经历了历史的反复提炼,几千年的沉淀后已经形成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演奏手法。就笙演奏来说,笙的演奏需要口舌和手的配合,口舌技巧种类繁多,例如常见的吐音、碎吐、颤音、锯气等等,同样指法也十分多样,抹音、历音、打音等都是在演奏中极具表现力的手法。这些丰富的演奏技巧在演奏者的使用下可以使音乐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立体,也就增强了笙箫表演的艺术性。

三、艺术大家对艺术发展的努力及地域艺术特点

(一)牟善平的笙演奏艺术

牟善平是山东风格笙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笙作品创作和笙演奏技巧的研究上收获颇丰,在传统“三大气”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出了顿吐、顿谈、舌颤音音等演奏技巧,形成了具有刚柔并济的笙演奏风格,是山东儒家中庸思想的反映,得到了业界广大艺术家的认可,其代表作有《微山湖船歌》《山东罗罗调》等等。

牟善平老先生对近代笙演奏表演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牟善平老先生是集教学、演奏和创作为一身的表演艺术家,这种亲身的感受使得他对笙的理解更加深刻。在20世纪80年代,牟善平老先生与翁镇发先生合作,制作出了三十七簧笙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研制的三十七簧笙很好的完善了笙的音域问题,解决了传统笙音调缺少等问题。最重要的是,这种三十七簧笙的创作并没有像上面提到的按键式那样让许多演奏手法无法使用,牟善平老先生研制的三十七簧笙对传统的演奏手法毫无影响,因此也就成为了笙乐器中的优秀代表。

牟善平老先生除了在乐器和演奏技巧上的贡献以外,在拓宽笙的音乐风格上也有不小的贡献,用D调进行C调演奏的大胆尝试就是牟老的重要创新成果。而且牟善平先生对中国笙乐器教学工作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当时那个教学资源十分缺少的年代,牟善平老先生克服种种困难,与徐超铭以及肖江合编写的笙乐器教材给笙乐器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被当时许多艺术院校当作专业教材进行专业教学工作。

(二)阎海登的笙演奏艺术

阎海登先生是我国的艺术文化使者,曾在许多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的音乐艺术魅力,其作品具有很强的爆发力,近似于晋地地区的民歌风格。阎海登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晋调》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已经成为大部分笙演奏专业学生必修的一个作品。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是阎海登先生创新的“沥音”技巧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阎海登先生给人们发展笙演奏技巧带来了不少启示,阎海登先生在其表演时结合笙演奏的技巧,创作出了“沥声”这一独特的艺术手法。

(三)唐富的声乐演奏艺术

唐富先生是一位新生代笙乐器表演艺术家,也是兼顾笙乐器演奏、音乐作品创作、笙乐器教学的综合性艺术家,而且作为新生代的笙乐器表演艺术家,他非常重视笙乐器的改革活动。唐富先生是东北地区笙乐器演奏风格的代表,其演奏风格以及创作的作品都带有东北地区的大气豪放特点。东北地区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唐富先生的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少数民族元素,并且部分曲目还是用少数民族乐曲的音调为主干进行音乐创作的,为笙音乐的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唐福先生的代表作品《天鹅畅想曲》就是以赫哲族民族曲调为素材,表达自己豪迈的情怀。

四、笙乐器演奏艺术中对点线面思想的应用

笙乐器演奏既然是一种表演,就必须让它有很好的审美感受,统一美是一种特殊的美,统一和谐的美能够让听众更好的融入到音乐中去,能够更好的体会到作品中蕴藏的情感,深化对作品内容的理解。那么,要做到统一美,就必须用点线面的思想,全方位的鉴赏笙演奏的艺术魅力。

(一)点性思维运用

点是组成世界最基本的形式,那一首作品中最基础的点是什么呢?没错,就是乐谱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音符的表现是通过口舌和手的配合来完成的,因此,要注重一部作品中的点,首先需要了解每一个音符各自的特点,做到音符与人体动作高度的统一,这样才能使每一个音符都更加自然。点思维控制好的完美诠释就是音准,虽然音准是所有音乐学习者的基础能力,但是能够真正把握好音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最基础的点是一场完美演出的重中之重。

同时,对于点思维的思考,我们还要考虑到点与点之间的点,那就是节奏。音符与音符之间的间隔来表达音乐中的节奏,把握好节奏能够给曲目赋予灵魂,同一个作品用不同的节奏演奏会有不同的效果。还有就是,点思维告诉我们,一首作品中,不一定每一个音都能深入人心,但是,如果能将几个重点的音符演绎好,那么这场演出的表现力将会十分强大,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在练习时候才需要有针对性地着重练习重要环节,让自己实现质的提高。

(二)线性思维地运用

点与点连接成线,音符与音符连成曲。对于一整首乐曲,尤其是比较大型的作品,乐曲中讲述的故事内容和情感表达往往是不一样的,可能会出现前一部分愉悦,后一部分悲伤,前一部分画山水,后一部分表人生。这样通过不同点组合连成的具有相同艺术内容的音乐部分,我们就可以看成线性。线性的划分能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不至于一股脑的全部灌输到脑子里,这样会使听众变得十分茫然,不能准确领悟演奏者想要表达的事情,不能展现出作品的意境。同时,对于线性的考虑也给演奏者带来了新的视角,在难度较高的组合演奏中,合理运用线性思维,能让合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统一美的要求。

(三)面性思维的应用

利用面性思维对乐曲各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審视,能够更好的把握住作品整体的情感走向和故事发展,只有深刻理解作品才能让演奏者自己先沉浸到作品中,只有演奏者的情感融入了,才能更好的向听众展示作品的深刻内涵。

五、笙箫演奏艺术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无论是笙演奏还是箫演奏,在如今文化大杂烩的年代,艺术创新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但在创新过程中,改变什么,保留什么,融入什么,模仿什么都是需要我们仔细思量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要求正在逐渐改变,对于许多具有民族风格和民间艺术类型的演奏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认可,因此就有人提出要改革,但是改革并不意味着完全革新,盲目追求大众文化和西方流行文化,丢掉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元素,这不是对事物改革,而是对事物的抹杀。

笙箫演奏已经在20世纪被许多艺术大家从衰退的状态拉了回来,如何进一步发展笙箫演奏艺术,实现新的发展,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做出巨大努力。改革有风险,但我们不能拒绝改革,大胆尝试运用笙箫演奏更多风格的乐曲作品,从各种中西方乐器演奏中积极总结新的演奏技巧,更加丰富笙箫演奏的表现能力和艺术魅力,充分利用笙箫演奏的和声和复调优势,让笙箫演奏艺术在世界大舞台上大放异彩。

六、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烙印,艺术是表达文化的重要形式,笙箫表演艺术是向世界展示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回顾笙箫表演艺术的发展历程,我们要感谢艺术大家用一生的努力给我们留下的珍贵宝藏,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发展中我们丢了很多东西,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不能把传统全部丢掉,要有所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笙箫演奏艺术的与时俱进,始终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隋康.谈改良笙演奏的艺术表现力[J].戏剧之家,2020(23):123.

[2]张寒东.创新笙演奏的技术——现代笙曲提出的挑战[A].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2018:2.

[3]牟楠.牟善平笙演奏与作品简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9(04):55-61.

[4]岳华恩.阎派笙演奏艺术初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02):65-67.

[5]刘向阳.谈唐富先生的笙演奏艺术[J].艺术教育,2006(05):74-75.

[6]张跃进.论笙演奏技法标识的规范与统一[J].中国音乐,2003(04):98-100.

[7]郭风.笙演奏教学如何与现代新民乐融洽探索[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8]李强.基于点、线、面思维的笙演奏艺术运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7(11):101.

[9]马文娜.点、线、面性思维在笙演奏艺术中的运用[J].中国文艺家,2019(12):43.

[10]付恒.笙演奏的艺术特征[J].东西南北,2019(08):92.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
第30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活动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汪星人的《戏精的诞生》,敬请观看
浅析表演艺术的真实性与生活的真实性的异同
戏曲老生行当解读
二人转旦角表演艺术之我见
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探讨
找寻人物的性格定位
评剧花旦和青衣的表演艺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