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流理论的美术教育研究

2021-08-27 21:43曲振波费悦
艺术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育建议

?曲振波 费悦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美育越来越受到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高雅情操、健全人格发展等方面都有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美育课程大多不参与学校的成绩评定,课程开展困难重重,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很难发挥作用。笔者结合心流理论的理论框架,关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和课堂体验,探索心流理论在学校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从而为当前的美术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流理论;美育;美术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1 美育与美术教育

1.1 美育具有重大的育人价值

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美能拯救世界”。实际上美育的教育价值和对人生的意义根本上源于“美”本身对生命发展的牵引与影响[1]。近年来,国家把“以美育人”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价值导向。学校美育是审美教育、道德教育、心灵教育,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2 美术在美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美术教育是一种兼具人文性和艺术性的育人方式,在美育教育中地位重要。它能使人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满足,同时使机体更和谐、更敏锐。它能带来多样的思维方式和细腻的情感体验,激发个体的强烈个性,实现精神的超越和生命的感悟。

2 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應试教育的阻碍

当前公立学校美术教育基础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应试教育之风的影响,从而陷入困境。 偏远地区的学校暂且不论,发达地区的大部分中小学也将艺术课作为“弹性课”“调整课”来处理,连培养要求上最基本的课时结构都不能满足。

2.2 功利性太强

“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这是清代郑板桥先生总结的绘画三个阶段[2]。但是在我们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往往过于关注“手中竹”,即艺术的最终呈现结果。 倘若没有“眼”的观察和“心”的体悟,竹所承载的“精”“气”“神”就无法传达。所以艺术创作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个将观察、感知、想象与自己的内心体验和反思相结合的过程。

美术课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教育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一线教师应该探索在时代的前沿,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环境的创造、教学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做出努力。

3 心流理论在教学中的探索

3.1 心流理论的概念

心流理论最早诞生于美国,由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理论内容指人全身心投入某项工作时获得的一种心理上极致愉悦的体验。该体验的主要特征有自我意识的消失、对时间流逝的忽略、完全专注于活动本身。后来,Novak和Hoffman在此基础上又将心流理论总结成三个因素:条件因素、体验因素和结果因素[3]。

3.2 心流理论在培养学习动机方面的意义

学习动机的分类,若从主体的动力来源出发,内部及外部动机是其主要的两大类别。内部动机主要包含主体的兴趣偏好、求知欲是否强烈以及自我提升要求是否急迫等因素,外部动机则更多受到奖惩制度、他人的期待值等因素影响。内外动机的区分是相对的,两者可以相互转化[4]。众多研究资料表明,来自外部的任何要求、影响、力量都必须被个体接受并转化为内在的需要,才能对个体产生作用。

心流理论在注意力捕捉、活动水准把控以及个体体验衡量等方面表明它是一个引导个体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的过程,有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流状态,从而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 心流理论与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方式对引发心流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以教学内容和过程为设计对象,分析教学任务和客观限制因素,在完成高水平教学任务的目标驱动下,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结合心流理论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目前,心流理论在教学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学习游戏的设计上。

学习游戏,是将部分学习内容以游戏的形式传授,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5]。设计过程中,研究人员结合心流理论、用户体验等理论指导,构建学习游戏框架,并在游戏元素中通过设定倒计时、实时分数、排名反馈等增强游戏的挑战性,从而增加参与者的心流体验。实践证明,学习游戏中适当地设置挑战性任务能够提高参与者的投入程度。

但是,目前学习游戏在日常教学中的推广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学习游戏的设计需要专业设备与技术的支撑,这对于很多普通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素养都是很大的考验。第二,学习游戏是知识与游戏的综合体。当学生产生心流时,我们无法准确分辨是知识的深入学习还是游戏元素的强烈吸引带来的心流体验,况且游戏元素在产生心流感方面往往更具吸引力,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会更容易依赖外部动机,不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形成。第三,学习游戏本身涉及的知识点有限,但制作成本较大,从教学性价比来说,也是需要不断衡量的。

4 心流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教学思考

根据本次对学校美术教育的研究,美术教育得不到足够重视很大程度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回归教育的本质,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结合研究成果,在心流理论的指导下对学校美术教育提出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4.1 美术技能的理解与引导

在重视学科教育,弱化技能训练的教育形势下,美术技能通常被认为是动作技能,从而得不到重视。但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美术技能更应该被归为心智技能。

4.1.1 美术技能五大要素

美术技能的心理因素在《美术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被归纳为五点:水平和竖直视觉定位能力、画面比例确定能力、色调色温判断能力、空间想象力、手脑协调能力[6]。美术创作活动的进行离不开这五个主导因素。但很多情况下,美术技能会被粗暴地认为是通过肌肉练习获得的动作技能,其本质中包含的学生的心智因素被忽视,绘画过程被视为机械性的工作,这是极大的误解。

4.1.2 心流理论与美术技能引导

心流体验的实现需要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自我意识,缺少强意识和明确目标的实践活动就无法产生心流状态。在美术教育中,美术创作的核心是学生心智发展的表达,如若忽略内在,只注重外在技巧技法的练习,对学生美术素养的综合培养是不利的。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所画物体的正确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把握画面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然后分解每一个具体形象(例如,静物水果类可以分解成多个几何体的组合),最终呈现的是经过认知处理后的画面,也更有利于学生心智的成长。

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面临的挑战和自身技能水平不匹配的情况,如此就会对个体实践水平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安排课堂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好课程任务的难易度。

4.2 明确练习目标

产生心流体验最重要的前提是学生在进行活动时存在明确的目标。契克森米哈尔在著作《当下的幸福》中提到,任何实践活动,若按照科学的、合乎道理的步骤进行,那么心流体验大概率会发生[7]。在活动中首要的步骤是在每次的实验或项目中明确总目标,并在分项的子目标中也确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针对美术教育,总目标和子目标可以确定为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陶冶情操和改善学生每一次与艺术接触时的体验感。

学校的美术课堂上,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专业美术培训的学生,对素描、钢笔画等西洋画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故在实际课程学习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有理有据地推进课程,应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练习每一步的作画方法而不是只安排“画一幅好画”的总目标。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将“一幅好画”这个模糊的庞大的目标分解成整体构图安排、配色方案、明暗关系处理、透视比例把握等小目标,切实匹配学生的学习能力。譬如,可让学生首先加强对单色稿的学习,在单色稿的基础上增加对小范围场景及事物的描绘练习,在实践过程中让孩子一步步扩展对绘图的认知。最后,当孩子能完整作出一幅作品时,教师可适当对学生作品做一定的规范指导。

4.3 培养学生自主作画的能力

“行动与意识的统一”主要指学生在进行下一步活动或行为时不需家长或教师指引,能对自己的动作、行为有合理的推断且正确并自然地做出恰当的反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行合一”[8]。心流体验常被人类忽视,并认为其可有可无,但在现实生活中,若自我控制能力十分低下则不能获得完全的心流体验。教师在正常的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尽量减少对学生作品的示范、修改频率,只有对主体作品进行适当的点评及批改才会让其形成正常的绘图心理,减少学生的依赖感,提高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

如何強化学生自控力,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的原则是“对于每次主题的学习从不指定唯一的方法,而是会围绕问题提出几种策略及方法,让学生对问题自主进行思考,自主解决,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遵循客观事实及满足教育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在进行艺术类的学习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其风格及作品的独创性,不要一味追求版面作画水平而进行千篇一律的指导。

另外,更应注意的是,学生在事物行动过程中教师或家长应对其有实时的反应。艺术类教育不同于自然科学,学生在自我操作时会产生对原生主题的迷茫感,从而渐渐脱离原本方向,这就会使主体对此次主题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心流体验的缺乏或消失[9]。因此在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作画方式、技巧等做出合理引导、适当点评,强化每次课程的主要目的。教师对学生美术绘画技巧及方向的及时反馈是增强学生提高绘画操控力的关键。

4.4 创设心流环境

在课堂学习中,自控力缺乏是小学生在校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使学生处于绘画、声乐等极易引起他们兴趣的课堂时,其注意力及自控力的分散和消失也是时常出现的现象。所以,如何创设良好的心流环境对于教师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尽量做到在纪律良好、环境安静的同时减少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干扰,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度。

譬如在学生进入课堂开始学习之前,就对课堂纪律做出相应规定,设立奖罚体系,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老师主体可控的事件上来。若想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保持身心平静,注意力集中。但是当他们一旦进入练习状态时就应尽量减少或避免音乐等外界事物的干扰,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对主体干扰过多会对心流的产生造成一定的阻碍[10]。

5 结语

本文通过发现学校美术教育现存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的指导,为美术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教学视角,即在心流理论指导下开展美术教学。

针对引发心流状态的外部条件,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方式的更新、教学互动的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创造好的教学环境和更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感到轻松愉悦,并能体会到心流状态带来的快感,有利于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培养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宿强,罗锦霞,张怡.从美术教学走向以美育人——成华小学美术学科育人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21(16):67-69.

[2] 胡泊.儿童美育,不是“教”而是“浸润”[J].美术观察,2018(07):27-28.

[3] 胡梦婷,王峰.基于心流理论的冰上运动app交互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20(06):97-98.

[4] 徐鸿捷.小学生美术学习动机理论研究——以心流理论为视角[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5] 王舒.学习活动中引发心流的条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6] 唐志.浅谈对新时期儿童美术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2):141-142.

[7] 李懿.结合心流的游戏化教学意义分析与思考[J].福建电脑,2019,35(07):8-12.

[8] 邹燕妮.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21(07):158-159.

[9] 魏立楠.游戏设计中的心流理论应用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4.

[10] 蓝娟.关于心流理论影响儿童教育游戏效果的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曲振波(1963—),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费悦(1997—),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美育建议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美育教师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