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2021-08-28 15:18蔡才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5期
关键词: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渗透

蔡才兴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此时的教师们也就需要在研究渗透方法后,把握渗透时机和方式,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积极的渗透进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过程;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渗透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要正确认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

一、借助中外对比,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潮日益侵蚀着各个校园,导致部分学生逐渐的失去了政治认同,在思想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偏差。所谓的政治认同,实际上就是正确的政治观念。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培养,使其在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基本大政方针后,对这些制度方针采取认同支持甚至维护的态度;在对我国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解后,正确看待我国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观念,从而成为我国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在此背景下,相关教师自然也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进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利用学科核心素养,达到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教师们在讲解《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时,此部分内容涉及了社会保障政策。此时,教师就可以开展中外对比,对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进行培养。如: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已经超过十三点五亿,基本上实现了全民参保。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全民参保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但哪怕难度过大,我国依然可以突破困难,完成目标。那么,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其是否有实现全民参保?在提问之后,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等设备,展现出各种相关的调查数据。而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二零一七年美国新增了三百二十万人没有医保,计算得出,大约三千九百万人没有医疗保险。由此可见,美国并没有实现全民参保。在这样的真实案例中,学生们就可以了解到中外之间的差距;可以在中外对比下,促进政治认同感的形成。

二、借助思辨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思辨问题就是选择判断、分析评估和理解某种辩论性论证和说理性解释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们要积极的提出思辨性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们在问题的思考分析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在正确价值取向的坚持下,達到科学精神的树立形成。

例如,教师在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课进行讲解时,可以对这样的思辨问题进行设计:一直以来,尊老爱幼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老人碰瓷讹诈事件的频发,对于尊老一事当代年轻人形成了两个全然不同的派系。一方认为不应该扶老人;一方则认为应当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扶老人。那么,到底要不要扶老人?应该怎样扶老人?此问题实际上也是生活中极具争议的话题,一边提问,一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中思考探讨,回答问题。而在学生们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如“看待扶老人此事的观点”“解决老人碰瓷讹诈事件的方式”“扶老人之前保护自己的意见”等等。通过辩论,让学生们形成辩证思维,在正确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树立中,形成科学精神。

三、借助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就是对法律给予尊重、遵守和正确运用的意识,通过正确应用法律,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多多应用一些生活中不同的真实案例,深入讲解违法之后会接受到的惩罚等等[3]。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法律知识,避免违法犯罪问题,从而在保护学生自身的权益下,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树立,为其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如在《多彩的消费》教学中,教师们就要应用真实案例,在案例讲解中,强化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理解。如:二零一八年,阜阳市太和县陈先生用九千元在当地一个超市购买了六瓶飞天茅台,但拿回家才发现,这些茅台全是假酒。在列举真实案例后,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假如自己是陈先生,面对假酒会怎么做?是接受假酒事实还是选择维护自身权益?如果想要维护自身权益,那么具体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们开展话题讨论。在讨论中,有部分学生认为维护权益太过麻烦,会直接选择息事宁人;但也有学生表明应当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之后,教师再对此案件的后续进行讲解:陈先生面对九千元买回来的假酒,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经过法院审判,超市需要十倍赔偿,总赔偿金额达到了九万元。此时学生们了解后续情况后,会感到非常震惊,不明白为什么会赔偿这么多。这时教师理所当然的引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通过对此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们了解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实际价值。这样一来,就能够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下,促进学生法治意识和观念的树立。

四、借助生活事件,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公共参与意识是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基本意识。此时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需要在讲解课程知识后,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事件,通过事件的讲解,实现对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4]。如在《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的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引入这样的生活事例:二零一七年,辽宁省北票市纪委对上园镇朝阳寺村党支部书记白宝贵作出开除党籍处分决定。消息传回村里,村民们竟然放鞭炮庆祝。原来,白宝贵是一名村霸,对其的违法犯罪行为,村民们敢怒不敢言,更无处伸冤。在引入事例后,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此种问题?是如何选举村干部的?我们应当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加强对民主选举的了解,会认识到民主选举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联。从而能够在知识的掌握中,达到自身公共参与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树立。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可以在知识道德的同步发展中,满足新课标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则可以促进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修养。此时教师们自然要更加深刻的渗透政治核心素养,以此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平.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政治教学开展漫谈[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7):37.

[2] 李正喜. 浅谈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J]. 新课程·下旬,2019(4):195.

[3] 蓝文贵. 浅谈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性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下旬,2019(1):59.

[4] 张玉文. 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 文渊(中学版),2020(7):351.

猜你喜欢
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渗透
初中政治教学应当强化思想教育引导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体系构建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多媒体信息工具在政治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政治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方略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