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数学学困生走进探究学习的实践探索

2021-08-28 15:47吴穗珊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5期
关键词:梯度线段三角形

吴穗珊

数学课堂是提升学生智力水平、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主阵地。探究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培养数学思维,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新型学习方式正被广泛采用于数学课堂。

一、什么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确定一个探究主题,通过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围绕主题和情景问题,动手实验、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分析条件、探寻正确答案的学习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师生的角色都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领导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建构知识的促进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二、探究学习的优势

(一)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强和高度抽象的特点,采用探究学习方式,能让学生经历自主发现,分析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所学数学知识是怎么形成。例如学习“乘法分配率”时,给出的情境问题是:“买6件球衣和6条球裤一共要多少元?”、“在2元店里买4个小喇叭和9个气球,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得出结论和公式,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率”是怎么得来的。

(二)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学生本人的思考和实践。探究学习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同学交流,提出质疑,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平台,长期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会不断提高。

(三)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探究学习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拓宽思维的空间,因为没有现成结论或答案,学生更容易对某个数学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或提出另一个不同的解题方法,都可以视作学生创新潜能的表现。

三、探究学习中学困生的表现

当前,探究学习的实施效果如何呢?在课堂上,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主题展开探究,有时看起来很热闹,但基本是优等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学困生对探究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参与热情,无所事事,不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做课堂练习时无从下手等,这些都表明学困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而不少教师对待学困生的态度也存在问题,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较少提问或关注学困生,有的甚至无视他们的存在。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忽视,学困生干脆不思考,不回答问题,学习效率低下。

四、引导学困生走进探究学习的方法与实践

(一)明确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探究学习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兼顾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和差异发展。

2.面向课程目标。探究主题要体现学生必备知识的要求及核心价值,活动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

3.面向生活世界。探究学习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提高学困生的探究兴趣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的直观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困生的专注力比普通学生差,因此,教师创设有意义、有趣的学习情境吸引学困生的眼球和兴趣,是引导他们走进探究学习的关键。

例如,教学“小数点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时,教师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神奇的金箍棒”的故事,小学生们都爱听,听完之后还找出了故事里的数学信息。教师把数学信息写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探究“金箍棒一开始是多少米?”、“能在尺子上找出来吗?”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回答,得出0.008米等于8毫米;“用小数的意义怎么说呢?”教师接着作出引导:“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1份是1毫米,其中的8份就是8毫米,即一千分之八,用小數表示就是0.008米”。像这样伴随着故事的导入,教师把数学信息或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的好开端。

创设情境还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通过他们熟悉的生活中的感性材料作为中介,使学困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有趣和实用。

例如,在探究“小数的意义”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小数,学生抢着举手回答:“测温时,38.5度就发烧了”、“我的身高是1.46米”、“我的体重是40.5千克”、“超市卖的牛奶2.50元一盒”、“我的数学书宽是18.4厘米”等。小数本来是抽象的,学生这么一说,就变成非常熟悉的数字,亲近感随之而来,学困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动口、动脑,一旦入了门便跟着感觉走,学习自信心逐渐增强。

(三)设计有梯度的探究活动,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基础与接受能力都不一样,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要讲究梯度,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思路设计活动环节、问题和练习,引导学困生走进探究学习的状态。

1.活动层次有梯度

层次清楚、梯度明显的探究活动,让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得到锻炼,分别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到发展。

在探究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抓住“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吗?”这个疑惑,设计以下四个有梯度的探究学习活动。

(1)重现三角形模型

出示:三条线段。

操作试验:摆一摆

问题:三条线段摆在一起就能围成三角形吗?

(2)拆解三角形模型

操作试验:移一移

出示:从三条线段取走一条。

问题:用剩下的两条线段怎样能围成三角形?

(3)重组三角形模型

操作试验:剪一剪,量一量,记一记,摆一摆

问题: 剪开两条线段中的一条(按整厘米数剪),现在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了吗?

猜你喜欢
梯度线段三角形
一次函数助解线段差最大绝对值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内容、形式与表达——有梯度的语言教学策略研究
航磁梯度数据实测与计算对比研究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线段图真好用
画一画
组合常见模型梯度设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