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教学实录与分析

2021-08-29 07:53仇丽君
科教导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仇丽君

摘要因地下水深处地下,学生鲜少有机会认识,其神秘性吸引儿童想了解、想知道、想一探究竟。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紧扣科学课的“理”和“趣”,用由浅入深的一个个问题驱动教学,让学生在朝向未知的探索中深度经历,展开深度探究,达成教学目标。课堂学习流程体现着执教教师为达成预定目标所做的精巧的“排兵布阵”:合适的学习流程,是产生深度学习的前提;精当的实验设计,提供深度学习的可能;教学中“无法预约的精彩”的产生,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理解力、敏感的教学捕捉力,以及推波助澜的教学机智,让师生共享深度学习的精彩。

关键词理趣课堂;学习流程;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6.011

Teaching Record and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IU Lijun

(Jiangsu Nantong Haimen New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Nantong,Jiangsu 226100)

Abstract:Because the groundwater is deep underground,students rarely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know,and its mystery attracts children to want to know,know and explore. According to children,s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closely follow the "reason" and "interest" of science courses,and drive teaching with problems from shallow to deep,so as to enabl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in-depth exploration towards the unknown,carry out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achieve teaching objectives. Classroom learning process reflects the exquisite "troop arrangement" made by teachers to achieve the predetermined goal:appropriate learning process is the premise of deep learning;Sophisticated experimental design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in-depth learning;The emergence of "wonderful without reservation" in teaching requires good educational understanding,sensitive teaching capture,and teaching wit,so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share the wonderful of in-depth learning.

Keywords:rational and interesting classroom;learning process;deep learning

1教学分析

《地下水》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地球上水的资源”的第二课,意在帮助学生认识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树立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意识。

本课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是苏教版科学新教材中新增的一课。地下水因为深处地下而远离人们的视线,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鲜少有机會认识。然而,越是脱离学生生活、有难度的教学内容,越能吸引学生一探究竟。本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紧扣科学课“智”和“趣”的特点,用由浅入深的一个个问题驱动教学,让学生在朝向未知的探索中展开深度探究,达成教学目标。

2情感驱动,探寻井水之源

师: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展示水井图片),这是什么?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生:这是井。有些人居住的地方离河水比较远,就要在井里取水,用于洗衣、做饭。

师:我们国家有各种各样、不同年代的水井,大家来欣赏一下。

(学生通过视频欣赏各种各样、不同年代的水井。)

师:自古以来,离江河比较远的人们,就在井里打水取水,这个井水似乎从来没有取完过。大家有没有想过,井里的水是从哪儿来的?请同学们把关于“井水从哪儿来”的想法写或画在这份《课堂记录单》上,并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天上降雨;地下暗流;土壤锁水;远古岩浆水……)

师:大家有很多想法,要想知道这些想法是否正确,接下来怎么办?

生:可以用做实验的办法或研究真实的井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音画视频,既是让学生对中国井文化进行侧面了解,又让学生发现井的悠久历史,感受到人与井相互依存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探究井水由来的兴趣。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井水由来进行猜测,既是一次“激活经验”的深度经历,展示学生各不相同的想法,让学生对不同的想法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又是一次“分析比较”的深度经历,深度经历是深度学习的基础。

3合作探究,揭秘井水成因

3.1初步尝试模拟挖井,发现井水取自地下水

师:有的同学很想到真实的井边去看看,可是现在在课堂上无法实现,怎么办?

(学生提出做实验的办法。)

师:科学上,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往往会做一个模型(展示透明塑料桶里模仿陆地结构的模型)。请同学们观察陆地模型的侧面,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这个陆地模型从侧面看上去是分层的,最上面是草、土壤,然后是细沙、砾石,再往下就是大石块。

师:有了陆地模型,要研究井水从哪里来,可以怎么做?

(学生展开联想,提出要挖“井”。)

生:我们可以在这个陆地模型上挖口“井”,看看能不能挖出“井水”来,如果有“井水”,看看“井水”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师:挖井先要找地方,在你们家周围,有这两处地方,你会挑选在哪儿挖井?为什么?

(展示两幅图片,一幅土壤水草丰茂,一幅土壤干涸裂开,学生选择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挖井,预示着水源充沛。)

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陆地模型上挖“井”。动手之前先小组讨论确定:用勺子从哪儿开始挖?挖出来的东西放哪儿?怎么防止坍塌?什么时候放“井胆”?一边挖一边思考:挖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挖出了哪些东西?挖到哪儿出水了?为什么会有水?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后开始挖“井”。)

生:我们从土壤模型中心用勺子往下挖,感觉很难挖,很费力气,挖出了小草、土壤、沙子、小石子儿、大石头。

生:为了防止挖出的洞被掩埋,我们把用矿泉水瓶做的“井胆”扣进去,挖到一定深度就有水了。我们观察这个水好像是从石头缝里渗透进去的。

设计意图:在科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可迁移的知识和方法。本环节引入科学中“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让学生通过有趣且有意义的“挖井”模拟实验,发现井水就是来自地下水。充满理趣的深度探究过程,为学生建构地下水的概念打下基础。

3.2深入探究模拟降雨,发现地下水的主要成因

师:井水就是来自地下水,那么地下水又是哪儿来的呢?

(有学生猜测来自天上降雨、降雪、冰雹等。)

师:下面,我们用降雨实验进一步探究地下水从哪儿来。请大家给挖好的“井”盖上“井盖”,用瓶盖戳了小洞的矿泉水瓶模拟降雨,仔细观察“井”内外的变化。思考:降雨后,雨水去了哪里?井水有什么变化?这样的井水能用吗?

生:我们把“井盖”盖上,在“井”的外面模拟下雨。当下了很多雨后,“井水”就涨上来了,它是从“井”的底部涌上来的。

生:我们还发现,下雨后“井水”非常浑浊,因为混入了大量的雨水,这种“井水”是不能作为生活用水使用的。

生:但是,如果放置时间长一些,“井”里的水会慢慢渗透到旁边的土壤、石头缝隙里,水位会下降,“井水”会慢慢变清澈,就可以使用了。

师:根据大家的讨论,我总结如下:(1)根据模拟挖井和模拟降雨活动发现,一部分雨水会顺着疏松的地表,慢慢地透过碎石层,变成地下水,储存在那里。(2)如果下大雨,大量雨水来不及渗透,就直接灌注到井里,井水就上涨了,此时井水中大部分是雨水,井水很混浊,不能直接食用。(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地下水的来源之一,就是天上降雨。在大自然中,由于土壤和碎石层非常厚,地下水渗透的速度又很慢,到达深处所需的平均时间在一百年以上。

设计意图:一个好的科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指向多方面教育,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中,获得更多、更立体的认识。在模拟“降雨”中,虽然安放了“井盖”,但依然有满满一井水。逐层深入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有“违背常理”的发现,激发学生讨论、辨析、思考,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地下水的主要成因,还对降雨后井水的变化、地下水渗透的深度、速度等都有所发现。当模拟实验与真实的自然现象发生联结时,学生的深度学习自然发生了。

4迁移运用,保护地下水

师:大自然中地下水的形成,除了天上降雨,还有其他原因吗?让我们来看“地下水的形成原因”视频。看完后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生:天上降雨、高山上的积雪融化后的水,都会顺着土壤、沙子、石头往地底下渗透,储存在地下深处,形成地下水。

生:如果江河湖的水位很高,水也会更多地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

师:根据科学探测,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地下水够人们使用吗?带着这个问题自学书上的内容,再对照图片,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地下水不够用,人们通过铺设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等补充地下水。

师: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等设施,都是路桥工程师设计的,课后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找找公园、街道、社区哪儿有透水路面。

本节课,我们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地下水的来源,知道地下水的资源非常有限,要节约使用,并学习了采用一些技术回收利用雨水,及时补充地下水。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学习,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形成较为完整的“地下水”概念。我们提倡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科学学习要与生活联结。不仅从理性层面对地下水的表现形式、成因进行分析、认识,还要在应用层面提出合理使用地下水的方法,把培养学生有根有据的科学精神和合理使用资源的科学态度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

5教学反思

5.1合适的学习流程,产生深度学习的前提

本课在学生原有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设计:由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井,产生“井水从哪儿来”的问题;通过在陆地模型上挖井发现井水来自地下,井水就是地下水;通过模拟降雨活动,发现地下水的主要成因;观看视频,了解地下水在地层薄、地势低的地方涌出地面,形成涌泉;进一步学习,发现地下水形成的其他原因,进而引发地下水是否够用的想法,形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科学态度。这样的教学流程设计,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进而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完全自发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5.2精当的实验设计,提供深度学习的可能

本课安排了做一口“水井”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雨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教师向学生呈现了用透明塑料桶装着的“陆地模型”,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猜测能否挖到井水。在挖的过程中,无数的问题会在学生脑海中产生,促使學生认真观察砂砾、碎石的潮湿程度,预测“大概什么时候能挖到井水”,而当实验成功时,学生的欢呼代表了他们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要想实验设计得精当,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要从儿童立场出发,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发他们的观察、思考、提问,让他们发现知识的魅力,把知识真正转化成可以迁移的智慧。

5.3敏锐的捕捉能力,享受深度学习的精彩

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学材等多种要素相互作用下的多边学习活动。这就意味着,在课堂动态发展进程中,总是会产生一些教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状况。当学生盖上“井盖”,饶有兴趣地模拟降雨时,发现“井水”瞬间就涨满了,引发了一场异常热闹的讨论。通过课堂中意外的生成,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卷入了一次深度思考,进入了智趣共生、情理交融的学习佳境。这种无法预料的精彩的产生,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理解力、敏感的教学捕捉力,以及推波助澜的教学机智,这是教师可遇不可求的意外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