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阅读对培养低年级学生求真精神的实践

2021-08-29 16:40徐春建陈洁茹
科教导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

徐春建 陈洁茹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求真精神是科学素养的内核。研究表明,科学阅读在活跃学生思维、认识科学本质观、建构科学概念上起到很大的作用。科学教学中通过科学阅读去培养低年段学生求真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包括:课堂阅读,奠定求真基础;对话阅读,营造求真氛围;课外阅读,夯实求真目标。

关键词科学阅读;求真精神;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6.039

Practice of Scientific Reading on Cultivating Truth-seeking Spirit of Junior Students

XU Chunjian1,CHEN Jieru2

(1. Hangzhou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Office,Hangzhou,Zhejiang 310003;

2. Hangzhou Dinglan No. 2 Primary School,Hangzhou,Zhejiang 310044)

Abstract:The purpose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scientific literacy,in which truth-seeking spirit is the core of scientific literac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scientific reading plays a great role in activating students,thinking,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essence and constructing scientific concepts. The effective ways and methods to cultivate the truth-seeking spirit of low-level students through scientific reading in science teaching include:classroom reading to lay the foundation of truth-seeking;Dialogue reading to create a realistic atmosphere;Extracurricular reading,consolidate the goal of truth-seeking.

Keywords:scientific reading;truth-seeking spirit;reading strategy

隨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提出的科学素养越来越强调探求新知、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也就是求真精神。但在现实中,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求真精神,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自信,当大多数人的意见与自己意见不同时,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选择从众;二是盲目信任教师,自我意识薄弱,缺乏批判质疑的精神;三是受年龄的限制,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原有的知识面薄弱,基础有限,分析推理能力较差,表达不清楚,探究能力有限。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科学阅读在学生科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求真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科学阅读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结合实际教学,研究科学教学中如何通过科学阅读培养低年级学生求真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课堂阅读,奠定求真基础

科学教材有“像科学家那样”和“科学阅读”版块,说明科学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可精心备课,灵活地运用这些材料,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1.1在课前导入阅读

导入采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既能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又能让学生产生求证的兴趣与意识。例如,在执教“书的历史”内容时,教师以“蔡伦造纸”阅读导入,引导学生以提取信息的方式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过程。教师提问:“书一直都是这样子的吗?你们还知道人类曾经用什么材料来做书的吗?”从而聚焦问题:“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发生变化呢?”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有疑问:“古时候是怎么造纸的?现在又是怎么造纸的呢?”他们会对造纸的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大激起了其求知欲,并在课后通过阅读去探知造纸的过程。

1.2在课中融入阅读

在执教“磁铁”内容时,学生要探索“磁悬浮列车悬浮的原理”,教师将科学阅读材料“法拉第的发现”作为学习内容,对法拉第从一个小学都没有念过的装订图书学徒工到世界闻名科学家的故事进行挖掘与延伸,以他毫不懈怠的勤奋学习和艰苦奋斗、不知疲倦和持续探索的精神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百折不挠、专心钻研、不畏困难的科学品质。通过讲述他及时记录,轻轻听讲笔记,在不断积累中发现问题,并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养成持续积累,坚持记录的习惯,学会从细微处观察,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

1.3在课后引入阅读

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前,结合教材中的拓展内容,引入相关的阅读。这样能激起学生对科学新的关注,会在阅读中得到新的求证。比如在执教“各种各样的天气”内容后,教师问学生:“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因为来得猛烈,所以我们称它为极端天气。你们知道哪些极端天气呢?这些极端天气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实际情况是不是正如你们所说的这样呢?大家课后去查阅一下资料或者阅读相关书籍,我们下次来分享一下。”这样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外探索求真。

2对话阅读,营造求真氛围

課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故教师在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中,要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觉得阅读是有价值的。学生通过科学阅读从而敢于说真话,敢于承认错误,尊重客观事实,形成用证据说话的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至关重要。

2.1在师生交流中营造求真氛围

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引领者,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淡薄,处于他律阶段,这就决定了大部分学生都有向师性。故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对话,一定要发挥教师求真务实的榜样示范作用,引领学生通过科学阅读去求真。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学会包容的求真意识。教师犯错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

例如,在执教“空气有质量吗”时,教师提问导入:“你们觉得空气有重量吗?”马上有学生指出:“老师,课本题目是‘空气有质量吗!”这时需要教师主动坦然认错,为学生树立榜样,肯定该生仔细阅读的价值,鼓励学生都能向他学习,并引导学生能通过阅读拓展阅读,了解“质量”与“重量”在科学中的概念区别,能通过阅读发现天平称的是质量,而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重量;本节课是用天平来进行测量,所以应该用质量这个词。如此,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尊重事实,逐步形成批判质疑的意识。

2.2在生生交流中营造求真氛围

学生之间的阅读互动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知识,为他们辩证地看待事物打下基础,继而能自主地求证与证伪。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阅读的有趣的书目,可以在课堂上交流,抑或是课后的闲谈,甚至是推荐卡片的交换等形式,达到全员阅读的氛围,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挑选一些内容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读书交流会或者辩论会等。

例如,在执教“各种各样的天气”时,前期学生已经通过自主阅读相关书籍或者查阅资料了解了相关知识,课堂上教师以“天气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为辩论主题,引导学生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展开辩论,通过思维碰撞,学生懂得了天气变化有利有弊的两面,了解到事物具有两面性,潜移默化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也体会到了只有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才能趋利避害,让科学知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初步感受到观点需要用证据来论证,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

3课外阅读,夯实求真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后有意识地对课外的文本进行阅读。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会慢慢地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科学概念,也会从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和史料中,体会到科学家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崇高品质。

3.1走出科学误区,在已知中证伪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和思维上的限制,在先存知识上会有很多误区。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会将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知识相连接,引起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明辨对错,并重新建构新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例如,二年级的一位学生对动物特别感兴趣,她以前观察到蜻蜓只有一对眼睛,但是在阅读《这本动物书有点不一样》这本书后,她跑过来惊喜地告诉教师“老师,原来蜻蜓不是两只眼睛啊,它有一对复眼,你知道什么是复眼吗?”教师回答“哦,看来你又知道了新东西,能给老师普及一下吗?”学生说:“复眼就是由许多小眼组成的,小眼数量多达28000只,每一个小眼都是一架小照相机,能看到6米以内的东西,整个复眼是球形的,弧形的表面使得它们的视野非常开阔!”

在小学低年级科学的教学中,教师一直会有意识地去给学生灌输要学会用“证据”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思维能力的局限,他们通常通过五官以及放大镜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这就会导致他们观察到的不一定完全客观。正如科学发展的过程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学生的科学概念的建构也要不断经历探索、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加大学生的阅读量,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吸收和继承,是不断修正的过程。

3.2建构科学知识,在未知中求证

对于尚未涉及的领域,学生有很多的疑问,而这些疑问很多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去探索新的领域,去求证新的原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二年级的小赵同学学习了磁力之后,认识到了力的存在,并且以前他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经验:单手用力握鸡蛋,鸡蛋不容易破碎。在阅读了《游戏中的科学》中的“坚强的鸡蛋壳”内容后,他在读后感中提到:“原来椭圆形的鸡蛋和凸面向上的物体,能把外来的力沿表面分散开,因此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力。”通过阅读解开了他困扰已久的疑问,同时又让他知道了“为什么拱形桥会比直线桥要牢固”“为什么隧道是拱形的”。

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困扰,例如,台风“利奇马”的中心为什么会风平浪静?为什么虾和蟹活着的时候是青色的,而熟了之后就变成了红色?宇宙中有外星人吗?有没有像地球一样的星球呢?等等。学生的困扰往往会千奇百怪,往往会让教师哭笑不得,甚至有时难以回答,希望搪塞过去,或让学生回去查找资料结束话题。其实,这些问题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个“种子”,一旦遇到了适宜的条件,这个“种子”就会萌发,长成参天大树,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3.3追求科学真理,在史料中求真

教材中专门设计的阅读版块,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认识科学本质观,追求科学真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些对学生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更多适合他们的课外阅读文本解惑、释疑。当学生的知识量储备较丰富时,他们才能在讨论交流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用事实证据去论证自己的观点,才能逐步培养自己的求真精神。

例如,笔者在假期中给学生布置任务:阅读《大科学家的小故事——竺可桢》这本书,并通过写读后感或者画小报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竺可桢的认识,学习科学家的求真精神。

4结语

科学阅读是培养低年级学生求真精神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活跃思维,以及主动建构与重组新的科学概念。如何在教学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寻找更多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材料并发挥其更大作用也是后续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施向阳.新教育背景下化学科学阅读对高中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C].苏州:苏州大学,2017.

[2]蔡铁权,陈丽华.科学教育要重视科学阅读[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1):73-91.

[3]巫锦承,陈凯.国内科学阅读的进展[J].现代教育科学,2017,4(4):122-127.

[4]陈丽华.融入科学阅读和科学写作的科学教学[C].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5]卢世伦.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1.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
依托文本情境 强化自我建构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