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姚氏男科“以精为体,以气为用”论治纲领初探

2021-08-30 02:29王寅高林杨小洁姚济白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

王寅 高林 杨小洁 姚济白

摘要: 云南昆明姚氏医学流派倡导气化学说,提出“以阴阳气血为整体,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诊疗纲领,第七代传人姚济白继承家学,并在长期男科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男科“以精为体,以气为用”的论治纲领。男科诸病,其症虽异,而其理皆因精、气失常所致,故治疗应紧扣这一病机,以补虚填精、通调气化功能为主。

关键词: 云南姚氏医学流派;男科疾病;学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R6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8-0013-04

云南姚氏医学流派在滇有260余年历史,至今已传承八代,是在云南中医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学术流派之一。第五代传人姚贞白先生作为姚氏医学集大成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中总结了“以阴阳气血为整体,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诊疗纲领[1],构建了姚氏医学的诊疗体系,极大提升了姚氏医学的学术层次。第六代传人姚克敏老师在妇科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以血为本,以气为动”的妇科论治纲领[2],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姚氏医学在妇科领域中的指导意义,丰富了姚氏医学的学术内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颇具影响的姚氏妇科学术流派。第七代传人姚济白老师虽幼承家学却投身于中医男科领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依托姚氏医学的诊疗纲领,又有所拓展,提出了“以精为体,以气为用”的男科论疗纲领,让姚氏医学理论在更多的临床范围都得到进一步丰富、提高。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男性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中医男科学的发展较晚,但中医对男性疾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在诊治男科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见解和独特的优势。经查阅文献,与“以精为体,以气为用”同义的男科诊疗思想尚未有学者提出。同时,“以精为体,以气为用”作为姚氏男科的学术纲领,言简意赅,特点鲜明,符合中医对男性生理病理的认知,对临床指导性强,可以极大地影响医者在临床的中医思维框架构建,故作以下理论初探,以供同道参考。

1 “以精为体,以气为用”的理论基础

1.1 以精为体 《灵枢·经脉》载:“人始生,先成精”,在中医理论中,精是构成人体并支持生长、发育、繁殖的精微物质。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前者是源于父母遗传的生殖之精,后者是脾胃运化吸收的水谷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言男性“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医碥·遗精》记载:“精者,一身之至宝,原于先天而成于后天者也,五脏俱有而属于肾。”男性的生殖功能既离不开先天生殖之精的发育,也离不开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先天之精禀于父母,人出生后则以后天之精為生命能量的主要来源,正所谓“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在姚氏男科理论中认为男性的生殖系统“以精为体”,先天之精主发育、生殖,后天之精主滋养、推动脏腑功能,先后天之精即为男性生殖功能健全的根本物质基础。

1.2 以气为用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言“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元真通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常态,人体的虚损或实邪致病,究其本质是在于“元真不通”,经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虚泻实是治病常法,深层目的是调节人体回到“元真通畅”的常态,“元真通畅”又有赖于人体气机运动的正常,即“气化”,气化指的是三焦气化,上、中、下三焦气化的具体体现各不相同,《素问·营卫生会》言“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清代医家吴鞠通根据上、中、下三焦不同的特点,立“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的三焦治疗大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临证无论是从脏腑辨证,或是从致病因素论治,都是对人整体气化失司状态的某一个环节的个别侧重,只有熟知人体气化原理,因势利导,可以味少量轻之剂,达举重若轻之效力,全方位调节人体气化功能才是诊治疾病的根本所在,姚氏医学倡导以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即是此理。

姚氏妇科认为女子经、胎、产、乳的生理功能“以血为本,以气为动”,血不独行,必因气而动,与此说异流同源,姚氏男科亦认为滋助男性生殖的“精”不能独自化生、运动和发挥作用,必因于气的功能,精随气升降、出入、枢转、变化,精、气共同维持男子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因此姚氏男科在男性生殖“以精为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气为用”的重要观点。

1.3 精气互根,体用相助 中医诊治疾病首当明辨阴阳,以求其发病的根源,同时应当明确,阴阳是阐释气化关系的解释性概念[3],阴阳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外经微言》记载:“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说明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这在中医临证中具有指导意义,如张景岳总结临床调补阴阳之法:“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精属阴,气属阳,二者相生相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气能生精,精能生气,精气互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阳化气,阴成形。”人体形质为阴,气化为阳,阴阳相助才能表现出完整的生命活动。从性质、功能来看,精属阴,气属阳,正是精与气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必须相互配合才能支撑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男性的生殖系统的发育、精液的化生等离不开精的充养;精要生成并发挥作用,必定需要气来推动。精气实为一个整体,精为体,气为用,体用相助。

精气体阴而用阳,临床病理常表现为体阴不足和用阳失调两种状态,体阴不足可分为先天亏虚和后天失养,用阳失调则可见太过与不及。从体阴、用阳全面认识人体,临证综合考虑,避免体用割裂。在治疗中具体体现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体用相助,如《金匮要略方论》八味肾气丸,一般认为此方以温补肾阳为功效,但此认识并不全面,不足以解释方中以大剂补阴药配以少量温阳的桂枝、附子的组方结构,湖湘名医周衡教授认为此方的结构正是“少火生气”之意,以补体而助用[4],从而达到调补肾气的作用,同时方中茯苓、牡丹皮、泽泻三者利湿活血,除了能使补而不滞,亦能排除体内阻碍肾气生成和运转的浊邪,和补药相配,祛邪而不伤正[5],故亦能助用而补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姚氏男科诊治疾病本于阴阳,论治基于精气互根,用药重视体用相助,精气并重,体用同调,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以精为体,以气为用”的论治纲领,正是姚氏医学“以阴阳气血为整体”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中医阴阳理论的继承和拓展。

2 姚氏男科“精体气用”证治举隅

2.1 弱精子症——姚氏醒精煎 弱精子症是指精子活力低下,精液检查可见前向运动精子小于50%或a级精子小于25%。现代医学认为弱精子症发病原因复杂,与环境、染色体、基因、感染、内分泌、精索静脉曲张等诸多因素有关[6]。中医学理论中,肾主生殖,男性精子的生成和质量与肾气强弱有关,肾气强则生殖系统发育健全,睾丸能够产生高质量的精子,而精子活力的好坏又与中医之精窍——前列腺所构成的内环境密切相关,湿浊、血瘀等实邪瘀滞下焦,前列腺液受到影响,是导致精子活力下降重要原因。故姚氏医学认为,弱精子症以下焦气化失司为主,即气的“用”不及,治疗以调节下焦气化为主要目的。姚济白老师在此理论基础上创制治疗男子弱精子症的验方——姚氏醒精煎,组方:黄芪15 g,沉香6 g,白术10 g,台乌15 g,柴胡10 g,杭芍15 g,白芷10 g,白花蛇舌草、猪鬃草、野菊花、桑寄生、杜仲、淮牛膝、王不留行、茯苓15 g,甘草6 g[7]。方以桑寄生、懷牛膝、杜仲少量补肾填精之品以滋“体”,提高精子质量;台乌、柴胡、白芷、杭芍、白花蛇舌草、猪鬃草、野菊花、王不留行、黄芪、茯苓、白术、沉香是调理气化功能的重要组合,起助“用”之功,台乌、柴胡、白芷、杭芍行气柔肝、疏调气机;白芷、白花蛇舌草、猪鬃草、野菊花、王不留行化瘀清热,除下焦瘀滞;黄芪升提,茯苓、白术健中以滋下元,沉香降气,三焦并调,改善人体状态;配以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滋肾体、助气化、推动气之“用”的功效。

2.2 少精症——姚氏生精丸 少精症是指精液常规每毫升精液的精子数量少于2千万个,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常见病症。中医学理论中,肾的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殖功能和生长发育,精子的生成依赖肾阴和肾阳的滋养温煦,肾精不足是男性不育少精的主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又有赖于后天之精的充养。因此,根据“精为体,气为用”的原理来分析,少精症以滋养肾精之“体”不足为主,与先天肾精不足和后天脾失健运有关。姚济白老师创制验方姚氏生精丸补益先后天以滋助不足之精,此方由枸杞子、菟丝子、车前子、黄芪15 g,党参10 g,五味子8 g组成。方中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是男科验方五子衍宗丸的其中三味药,能滋阴助阳、益肾填精,促进精子的生成,提高精子质量;黄芪、党参补中健脾、益气生津,补后天以养先天;车前子利水渗湿、泄肾中虚火。纵观全方,先天、后天并补,且行中有补、补中有清,不至滋腻。同样是精气并重的临床验方。

2.3 血精症——姚氏猪鬃宁血饮 血精症是指男性的精液存在血液,显微镜观察显示红细胞,或直接肉眼可见血丝甚至血液,是男科常见病症,炎症、肿瘤、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血精,其中精囊炎是血精症的常见病因[8]。

中医学对血精症有着较早的认识,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出候》中记载男子血精症的病因病机:“此劳伤肾气故也。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虚劳则生七伤六极,气血俱损,肾家偏虚,不能藏精,故精血俱出也。”明代李中梓的《医宗必读》记载:“精者血之所化浊去太多,精化不及,赤未变白,故成赤浊,此虚之甚也。”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认为“此浊液流多,不及变化也,又或心火盛,亦见赤色。”中医学理论认为,精血同源,血精症其本在于肾虚不能藏精,从整体观念出发,结合临床观察,纯属肾虚导致血精的患者并不多,湿热、气郁等亦是迫血随精而出的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从“精体气用”的辨治角度来看,肾虚导致其“体”不足以助“用”,则精血固摄无力而出血,气化功能失用则津、血等疏布不畅而产生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这些邪气阻滞,气机不通,则进一步阻碍其“用”,一者不能输布营养以滋“体”,“体”益虚,二者阳气阻滞郁而化热,致使迫血外出加重病情,综上可认为血精症也是“体用失调”所致。

姚氏男科基于对血精症“体用失调”的认知,创制验方“姚氏猪鬃宁血饮”,组方:猪鬃草50 g,黄芪30 g,沉香4 g,炒白术15 g,台乌10 g,蛇舌草30 g,仙鹤草30 g,灯心草3 g,藕节炭15 g,生地炭18 g,淮山药30 g,炒芡实20 g,茯苓20 g,甘草6 g[9]。从姚氏医学重视三焦气化的理论观点出发,方以黄芪、沉香、台乌补气行气温阳而共同振奋下焦气化功能;猪鬃草、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灯心草清热解毒以除郁热迫血之害;针对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的阻滞,当以通阳为主,邪除则阳自通[10],叶天士提出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即是此理,以藕节炭、生地炭清热、化瘀、止血;山药、芡实健脾补肾,再合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中焦健运,下焦湿热得去;最后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通补并施,以促下焦气化、清下焦湿邪瘀热助其“用”,以健运中焦、补虚培损滋其“体”,体用并调使下元得补而气化无碍,下焦功能恢复正常,血精即止。

3 小结

姚氏男科在长期临床诊疗中,基于对男性生殖系统“以精为体,以气为用”生理特点的认识,认为男科疾病以体用失调为主要病理特点,论治中强调精气统一、体用结合,如弱精子症以实邪阻滞致“用”不及,验方姚氏醒精煎以清热化瘀行气为主,兼顾补肾;少精子症以“体”不足致精子无以化生,故治疗方姚氏生精丸重在补肾健脾,兼以通利;血精症以“体用失调”,虚实并见,处方姚氏猪鬃宁血饮祛邪扶正,补体助用。三个疾病虽然体和用的问题各有偏重,但处方用药均以体用兼顾,或重体轻用,或重用轻体,或体用并重,如阴阳之消长,临证熟知医理,紧扣病机,随证灵活变化,正是姚氏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之体现。

男科诸病,其症虽异,而其理皆因精、气失常所致,故治疗应综合考虑“精体气用”,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并补以充其体,调畅人体气化以利其用,体用同调,阴阳平和。“以精为体,以气为用”不仅是姚氏医学诊治男科疾病所凝练的诊疗纲领,也概括了男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只有熟知生理,方能以常衡变,知其病理,从而求得有效论治。

参考文献:

[1]杨小燕,姚克敏,姚济白.姚氏妇科对茯苓的运用特色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4):38-39.

[2]徐涟.姚克敏妇科经验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21.

[3]薛公佑,程旺.中医阴阳学说的本质是关系认识论[J].医学与哲学,2020,41(17):20-22.

[4]何云长.八味肾气丸加减治疗少精症弱精症49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7):39-40.

[5]闫旭,黄蕊.《金匮要略》肾气丸泄实机理浅晰[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49.

[6]郭亭飞,黄平平,高翔,等.弱精子症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8):122-123,140.

[7]欧阳虹,董春来,魏永进,等.姚氏醒精煎治疗弱精子症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7):42-43.

[8]罗爱平,王国耀.血精症的诊治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6):712-713,772.

[9]欧阳虹,陈凤,杨希,等.姚氏猪鬃宁血饮治疗血精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0):111-113,116.

[10]薛良.通阳法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6):86.

(收稿日期:2021-04-22)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
郭会卿教授基于“浊毒”学说治疗痛风经验
“澄江针灸学派”治疗男科疾病的学术思想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浅析
徐福松教授论治勃起功能障碍学术思想总结
《验方新编精要》学术特色研究
《对山医话》学术思想探析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尊孔不必保教”
文如其人
论《罗氏会约医镜》的版本流传与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