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原文化译介出版探微

2021-08-30 02:25刘畅
出版广角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译介中原河南

【关  键  词】中原文化;译介;出版;改革开放

【作者单位】刘畅,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002268015);2021年度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ZXSKGH-2021-0180)。

【中圖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4.018

一、中原文化译介出版的历程

作为中原文化核心区,河南地区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历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文化资源也极其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译介河南地区中原文化的图书和音像产品颇多。

1.文学著述

在对中国文学作品译介出版的历程中,《中国文学》杂志和“熊猫丛书”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文学》是中国外文局主管的文学性期刊,自1951年创刊以后一直致力于向世界各国译介中国文学作品。1981年,译介中国古代和现代优秀文学作品的“熊猫丛书”开始出版。最初该丛书只是将《中国文学》已经翻译刊载过的作品重新整理出版,不久后开始出版最新翻译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文学》杂志和“熊猫丛书”分别在2000年和2009年停刊,但是它们对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中国文学》杂志发行590期,“熊猫丛书”出版图书近200余种[1]。

河南省在2018年启动了“翻译河南”工程,并于2020年6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十卷,分别为《古都》《少林功夫》《太极拳》《汉字》《中医》《农业》《“人工天河”红旗渠》《焦裕禄》《手工艺》《丝绸之路》。该系列丛书有力地向世界译介中原文化,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在海外宣传河南形象,构建河南对外话语体系。

此外,国外出版社也翻译出版了众多介绍中原文化的作品。虽然这些境外出版机构在选文、翻译、编辑和出版方面具备独立性,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文学走进境外文学市场,促进境外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表1)。

在中国典籍外译领域,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语言和文学功力深厚且译著等身,把大量中国典籍翻译成法语和英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其译作主要涵盖从先秦时期至唐宋时期的诗歌作品,而这一时期中国文明的核心地区就是广义的“中原”,因此,本文把这类译作归类为中原文化外宣翻译作品,整理如下(见表2)。

在大力提升文化自信的今天,众多国内出版社将许渊冲先生的译作重新包装,推出了很多典籍外译丛书。如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年推出《许译中国经典诗文集》共14册,海豚出版社2013年出版《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19卷,不一而足。另外,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出版河南大学王宝童教授的译著《英译三字经·千字文》《王维诗百首》等作品。

2.旅游文化

中原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对外译介中原旅游文化的主要出版物包括图书、视频、导览词、宣传册等。经笔者调查统计,截至2020年,有关河南省旅游文化的外宣翻译出版物如下(见表3)。

需要说明的是,表3中仅列出了有明确出版单位的宣传册页。许多知名旅游景点均制作中外文对照的宣传册页,但是由于大部分册页无出版机构,也不注明印刷时间,仅由景区分发给游客和旅行社做宣传之用,所以本文不将其列入表3。

3.非物质文化遗产

豫剧、豫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文化负载较大,翻译难度较大,所以目前国内外对上述内容的译著并不多见。1985年,陶冶、周瑞仁等编写的《表演艺术交流集锦》, 2013年曹广涛编写、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戏曲艺术概览》(英文版),都对豫剧有较为详细的英文介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4年周丽娟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曲艺术对外交流概览1949—2012》一书,详细介绍了1949—2012年间中国戏曲对外宣传的风貌,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史料,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在豫剧对外译介方面,豫剧电影《清风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该电影由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公司、河南电影制片厂、河南省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河南江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2011年联合出品,全剧唱词都配有英文字幕。2013年,河南豫剧院二团赴土耳其参加“第十四届黑海国际戏剧节”,表演豫剧《清风亭上》。2017年,该剧又参加俄罗斯“第十四届国王戏剧节”。2011年之后,《三哭殿》《包公误》《苏武牧羊》等豫剧电影和录像也都为唱词配有英文字幕,《七奶奶》《花木兰》等豫剧的唱词也都有英语译本出现。

以少林功夫和太极拳为代表的武术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瑰宝。2009年,“太极文化研究中心”在河南理工大学成立,随后又成立“河南省太极文化外译研究中心”。同年,河南省外办与河南工业大学共同建设“河南省少林功夫外译研究中心”。如上文所述,2020年6月18日,“翻译河南”工程重要成果之一的“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首批十卷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就包括《少林功夫》《太极拳》两卷。

河南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5年,作为河南新密岐黄文化重要成果的《黄帝内经》,共有 13 部英语翻译版本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出版[2]。2007年以来,河南中医药大学朱忠宝教授陆续主编和翻译了《留学生中医内科教材》《实用中医药彩色图谱》《中药传奇》《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等作品,为外国人了解河南中医药文化知识提供了重要渠道和参考资源[3]。以上著作和译著不仅是对外宣传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媒介,还为国内学者研究中医药文化提供了资料。

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开封市博物馆印刷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精选》(8开线装宣纸彩印),内有中英文对照的注释和介绍词。2010年,朱仙镇天成德老店编印制作了一套《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中英对照),限量3000册。

综上所述,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原文化的译介出版情况进行细致梳理可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断深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原文化“走出去”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绩,出版产品也更加百花齐放。

二、中原文化译介出版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原文化对外译介和出版在内容、渠道、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发展,不仅使得中原文化在国际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增,而且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长提供助力。其启示主要有以下方面。

1.培养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我们要敢于拿出来,有文化的自觉,有文化的自信。”[4]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中也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原文化对外译介出版的历程从侧面反映了长期以来中原人民创造的文化硕果,让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厚度和广度有了新的认识。只有深入了解自身文化,树立起强烈的文化自信,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2.提高支持水平,多元化拓宽出版渠道

从上文分析可知,中原文化的译介出版多由政府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或出版社推动。今后应在此基础上增加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委托和支持境外有条件的出版机构翻译和发行,如争取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当代作品对外资助项目支持。有学者指出,我国书籍在国外出版受到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翻译费[5],有了资金支持,中国书籍海外译介出版将更加多元化,且传播效果也将得到提升。原因在于海外译者和机构在语言转换、文化认知以及市场嗅觉方面相较国内同行拥有较大优势,更易满足海外受众需求,达到传播效果。

3.培养国内高水平翻译人才,提升译介效果

作为文化对外译介的重要参与者,译者必须既熟识中国文化,也对外国文化有深层次的认识,用外国人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准确地传播中国文化。国内译者需要不断地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深刻领会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了解国际社会的最新动态[6]。因此,国内高校和翻译行业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强对翻译人员进行中国文化、传播理论、国情社情等方面的教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改革开放以来,译介中原文化的历程揭示,我们只有深挖自身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并积极使用政策和资金支持拓宽对外出版渠道,增强中国出版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效果,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耿强. 国家机构对外翻译规范研究:以“熊猫丛书”英译中国文学为例[J]. 上海翻译,2012(1):1-7.

[2] 贺娜娜. “接受理论”视阈下《黄帝内经》两译本中脑系疾病的英译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3] 高现伟. 翻译学视域下现当代河南翻译家译学研究[J]. 河南教育(高教),2015(6):66-67.

[4]张冠生. 乡土先知[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张洪波,貌晓星. 让中国出版业真正走出去[J]. 中国出版,2005(11):59-61.

[6]唐家璇. 中国译协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集锦[C]. 2009.

猜你喜欢
译介中原河南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沁园春·赞中原
出彩河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